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8-08冯小军周云吴建贤江炎刘奕洪永锋丁呈彪
冯小军,周云,吴建贤,江炎,刘奕,洪永锋,丁呈彪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约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愈[1]。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成功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康复医学领域不断受到重视[2]。但ESWT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研究尚少。本研究利用表面肌电图、NRS、ODI评分等指标对ESW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10-2017-12期间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突出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所有参与对象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进行。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及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对症治疗;(2)复方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2次/d;(3)腰部超短波、多源治疗仪、干扰电、蜡疗、牵引、推拿等常规物理治疗。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1周2次,疗程为2周。采用瑞士产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型号:Swiss Dolorclast Smart(FT-203)。操作方法:避开骨骼部位,椎旁痛点定位,疼痛定位处涂以耦合剂,设定基础参数:频次8次/s,压力200-300 kPa,单次治疗冲击次数2000次,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度调整冲击压力,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次。
1.3 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包括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2)应用表面肌电图采集患者治疗前后两侧椎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波形数据,计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的斜率(MF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2.2 组内比较
治疗组第1周后,除了NRS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治疗后,各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第1周治疗结束后NRS、MPF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
2.3 组间比较
治疗 1 周后,两组 NRS、ODI、MFs、MPF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治疗组的NRS、ODI、AEMG及MF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MFs疼痛评分(NRS)、ODI及椎旁肌的肌电图为评估方法,观察了ESW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影响,结果显示ESW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旁竖脊肌的MFs疼痛评分(NRS)、ODI、表面肌电值AEMG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下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结果分析:
(1)本研究利用ESWT进行痛点定向治疗,2周治疗后实验组NR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可能由于ESWT对肌肉软组织具有一定物理效应[3],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幅度变化,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用于机体后,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化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可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4]。适量的冲击波可损坏疼痛感觉神经,阻止疼痛信号产生和传播、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及传导[5]。结合相关文献,ESWT具有一定生物效应:包括空化效应能产生一定的一氧化氮,可以促进局部血管再生,刺激或重新激活软组织重建,从而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6]。对患者疼痛达到短期和长期有效的治疗效果,进而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疼痛,改善疼痛评分。(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周后,治疗组ODI指数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T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提高了患者椎旁肌肉的耐疲劳性,从而使得患者因疾病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长期影响得到明显改观。(3)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不同程度上与腰部肌肉疲劳、收缩能力下降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经过2周ESWT等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椎旁AEMG、MPF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故之前患者的椎旁肌AEMG、MPF下降可能与疼痛侧椎旁肌收缩时避痛反应以及疼痛侧椎旁肌耐疲劳能力下降有关[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耐疲劳性的测量有望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综上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整体症状和椎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只要严格掌握治疗剂量,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临床疗效,且相对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规治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