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通联系合理选择纵深伸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建议

2018-08-08◇高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可零用钱

◇高 敏

“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贯穿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全过程。从总复习的角度来说,建议从“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从而让学生体会不同策略的优势,合理进行策略的选择,提高策略应用的水平,增强主动应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一、整理与反思:打通知与思的障碍,内化完善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中,学生寻求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关键。新授时的学习往往只侧重教学某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复习与整理,可以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融在一起,连成一片。

1.知识整理,让思考有据可依。

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梳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知识整理”环节至关重要。“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用到的策略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尝试举例说一说。”以此唤醒学生的记忆(如图1和图2)。

图1

图2

2.回顾与反思,让思考有“悟”可感。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有助于学生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的认识,有助于改变学生只关心解题结果、不关心为什么这样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突出了解决问题过程本身的价值。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反思,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策略的生成。

例:周大伯把一块长方形地分成两部分,分别种植黄瓜和番茄(如图3)。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少180平方米,黄瓜和番茄各种了多少平方米?

图3

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反思。针对学生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

生1:可以利用画图的策略,在图中画出番茄地中和黄瓜地完全相同的一块(如图4),这样180÷20=9(米),番茄地的面积是(30+9)×20÷2=390(平方米),黄瓜地的面积是390-180=210(平方米)。

图4

生2:假设番茄地的面积为x平方米,那么黄瓜地的面积就是(x-180)平方米,两块地的面积之和是30×20平方米,然后我列出了x+(x-180)=30×20,只要解方程就可以解决问题。

生3:180平方米是两块地的面积差,整个长方形的面积30×20平方米是两块地的面积之和,想到了用解决“和差问题”的方法解决这道题。

生4:我觉得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一下很有必要,我把求到的结果当作条件算出390+210=600(平方米),390-210=180(平方米),与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给出的数据完全一致,我对自己的答案充满信心。

在回顾与反思中,有的是对自己解题过程的回顾,有的是对自己方法的说明,有的是对策略选择经验的感悟,有的是如何进行检验……使得复习教学更好地实现了从“学什么,学到了什么”到“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深度学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策略贵在运用,运用重在选取。策略的形式有很多,各有特点,又各具优势,在反思中可以彰显其独特的价值。

例:①有《美食启东》《好玩的数学》《全景电影》三个微信公众号,分别每两天、三天、四天更新一次。某月1日三个微信公众号同时更新后,到这个月15日,哪几天没有微信更新?哪一天三个微信同时更新?

②小强、小华、小东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发一封电子邮件,一共要发多少封电子邮件?

在讨论中,学生明显感到第①题用列表的方法更清晰、有效,第②题用画图连线整理优势更明显。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策略需要选取,它们有各自适用的情境,虽有联系,但各具特点,在反思中感悟不同策略的优越性。

二、练习与实践:打通理与练的联系,融会贯通

整理可以使知识结构系统化,但这种结构化的知识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还要看能否被学生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1.多样中见一致。

总复习阶段,要防止大题量的机械训练,要多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逐步有序地展开。

例:①小可和小乐共有72元零用钱,小乐比小可多12元,两人各有多少元?

②小可和小乐共有72元零用钱,小乐给小可12元,两人的零用钱就同样多,两人各有多少元?

③小可和小乐共有72元零用钱,小乐给小可12元后还比小可多2元,两人各有多少元?

④小可和小乐共有72元零用钱,小乐的零用钱是小可的2倍,两人各有多少元?

这五道题中,无论是相差关系还是倍数关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小可的钱+小乐的钱=72元”这一数量关系始终不变。学生在“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使分析问题的策略更有条理,解决问题时也就游刃有余了。

2.简约中孕丰富。

策略的复习不只是一种知识的复习,也不只是熟练解决某一类题目,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数学素养。

例:用16根1米长的木条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小组合作,用16根木条围一围,算一算,把结果填入表1。

表1

如果用24根这样的木条来围,怎样围面积最大?

受这道题的启发,我设计了如下的题组:

①用24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有哪些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

②用24根1米长的木条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有哪些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

③用2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些不同的拼法?怎样拼周长最小?

解决这三道题都可以使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其中第①题中24是四条边的长,所以根据“长+宽=24÷2”列举,再组织学生思考:周长一定,怎样围面积最大?进行比较后可以得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相等(即是正方形)时面积最大。进而类推出“和相等的两个数,差越小,积越大”这样具有数学模型性质的结论。

第②题也是已知周长围长方形,与第①题的区别在于:24是三条边的长,所以根据“长+2个宽=24”列举。通过比较得出:一边靠墙时,当长是宽的2倍时,面积最大(实际上是围成了两个正方形)。

第③题与上面两题不同,是已知面积拼长方形,所以根据“长×宽=24”列举,再组织学生探寻规律:面积一定,怎样拼周长最小?

学生做了多少道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题后的自我总结、领悟。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那么方法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仅对应的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

3.错误中现主动。

很多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需求了解得不够多。在复习课上,教师应及时捕捉信息,在练习题的选择上用足心思,如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常错题、学生单元测试卷中的常错题……了解学生存在哪些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从而对症下药。

例:在数位表(如表2)上摆圆片表示数:10个○,能摆出几个数呢?

表2

学生摆:

1个○:1、10 共2个数

2个○:2、11、20 共3个数

3个○:3、12、21、30 共 4个数

4个○:4、13、22、31、40 共 5个数

5个○:5、14、23、32、41、50 共 6个数

……

师:想一想,10个○呢?

生:(大多数脱口而出)11个数。

生:我不同意,10个○不能全部放在个位,也不能全部放在十位,所以应该减少2个,只能摆9个数。

脱口而出的答案代表一种习惯性思维,在“补救”的过程中,“错误”带给学生的是更主动、更深入、更细致的思考。

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向思维深处渗透,必能使学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可零用钱
李小可作品欣赏
Constructing refined null model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igned networks∗
推理:红颜大草莓
Tea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由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发的思考
小小的故事
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