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8-08-07全秀春

教育界·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自信幼儿

全秀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主动、乐观的态度”。这要求幼儿要有很好的自信,自信是促使幼儿充满信心地去实现自己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时期是形成个性心理品质雏形的关键时期,从小建立自信的心理品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体育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着幼儿主动参与,克服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对建立幼儿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自信

幼儿园规则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是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然而,老师们常常发现,即使再三强调,幼儿仍无法遵守规则,对班级有哪些规则不明确,对遵守规则缺乏主动性。为了使幼儿认同规则,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主动性,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帮助中班幼儿培养规则意识,更好地遵守班级规则。

一、规则制定,我参与

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首先要让幼儿认可规则,只有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对规则内容熟悉,规则意识自然也就加强了。

1.抓住班级当前的问题组织谈话,生成规则

制定规则,是为了建立更好的班级常规。因此,班级中当前存在的制约班级常规建立的问题,就成为制定规则的关键点。教师应抓住班级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幼儿讨论,共同制定出规则。例如:针对点心后幼儿你追我赶,活动室闹哄哄的现象,教师有意识地拍下幼儿点心后活动情况,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让全体幼儿观看后讨论:点心后这样活动好吗?为什么?点心后应该要怎样活动?古诗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幼儿处于活动中,所以不明白应该怎样做才是好的,而通过幻灯形式,孩子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活动情况一目了然。孩子们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认为,点心后时间很短,不适合玩橡皮泥,因为橡皮泥有很多工具,收拾很麻烦,适合玩小玩具、看图书、画画;孩子们还认为要固定区域,比如看图书的小朋友可以集中在阅读区,玩玩具的小朋友可以在座位上等等。通过讨论,幼儿制定了点心后的规则:进行轻松的、安静性的、易收拾的游戏活动,如看图书、玩自带的玩具,不能在活动室里面跑。由于这一规则的制定,由教师引导,幼儿为主体,参与了规则制定的讨论过程,因此,这一规则满足了幼儿的实际需要,使幼儿在情感上对规则有了认同感,规则意识自然形成。

2.利用美工区区角活动进行制作,图显规则

虽然有了规则,但是很多时候幼儿还是常常会忘记规则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美工区区角活动,让幼儿将制定的规则内容用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规则就不再抽象,而变得形象可视。比如:画一张嘴巴,中间画上竖起的一根食指,表示禁言,请安静;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旁边打一个×,表示要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这些简单易懂的图示,把班级规则轻轻松松地表达出来,省去了老师反复说的麻烦。

3.寻找活动室中最佳位置进行粘贴,展示规则

规则的图示制作好之后,老师要带领幼儿共同寻找活动室中的最佳位置进行粘贴,如“禁言,请安静”的图示要粘贴在阅读区;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的图示要贴在盥洗室水龙头旁边,要让幼儿亲手将规则图示进行粘贴,这样,才能起到时刻提醒幼儿的作用,让规则入眼、入脑、入心。

二、规则执行,我当先

1.我需要规则

幼儿的规则意识需要在不断地执行规则的过程当中强化。只有幼儿意识到规则对自己的重要性,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才能使幼儿做到遵守规则。要做到幼儿对规则的认知和遵守规则能达到一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明确“规则跟自己的关系”,是“我需要规则”。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将规则的执行融入幼儿的学习、游戏中,使规则和幼儿息息相关。例如,老师制定了按时来园不迟到的班级规则,可是幼儿并没有把这条规则记在心上,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迟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展开了“为什么不能迟到,要按时来园”的主题讨论,她带领幼儿采访了幼儿园的门卫,采访了其他班级的老师,采访了食堂的叔叔阿姨,他们从采访中明白了原来门卫迟到小朋友就不能来园了;老师迟到,小朋友们就没法按时上课了;食堂叔叔迟到,午餐没法按时分发到班上了;而小朋友们迟到就会错过很多好玩的区域活动了。从采访中,幼儿明白了准时的重要性,老师趁机在班级里开展了“签到活动”, 班级放置电子钟,设置签到表,每天幼儿来园按照电子钟的时间进行记录签到,以此来强化幼儿对“按时来园,不迟到”这一规则的意识强化。

2.我修改规则

规则制定后,并不是就让幼儿一味地从一而终,教师应该要观察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发现不合理的規则,要及时地组织幼儿重新讨论,将规则内容修改或补充完整。例如,中班幼儿每天餐后都会将小椅子摆放到走廊外面,于是师生共同制定了按幼儿号数来摆放的规则,一个号数的椅子挨着一个号数摆放。可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按号数摆放并不合理,有的幼儿午餐吃得慢,而号数在前,迟迟未能摆放好椅子,也顺带影响了后面号数的幼儿,不懂得如何摆放椅子。于是孩子们提出来,不能按号数摆放,只能按照吃晚饭的先后顺序来摆放。经过孩子们修改后的规则,在执行起来更加顺畅了,也得到了每个小朋友的认可。

3.我代言规则

在规则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及时发现能认真遵守规则的幼儿,在全体幼儿中树立榜样,评为“遵守规则小老师”,让幼儿代言规则,时刻提醒未能遵守规则的幼儿。尤其是在新的规则制定后,更需要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激励更多的幼儿向榜样学习,让更多的幼儿迅速地认同规则,遵守规则,加入代言的行列。

三、规则监督,我评价

1.自我评价

为了让幼儿明确规则意识,自我监督对规则的遵守情况,同时也方便教师一目了然地看清楚都有哪些幼儿能遵守规则,哪些幼儿还需要督促提醒,掌握幼儿遵守规则的总体情况。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若干个贴有幼儿号数的小夹子,幼儿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已遵守规则的可在规则图示的外圈夹上带有自己号数的夹子,以此方式给自己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查看夹子上的号数,发现哪些幼儿没有达成遵守规则的目标,对这些未夹上夹子的幼兒,老师、小朋友都可以提醒或帮助他尽快地遵守规则,甚至还可以利用到家长资源,进行督促提醒。

2.评先惩后

为了不断地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全体幼儿遵守规则,就必须要有奖励惩罚的机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对于遵守规则的小朋友我们有什么样的奖励?没能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可以有什么样的惩罚?把奖惩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引导幼儿制定出奖惩的方式。

(1)以奖励的方式肯定遵守规则的行为

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可以担任值日生,可以当选班级的阳光宝宝、年段的阳光宝宝,参加幼儿园礼仪队活动等等。也可设置规则任务,竞争上岗。比如评选“小小旗手”,要求参加评选的小朋友要遵守4—5条规则方当选为“小小旗手”等。遵守规则的幼儿还可以获得活动优先选择权,在区域活动、户外体育分组活动时,可以有优先选择活动区的优先权,通过种种奖励方式肯定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2)以惩罚的方式杜绝不守规则的行为

对于不能很好遵守规则的幼儿,我们可以有相应的惩罚,比如在班级中设置一条反思凳,旁边放置一个电子钟,不能遵守规则的幼儿惩罚坐反思凳进行3分钟反思,或者是要求未能遵守规则的小朋友为全体小朋友服务。如,叠餐巾、挂餐巾,整理区域材料等等。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主要的问题在于对规则的认同,以及如何将规则融入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内化规则,坚持遵守规则。研究中我们通过幼儿参与讨论制定规则,将规则图示化等方式,使幼儿对规则在认知上和情感上认同,以此来更好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为了使幼儿对规则进行内化,变遵守规则为自身的需要,我们引导幼儿通过对遵守规则的自我评价以及同伴间的相互提醒督促,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规则,并通过用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方式,强化规则的执行。

【参考文献】

[1]邵蕾. 幼儿对班级规则的认同研究 [D]. 重庆师范大学,2015.

[2]仲伟秀. 3—6岁儿童在幼儿园中的规则教育[J]. 教育艺术,2013(01) .

[3]王建芳. 幼儿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下),2012(07).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自信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