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07范永乐
范永乐
【摘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的各种联觉,通过良好的音乐情境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等各个器官进行刺激,帮助学生用多种感官的方式来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
【关键词】联觉 音乐欣赏教学 《森吉德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153-02
心理学中的“联觉”指的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通过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去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中央音乐学院高建进教授提出:“音乐联觉是内心音乐体验产生和增强的重要来源。”听到门德尔松钢琴独奏《春之歌》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春天;听到柴可夫斯基《花之圆舞曲》时,我们仿佛置身舞池翩翩起舞,这便是产生了联觉反应。实际上,产生联觉的大脑皮层区非常接近,只要打通他们的关联通道,就能产生联觉反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的各种联觉,通过良好的音乐情境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等各个器官进行刺激,帮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口、肢体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全身心地融入加深体验效果,以提高其音乐素养。苏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森吉德玛》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根据内蒙古民歌《森吉德玛》改编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律动、图形谱、划拍视唱、分辨音色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速度带来的情绪变化,从而獲得音乐形象的转变。
一、听觉与动觉联动的运用
动觉实际上是耳朵的“听”结合身体的“动”,让学生通过视听觉、动觉等多感官的体验方式,激发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加深音乐体验。在欣赏《森吉德玛》一课时,首先要了解这是一个两段体的曲式结构。第一段缓慢、安静,学生如果一开始就聆听这一片段,很难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而第二段的主题实际上仍然与第一主题相同,只是加快了速度,原本舒缓的旋律变为欢快活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倒序式聆听法。
师: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宴会上,他们常常拿起手中的酒杯、筷子伴随音乐跳舞助兴。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件道具:筷子。请同学们先看老师做一次律动,数一数老师的律动中包含了几组动作?(第一组:随着音乐节拍,右手拿筷子击打左肩一次,左手拿筷子击打右肩一次,双手拿筷子在右胯上击打两次。第二组:双手持筷,在胸前击拍画圆。第三组:双手持筷击胯一次,筷子交叉于头顶击打两次。第四组:左右手各持一把筷子,胸前画半圆,一前一后击打左右肩)
生1:四组。
师:那么,这四组动作出现了几次呢?
生2:两次。
师:也就是说,这段音乐旋律重复出现了一次。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这段欢快的旋律,拿好筷子。(生做律动)根据我们所做的律动,这段音乐包含了几个乐句呢?
生3:四个。
这样教学,采用简练的身体动作和音乐要素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结构,辅助学生更加专注地聆听音乐。
二、听觉与视觉联动的运用
在人的全部感觉信息中,视觉和听觉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视觉信息约占80%。《中国音乐教育》一书中将图形谱初步定义为: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符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体现旋律的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元素。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如果只通过听觉来感知,这样的音响体会只会转瞬即逝,学生只有借助有效的视觉辅助,才能将无形的音乐记录下来,增强他们对于音乐的体验。
师: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森吉德玛》,思考:这首乐曲的速度有没有变化?当你听到筷子律动的部分,请跟着音乐一起做律动。
生1:速度由慢到快。
师:如果根据速度划分乐段,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生2:2个乐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图片(如图1、图2、图3),哪一幅能够表现第一乐段?
生3:第一幅图。
师:作曲家在描写第一乐段的时候,想要表达对草原怎样的情感呢?
生4:热爱、赞美……
师:我们已经知道第二乐段有4个乐句,那么,第一乐段有几个乐句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画乐句(如图4)。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笔者在教学中根据音乐的特征,灵活进行音画转换,让学生“眼见为实”。而图形谱作为一种音乐记录符号体系,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图形谱帮助学生把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联系在一起,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要素以及结构。学生借助图形谱随教师边听边画,在此过程中快速调动手、眼、耳的动作,让他们走近音乐、听懂音乐、理解音乐。
三、听觉、声觉、视觉、动觉联动的联合运用
听觉体验是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先天条件。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通过听觉渠道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完成音乐体验。而声觉是通过听觉刺激而产生的,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歌唱开始。声音是人最自然的乐器,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能力。即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歌唱也有其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欣赏中,有效结合听觉、声觉、视觉、动觉可以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师:下面这一句是第一乐段中的哪一句呢?(展示乐谱)
(师生结合科尔文手势唱乐谱)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老师同样画出图谱(出示图谱,如图5),从图谱看上,这句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句呢?
生:第三句。
师:我们单独听一下第三乐句,请同学们边做手势边在心里默唱,注意聆听主旋律背后的这个音。
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地把旋律哼唱出来。
科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七种不同的手势及在身体前的高低变化代表不同的唱名。科尔文手势利用视觉,使抽象的音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高关系,带动声觉感知,调整自身的音准,训练声音的均衡。通过声觉、视觉、动觉的联动,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更加全面自然地进行音乐体验。听觉、声觉、视觉、动觉形成“四觉联一”,共同作用产生音乐联觉,帮助学生们打开感觉器官,实现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的音乐实践活动。
总之,以音乐欣赏为主体,通过对联觉的运用,调动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回到音乐“原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增进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