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长签字需家校分清职责
2018-08-07黎雪娟
黎雪娟
孩子做完作业,家长需要检查、签字,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但随着作业量的增多,难度加大,家长要对作业完成情况如实评价,加上检查、督促订正等,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的家庭作业俨然成了“家长作业”。这就引发不少家长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陪写作业的痛苦经历:“陪五年级孩子写作业,家长急到心梗住院”“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而其他家长的评论也是一个比一个充满“血泪史”。对此,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曾发起过这样的倡议:家长不要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名、老师也不要让家长签名。无独有偶,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也呼吁:“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家长在面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多重压力之下,还要为孩子的作业所困,确实很“添堵”。因为家长在忙了一天的工作之后,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纠错,甚至是批改作业,从而导致原本属于个人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压缩,无形中徒增了不少苦恼和压力。其实,作业不但已经成为家长们痛苦的负担,还成为影响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有75.79%的中国家长和孩子因写作业发生过矛盾。这也是为什么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和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提出的不让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家长称赞和举双手赞同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把时下这一普遍现象的责任推到教师身上,教师也是有口难辩。班级里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个人精力有限,教师就不得不“转嫁”职责。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也同样面临重大的压力,对于每天数小时的作业量(有数据显示,中国学生每天写作业耗时2.82小时,或居全球第一),对于家长陪写作业时的“各种咆哮和责备”,孩子受到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有苦难言。可见,作业问题牵系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喜怒哀乐,应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并探究如何界定家校职责,让学校和家庭能各自履行育人的职责。
首先,学校应该认识到作业量过大对于孩子成长非常不利,且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学设计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限定作业数量和时间上,带领教师积极探究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业研究课题;还应该敢于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起“百年树人”的长远发展目标,并依据这一长远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设计、安排课后作业。其次,学校还要以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教育的重要职责,使其成为终身受用的“尚方宝剑”,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高分低能儿”。最后,应该明确教师的职责是负责关于学生学习方面的工作,包括检查学生的作业,从而了解学生学习的优缺点,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有待于加强。对此,我们可以学习崇文实验学校、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引导教师和家长明确各自的职责,如要求教师不能向家长转移教学领域的专业教育活动,不把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责任推到家长身上;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等。
家长方面,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应放眼于孩子未来的长足发展,把关注重心放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生活情趣等上面来。家长只有具备这样的认识,才能理解和配合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才能“不唯分数论英雄”。家长的职责应重在引导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比如家长的“陪”,应该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要告诉孩子作业的重要性,并规定作业时间,让孩子养成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情的习惯;应侧重于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識,让他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应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养成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习惯的养成要求家长做到只陪伴、不干涉,如果家长没有认清职责,就会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耗费在陪孩子写作业上面,不但消磨家长的个人时间和耐心,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对孩子的独立成长有害无益。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