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选材,适切发展
2018-08-07宋一叶
宋一叶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内容选材是所有环节中的第一道程序,是所有环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选什么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为什么选这些内容,是否合适?教师应如何把握?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去思考和研究的内容。文章主要基于作者对所在学校“内容选材”的实施现状、路径及策略几方面来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选材适宜性;价值把握;支持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的是促进儿童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为达成教育目标,所涉及的教学活动内容是纷繁多样的。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1)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又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为此,教师就应兼顾儿童、社会和知识逻辑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教育活动内容加以选择,并适当设置,使儿童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那么,教学活动内容从何而来?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是否合适?教师又应如何把握?下面,我将从内容选材这一块来谈谈我园的现状及提出我的一些策略思考。
一、关于内容的来源
现状调查:
1.从主题中来。小中大各年段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主题活动展开。在一个主题中,涵盖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社会、体育等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既是独立的个体,又与主题活动的教育总目标相呼应。
2.从时令中来。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还考虑到了季节、节日等其他因素。如结合我园“乐享节日”特色课程,围绕四大板块的传统节日和四个纬度的社会节日,涵盖探春、嬉夏、赏秋、暖冬四个季节,会有相应的教学活動渗透其中。
3.从生活中来。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因此我园也梳理了生活课程及安全课程,将这些活动有机安排,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如结合大班幼儿掉牙的年龄特点,及时渗透《我掉牙了》《保护牙齿》等健康活动;又如,结合安全教育逐步形成“安宝宝”安全课程,以小班儿歌、中班故事、大班游戏的形式定期开展系列活动,使安全教育更系统、更有效。
4.从幼儿中来。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生发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或探究点,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和儿童视角的关注聚焦,老师们会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追随孩子的兴趣继续探究,生成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如中1班的幼儿因为同伴带来了两只鹦鹉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围绕鹦鹉展开了调查交流《我所了解的鹦鹉是……》、美工《可爱的鹦鹉》和综合《我的饲养日记》等活动。
策略支持:
1.主题中融合——教学内容要体现主题统一,对应和覆盖主题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
2.节日中渗透——教学内容要凸显学校特色,结合季节、节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3.生活中贯穿——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4.幼儿中生成——教学内容要关注生本需求,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二、关于内容的适宜性
现状调查:
1.总体把关,过程推进。每个主题会开展前、中、后审议,旨在让内容和形式更加适宜。
主题前审议:更多的是关注主题与内容的匹配度,关注集体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合理分配。如数学活动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分配,将适合集体教学的活动保留,不必要的课时删减或分解到区域游戏中以个别化的学习完成。
主题中审议: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完成效度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努力将每个教学活动调整到最适宜幼儿的形式。
主题后审议:则是对整个主题内容的再梳理,去粗取精,完善保存并传承下去。
2.观念转变,关注发展。在“儿童主体”“润泽教育”的理念下,老师们在选材上已经有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意识,并努力将幼儿能力前推,用适宜孩子发展的形式来组织活动。比如:
(1)交流活动变“空口讲”为调查后分享。
(2)实践活动不再拘泥于教室或桌面的操作,而是让幼儿亲自走进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究和体验。
(3)在集体活动融入更多的游戏情境,增强趣味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比如:
(1)各年龄段有的教学题材差不多,实施的时候重难点和层次性不够明显。
(2)有的选材只关注活动名称与主题相匹配,实质的内容及知识点有重复。
策略支持:
1.继续做实主题审议——把好内容选择的第一关,增肥瘦身让选材更适宜。
2.关注幼儿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适度挑战让发展更有效。
3.用好《指南》行动依据——熟悉本年龄段幼儿指标,实时对照让目标更清晰。
三、关于内容的价值把握
现状调查:
教材内容选定后,对于内容的价值把握也很重要。目前我园在教案设计时已关注到这一点,并增加了“幼儿及教材分析”,要求教师针对教材定位和幼儿学情进行分析。实际在备课的过程中,会发现活动“核心价值点”的把握对于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幼儿的实际经验的分析也不是很到位。如:教材分析把握不准,与学情分析混淆,抑或是学情分析较为笼统,更多是进行教材分析。
策略支持:
1.加强对教材的科学分析——紧扣学科特质,挖掘教育价值,梳理知识序列,把握核心内容。
2.做好对学情的客观分析——围绕该年龄段或班级幼儿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基础性的客观剖析,分成三条阐述:已有什么、还缺什么、需要给什么,简洁明了。
四、关于教师的自我认识
现状调查:老师们拿到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会有拿来主义的心理。根据现成的教案照搬照抄一遍,看似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只是将这个活动走了个过场而已。其实,每个老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都不一样,同一份选材和设计在不同老师的演绎下呈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没有很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那么整个活动的亮点或精华之处或许也就无法再现了。
策略支持:
1.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教师在选择内容、设计内容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自我分析,彰显专业特长,培养自己的风格,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短板,功夫化在平时。
2.优化内容和创新演绎——努力做到不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结合自我分析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调整,让内容更适宜自己班里的孩子,让他们得到最适切的发展。
总之,“润泽”教育下的内容选择,要做到以儿童为本、生活为源、趣味为先,用适宜选材促适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