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泰器乐文化对比研究

2018-08-06吴金琳

广西民族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异同

【摘 要】壮泰两民族的器乐文化非常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器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内涵从宗教典礼仪式向世俗化转变。两民族器乐文化相同点在于乐器的种类、型制与音乐的功用,相异之处是壮族器乐文化世俗化,而泰族器乐文化获得了浓重的印度佛教的色彩。壮泰器乐文化异同的原因在于种族的同源和后期分化。由于外来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泰族发生宗教信仰上的本质性变化。由于泰族的器乐在宗教严谨性方面突出,以致在传统文化保护上更胜一筹,这对于壮族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壮泰;器乐文化;异同;宗教信仰

【作 者】吴金琳,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8)03-0144-005

器乐,是产生在乐器演奏基础上的音乐作品。器乐文化,包括乐器文化和在此基础上衍生的音乐文化。本文从乐器种类和音乐文化的比较两方面阐述壮泰器乐文化的异同,并从器乐文化的视角上升到民族宗教文化的考察,旨在从文化传承和保护意义上探求泰族的文化发展对于壮族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意义。

目前比较研究壮泰文化的资料极为稀缺,主要还停留在史料收集和整理阶段。国内专门研究壮族文化的“八桂学派”中有“三覃”(覃乃昌、覃彩銮、覃圣敏),他们的研究都涉及壮泰文化,覃圣敏主编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5卷本)耗时13年,并深入泰国進行调查,从生产方式、地理环境、语言、服饰、民俗生活、文化意义等各个方面将壮泰两民族进行资料整理和对比,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壮泰器乐文化的资料非常少,散见于一些壮族文化史的书籍当中,如期刊论文《壮族乐器》《泰国的乐器》《泰国乐器和乐队》和《泰国的音乐和舞蹈》等也都停留在简单的分门别类的介绍上。将壮泰器乐进行专门对比的论文仅见壮族音乐家和学者范西姆的《壮侗语族诸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与互渗》和《壮、泰传统音乐文化之比较研究》,比较了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音乐形态。而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把宗教意识形态与器乐文化相联系,从文化表象进入内在发展逻辑进行研究,进一步发掘器乐文化的宗教性精髓,强调了文化比较的现实实用性。

一、壮泰乐器的种类划分

壮族是一个非常热衷音乐文化的民族,流行于民间的乐器大约有六十多种,丰富多彩。许多泰国泰族的传统乐器与壮族相似甚至相同,还表现出相似兼异质的特点,经过泰族人对乐器文化的兼容并蓄后发展出来的乐器大约有五十多种。在乐器的种类上,两民族的乐器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如下表所示:

二、壮泰乐器文化的内涵

器乐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民族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演奏器乐的最初目的在于完成某种典礼仪式,生产生活的各种活动也都离不开音乐。壮泰两族未分化之前,一直保持着包括动物、图腾、原始神等等的宗教崇拜,乐器被视为神器,起着维护神性、娱神的作用;乐器在使用之前要进行严肃的拜祭,使用乐器的固定神职人员被称为“师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从壮族来看:“凡逢年过节或结婚、起新居、贺寿、贺小孩满月和酒席筵前亲朋互相酬谢以及礼节来往,都请八音班参加吹奏。”[1 ]2577而在泰国:“人们生命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剃顶髻、招魂、剃度、结婚、做功德直到丧礼,不会没有音乐,泰国民间音乐和典礼仪式密不可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1 ]2703乐器作为神圣之物,成为维持典礼神秘性、仪式性、权威性的声音载体,贯穿于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巫术活动当中,如壮泰民族如今仍然以铜鼓为信仰圣物,铜鼓具有深沉而洪亮的声音,能够传达壮泰人民庄严而虔诚的情绪,以往用于丧葬、求雨、求丰收、祈年禳灾等宗教祭祀活动中,后来延伸到许多喜庆的场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乐器从神坛上慢慢退下,成为人们平时娱乐所需的通俗文化,例如典型的壮泰共有乐器——天琴,壮泰民族的人民开始都把天琴当成祛灾避难、求神治病、求雨祈天、师公做法的神器,而后演转变成了节日欢娱甚至平日消遣的普通乐器,如笔者在走访龙州考察时,发现人们经常在茶余饭后在自家门口把玩天琴,自娱自乐,消遣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器乐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尽管器乐文化世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泰国器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顽强地抵抗着通俗化,宗教神性仍然突出:“泰族人对每件乐器都视为神物,凡触碰每件乐器前要跪拜,表示对乐器的尊敬与珍惜,怀念及迁移,谁都不能对乐器不敬,因为人们相信,每件乐器上都有神灵附着,……想学习音乐的人除了拜师外,没有其他途径可选择。”[2 ]

三、壮泰乐器文化异同分析

(一)壮泰器乐文化的异同比较

壮泰两民族在器乐文化上,具有相似之处是不容置疑的。“壮侗语族诸民族(包括壮族和泰族)音乐经过漫长形成、积累、丰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象、调式、调性、旋法以及表现手段,音乐风格极具特色。同时,诸民族音乐文化及其渊源,长期互相渗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特征。”[3 ]笔者经过调查整理发现,壮泰乐器在类别大体上较为相似,其中有某些种类的、极个别的乐器极其相似。壮泰乐器在四个种类的七种小类上具有可比性,分别是吹奏乐器的笛类和萧类,拉弦乐器的胡类和弦类,弹拨乐器的弦琴类,打击乐器的锣类和鼓类。如下表所示:

壮泰两族几乎相同的乐器有:壮族的壮笛和泰族的汽笛,壮族的合欢萧和泰族的萧,壮族的胡与泰族的京胡、泰式二胡,壮族的铜鼓和泰族的铜鼓等。除此之外,剩下的弦琴类、锣类和某些鼓类都有相似的成分。壮泰乐器相同和相似成为共识:“壮、泰的许多乐器的制作材料、构造、形状、音色、演奏技巧等大都是相同或近似。”[2 ]

壮泰乐器较为突出的不同点在于,壮族的乐器基本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泰族乐器则受到了印度、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的影响,带上周边国家乐器的特点。泰国乐器接受外来影响比较明显的是印度,泰国乐器有印度式双面鼓和印度琵琶,直接把印度乐器的特色移植到本土来。

除了乐器异同之外,壮泰音乐文化的异同也是明显的。壮泰的音乐文化仍部分保留宗教仪式功用,相异之处在于,泰族音乐表现出更浓厚的佛教色彩。泰国的音乐呈现出周边国家影响的显著痕迹,通常在音乐作品名称前加缀一些表示风格的名称,“比如lao(老挝),kbake(印度),kbamen(柬埔寨),Mon(缅甸),或chin(中国)。这些名字用以表示作品的风格和那个国家相关,很可能包括那个国家的代表性的一个旋律。”[4 ]泰国的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种,宫廷音乐中加入了许多印度佛教风格和内容,泰国拉玛一世 (KingRama)建立的却克里王朝(ChakriDynasty),在宫廷中加入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甘美朗的合奏音乐。泰国的古典乐曲内部还分有几大种类,其中浓厚的佛教内容的“佛事曲”是壮族歌曲所没有的。

除了音乐以外,泰国人擅长舞蹈,其中古典舞蹈是泰国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来源于印度南部的宗教舞蹈,原名为“卡达卡利”,舞姿里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故事情节,进行伴奏的乐器主要有鼓、锣、拍板、笙等乐器,乐器成为宗教仪式和舞蹈必不可少的成分。

(二)壮泰器乐的异同原因

笔者认为壮泰文化属于同源,当壮泰两民族分化之后,各自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以致于器乐文化的分化也非常明显。

1.壮泰文化的同源是器乐文化相同相似的根本原因

壮族和泰族是两个在地理位置、社会文化、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上非常相近的民族,普遍认为壮泰两民族原来是同一个祖先和起源,这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长江以南的古人类,近一些的可以追溯到分布在如今东盟一带区域如中国云南、广西和越南、老挝、泰国等地区的古越人。壮泰民族属于同一个文化模式,地理环境上,壮泰民族相邻,气候条件相似,适合水稻种植;在生产模式上,以农耕为主,以渔猎和采集为辅。在语言文字上,壮语和泰语非常相近,主要表现在词汇上的和语音上的相近,有专家对词汇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归纳,“在基本词汇方面,壮语和泰语有许多是相同或相近的。我们曾列举了2000多个基本词汇进行比较,相同或相近的约占75%左右。”[5 ]语言与生活方式的相似造就了相同的文化思维方式,在信仰上也具有许多相似点,“壮族和泰族在宗教方面都经历了由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到多神崇拜的发展过程。”[6 ]

2.壮泰文化的分流是器乐文化相异的根本原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壮泰两族开始慢慢分化,大约在中国唐宋时期,泰族从广西移居到泰国。唐宋以后,壮泰两族均受到自身文化发展规律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近千年的演变中慢慢发展成既有众多相同点又包含突出异质因素的两个民族。壮族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与周边的国家进行着文化交流,与东南亚地区的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文化互相渗透。暹国(泰国)在南宋末年建立,明朝期间暹国统一以后,中泰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还有许多华侨到泰国地区进行贸易和居住,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其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探究壮泰器乐文化差异的原因。壮族与泰族分离之后,壮族接受中原汉文化长年累月的细微影响,信仰上并没有产生质的变化;而泰族在融入泰国当地时与土著文化同化,印度佛教文化成为泰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壮泰两民族分化后文化发展类型便产生差异:“壮族的传统文化应属于原发型文化……而泰族的传统文化严格说来应该是移植型的,但也带有明显的激发型文化特征。”[5 ]

四、泰国乐器的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

(一)泰国乐器的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本身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使民心团结一致,维护集体和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利益。器乐文化一开始就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有着浓重的宗教信仰色彩。不同的宗教信仰所引导下的乐器的社会功用也不同,壮泰两族分化以后,各自的社會文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壮族在历史发展前期长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壮族的宗教被世俗化、民间化,巫教、道教和佛教三种信仰并存。泰族由于接受了印度传来的小乘佛教,其文化逐渐呈现出佛教的特点,至今许多文化仍与佛教紧密关联。总之,壮族的宗教本质仍然是原始宗教,泰族的宗教在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佛教。

佛教神性化的泰族传统文化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当中,所有的节日庆典、日常生活、教育、社交等很多都围绕着佛教的宗旨进行,佛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中的根。“从根本上来说,泰国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宗教。这是因为一切艺术、文学、社会制度、风俗习惯都是围绕它的宗教发展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7 ]20泰国在神性观念的各种载体中,“礼”成为最普遍、最大的载体。泰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坐有坐姿,行有行态,平时社交有“合十礼”和“跪拜礼”,宗教活动也有一整套的礼节,更别提四大人生礼节——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了。

(二)泰国宗教文化对于壮族文化保护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是原始崇拜、自然崇拜还是佛教崇拜,都慢慢被现代化的生活所侵蚀,民族文化被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受到了威胁。得益于泰国浓厚的佛教宗教性因素,相比之下,泰族的文化继承更为稳定。世俗化后的壮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节日庆典和生活方式,当壮族的生活方式被“汉化”和受现代化生活的冲击后,自给自足劳动开始解体了,壮族所特有的文化和习俗面临着日渐淡化的危机。而泰族人即使也遭遇到现代化生活的冲击,但是因为神性之根顽强地存在,传统文化的仪式尚保存较好。

与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一样,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时下一个热议的话题。国家对于壮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工作才刚起步,面临着许多资金、人员和方法上的问题。在保护传统文化的手段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

一是以器乐教学为例,通过结合民族文化的教学实现。教学有传承文化的作用,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促进器乐文化等相关文化的研究,即要加强器乐教学等相关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泰族具有严谨严肃的课堂教育,器乐教学往往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教育网络,启示文化内涵应融入器乐教育中。学习泰族重视节日活动和礼节的教育方式,在壮族器乐教授时可以适当播放壮族的民俗活动,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壮族当地的活动,如壮族歌圩等,通过节日活动来加深对于壮族器乐的认识。

二是对比泰族文化的发展,来进行壮族文化的借鉴研究,依靠政府或民间组织的能力,号召建立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和研究团队,着重挖掘壮族传统精神信仰,对壮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析。壮族文化学者“三覃”的精心研究对保护壮族传统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呼吁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到研究和保护壮族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从2002年开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这给挖掘壮族文化、进行东南亚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是强调壮族人民加强家庭教育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学校教育中将本民族文化作为当地义务教育的课程。文化的传承方式与它的现实功用有关,壮族器乐逐渐与先民的某种意识观念脱节,依附在它身上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意义变得单薄;泰族器乐保留着佛教神性的特点,神性更多是作用于人的意识结构,指向精神内涵,强调的是附加在器乐本身的文化形态和伦理道德。除了通过口耳相传的歌圩和民间活动或者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外,学校对于民族德育的教育也是传承壮族传统器乐文化的重要方式。

五、结论

宗教信仰越浓厚,精神之根越深,外界的冲击就越难以触及和破坏。泰国器乐文化宗教性意义的背后,是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传承,它的启示意义在于提示宗教凝聚力、民族精神之牢固,在传承和保护文化上,要强调“根”的意识,提醒壮族儿女要唤醒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所以,要保护一种文化必须从源头进行保护,保护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方式,而且是一种思想意识和生命情感,保护和继承工作应该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意识形态入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本文系廣西民族大学第六批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广西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人才小高地”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覃圣敏.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第五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2] 范西姆.壮、泰传统音乐文化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1998(1).

[3] 范西姆.论壮侗语族诸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与互渗[J].民族艺术,1991(4).

[4] 韩燕平.泰国的音乐和舞蹈[J].中国音乐,1993(4).

[5] 覃圣敏.壮泰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比较——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之二[J].广西民族研究,2000(1).

[6] 覃乃昌.从歌舞及其传授看壮泰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J].民族艺术,1996(4).

[7] [泰]披耶阿努曼拉查东.泰国传统文化与民俗[M].马宁,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异同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问题及其思考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大学生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