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6-06-13叶海勇陈翔

科技视界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思想教育措施

叶海勇 陈翔

【摘 要】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中,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表现为信教学生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原因、个人原因和高校教育不够等原因。为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现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高校为例,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调查,并就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思想教育;问题;措施

宗教,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一种文化现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相交织。近年来,伴随着价值观和信仰的多元化发展,社会上兴起了“宗教热”。目前,高校信教学生比例虽然不高,但绝对数不少,在高校中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不仅出现了大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而且已有个别大学生皈依了宗教,成为了信徒[2]。为此,笔者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高校为例,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的现状进行调查,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总结如下。

1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高校有: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6所高校,每所高校发放问卷200-4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851份。调查对象包括医学、文史哲、经济、教育、理工、管理、艺术等专业学生,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政治面貌构成以共青团员为主。其中,男生1051人,女生800人;来自城市的922人,来自农村的929人。信教的有278人,占总人数的15%,远远超过全国8%左右的信教人数比例;不信教的有1753人,占85%,是绝大多数。

1.2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1.2.1 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一直接受着学校的无神论教育。然而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众多因素促使他们中的个别人背离了所受的学校教育,由无神论到有神论,最终成为宗教信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存的宗教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发展,这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们三观的形成,导致大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宗教。他们接触宗教有很多途径,包括家庭的宗教背景、阅读宗教书籍、亲朋好友的介绍以及传教人士的引导。

1.2.2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动机

大学生信教数量逐年增加,但总体比例不大[3]。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78人信教,占15%;对宗教很感兴趣的131人,占7%;比较感兴趣的382人,占21%;不感兴趣1060人,占57%。这说明宗教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影响比较广泛,部分学生具有信仰宗教的可能性,一旦引导不当,那些对宗教感兴趣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宗教信徒。

接触宗教与信仰宗教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只有在社会环境与情景的先决条件同个人的心理需要及认知活动、可受性有某种程度的结合时,才会出现对宗教的信仰[4]。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健康科学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如“理想缺失”、“价值错位”、“信仰冷漠”等,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以及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他们有可能开始信仰宗教。另外,宗教书籍、观礼宗教活动等相关宗教文化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那些原本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宗教知识,接受宗教观念。

2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出现“宗教热”的状况,与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宗教是神灵观念的唯心主义,“宗教的基本思想本质上起着麻醉人们精神的消极作用”[5]。宗教很容易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模糊,道德观弱化。因此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

2.1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争取社会主义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社会根源。对宗教问题无论是在态度的表明上,还是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关键在于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当今最为科学的宗教观。在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越发强劲地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并不断发展、深化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升温,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却面临着严峻地挑战。

一方面,导致大学生排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原因是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更多的是采取教师主讲的形式,在大班授课的同时,往往不注意学生是否接受。而大部分学生都是迫于学校的制度和考试的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开始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相关理论也相对较少。因此会导致大学生看不清真相,歪曲事实,这就会使宗教思想趁虚而入。

2.2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多种价值观相互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国外不良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他们的主观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价值引导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传授给大学生[6],培养他们形成自主的价值思维以及价值评价,从而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高校应把握好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应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立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减少宗教对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然而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们失去对于事物价值的选择能力、判断能力。

2.3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挑战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普遍化与担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的素质有着直接关系。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教育工作的施动者,这需要高校在对教育人员的考察中应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更高层次的素质,需善于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思想的形成往往同教师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对宗教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着力解决宗教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层面进行教育提升,进而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片面认识,以科学的理论影响他们的精神空间,进而塑造出科学的世界观。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引导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7],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我国的宪法中明确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与权力。大多数学生主张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和宗教知识引导双管齐下,对待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高校目前的重要任务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思想,并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全面认识。通过分析马克思宗教观同其他宗教观本质的区别,大学生应坚决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信念。只有在马克思宗教观的正确指导下,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认知才能变得全面,理解才能得当,才不会致使他们忽视宗教的消极本质。新形式下高校学生的信仰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一是,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教育;二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去领悟[8]。

3.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张澜等认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和涉及以提高其实效性。”[9]目前高校的课堂主要表现为整节课采取满堂灌和教条式的方式,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还会使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所以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主动接受,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结合现代大学生思维灵活,信息接触面广的具体实际,应采取启发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法的时代感和说服力,教学期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导社会实践锻炼等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推崇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要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文化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客观的了解认识宗教,减少大学生对于宗教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从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3.3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困难

张晶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等手段,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组织爱心座谈会、学习促进会、特困生帮扶活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塑造健康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10]虽然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心理调适作用,但这种作用不能过分渲染更不能无限放大,决不能把宗教信仰的作用和心理咨询工作混淆起来。宗教信仰是要求人们臣服于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要求人们完全信奉并顶礼膜拜,甚至通过放弃自己的思想来调适心理。心理咨询恰恰相反,它提倡以人为本,使人们相信自己,完善自己,加强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满足大学生心理疏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困难时用科学、有效的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在全球化网络的背景下,高校出现了“宗教热”的现象,这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影响和挑战。对此,本文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具体分析了杭州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原因,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几条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途径,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金宏.大学生宗教信仰深层次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12):220.

[2]左鹏,何进.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9,1(1):55.

[3]沈桂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14.

[4]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4.

[5]宋西雷,陶卫平.论周恩来关于宗教工作的思想观点[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86-91.

[6]刘秀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共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08(6):26-29.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0.

[8]李莉.论宗教信仰影响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9-42.

[9]张澜,陈菲,等.辽宁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6):36-38.

[10]张晶晶.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8):185-188.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思想教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