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
2018-08-06付玉杰戴佳纯刘钰源
付玉杰 戴佳纯 刘钰源
摘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立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上,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中后期实行文理分科,进人大学以后,理工科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施加的力度较小,致使很多理工科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丰富,却欠缺人文素养。同时在院校知名度和品牌建设层面,理工类大学明显略逊一筹。所以,对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探究了新时期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新时期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为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实意义;大连理工大学
一、研究意义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保障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理工科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施加的力度较小,致使很多理工科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综合素质较低,所以,对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针对我校建设双一流的切实需要和理工科学校文化匮乏的现实情况,我们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明确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并針对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政策导向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议,助力大连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
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之一,提高文化综合素质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作为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大学,其教学实力之强,自然不必多言,但目前来看,我校在校园文化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比较缺乏,文化建设力度虽大,但没有理论、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促使我校更全面、更有效地进行多科性、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培养更多知识型、创新型人才,进行校园文化研究意义重大。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新课改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实习的差别,从中找出改进的对策。在课题研究过程还将广泛征集其它高师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课题更加完善,更有现实意义。
团队成员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书籍,利用文献法、比较法促进研究的进行,走进校史馆、档案馆,阅读整理学校历史档案,感受历届领导校友们的治校、治学精神。通过研读《钱令希传》、《大连理工大学校史》以及《钱令希文集》等书籍,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我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联系在校工作多年的辅导员老师,对老师进行专题采访,并且采访不同年级的同学们,学校后勤的员工,旨在于透过不同的大工人去全方面地了解大工的校园文化。此外,团队设计了科学严谨的调查问卷,走向学校各个角落,走向社会,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在师生及群众心中的定义,从第三者的角度切实感受社会群众对我校的文化认知。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通过研读文献书籍,我们发现我校在软实力建设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以专利知识产权为例,通过对《钱令希传》的阅读,我们注意到,当时上海小分队在上海做了很多专利,但由于忽视知识产权,因而很多发明和论文都没有署名,这个小缩影恰恰也说明了我校知名度为何不够——忽视宣传和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忽略了大工成长的几个关键点的社会环境。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工学子对本校在校园文化方面施加的工作力度认同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大家会认为这些工作的成效一般,不是特别突出,形式主义太重,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同学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学校各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希望学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对校园文化的热情、认知与自信。
三、研究总结
国内外各大高校都对校园文化高度重视,我们平时所念及的“哈佛精神”、“北大精神”等,都是校园文化的直接反映,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曾就北京大学自由、民主、科学、上进的精神面貌著有《北大精神》一书,这是一部剖析北大精神的著作,也是“北大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一所高校有一所高校的文化氛围与精神面貌,而文化品牌的建立与弘扬无疑可以提升我校的文化竞争力从而吸收更多的优质生源,从根本上推进我校各方面长足而高效的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软实力对高校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正面临进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艰巨任务,但不得不承认,我校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优秀的大学就会吸引优秀的生源,这种潜在的“自我营销”的确可以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地处环境良好的美丽海滨城市,景观优美,设施齐全,老校友出类拔萃,科研成果众多(如:设计监控了中国首座海上地锚式悬索“跨海大桥”等)……我们急需建立大工的“自主文化品牌”,以此进行文化输出以提升我校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
不可否认,我校校园文化有着历史的传承和特色。第一:以“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学生培养基础的科技创新活动丰富而突出。第二: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基调的校园文学艺术平台专业而高端。第三: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为学生培养理念的入学季、毕业季、校园嘉年华等活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朴实、严谨而极具影响力。第四:以‘与共和国同龄,做党的好孩子为主导的校园党建工作如火如荼。但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校的校园文化工作尚有如下不足。第一:红色思想的传承和影响尚未做到百分百深入人心,上层意见过于集中,民意调查尚显不足。第二:始终有部分学生无视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处于自由主义和目标缺失危险思想的边缘。第三:校园文化硬件设施陈旧,更新速度低于思想发展速度。第四:后勤社会化脚步较慢,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从意识形态、器物制度、景观建设、社会宣传等方面来探寻更适宜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发展之路,这将是一个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