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2018-08-06卡力艳木·达吾提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实践策略

卡力艳木·达吾提

摘要: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保证学生按部就班的开展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可以让其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显得手忙脚乱,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根本就是养成能力、培养习惯,不要让学生认为学校教育会将全部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出了学校之后就不需要自己探讨追求各种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叶圣陶老先生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语文课程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培养;策略;实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爱护图书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口语交际习惯等等,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笔者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希望真正能够实现语文学科的理念和思想,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使得小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能够自主自觉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树立大语文观思想,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生活,关注语文课程本身的同时关注自身未来发展。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

古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做出充分的准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时候,提前做好预习除了能够做好心里准备之外,还能够提前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对所学的知识展开预习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知识要点,分析教学重点,提出学习难点,然后坐好听讲的准备。教师在讲解语文课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度的拓展难点重点,这样可以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实现有效的预习。预习包括学期预习、日预习和周预习集中,学期预习指的是在发下新书之后,学生们对新的课本感觉新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致的浏览书本内容。日预习指的是学生每天对第二天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阅读理解。周预习说的是学生要独立细致地完成预习内容,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之后用特殊的笔记标注出来,如果周预习做的细致就不需要日预习。如果没有时间进行周预习,那么每天的日预习就要保证二十分钟以上的预习时间。

2.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要通过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我们要长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在社会中体会美。只有充分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情感才能丰富,这样才可以写出动人的文章。想要实现观察习惯的养成就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当遇到新的事物的时候要主动细致的观察,教师要和家长在带学生出去旅游看风景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得培养,如果学生看到优美的风景欢呼雀跃,家长或者老师如果在身边一定要适时提醒让学生仔细观察风景或事物的细节,不能只笼统地欣赏大概情境,要带领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展开对事物的比较,比如在动物园看到各种动物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思考同类别动物的区别,在植物园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得特性。

3.勤于动笔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了不管是课内外,是在读书还是听课的时候都要随时拿笔记录。在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可以拿出纸笔边读边记,可以在书中将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标注出来,也可以用线段或者符号标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之后向家长和老师请教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遇到喜欢的词句段学生可以摘抄下来,要有选择地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可以在课外书的空白处对自己记忆深刻的内容进行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悟,总而言之就是只要读书就要做笔记,以加强记忆和理解,养成好的讀书习惯。另外当学生外出的时候可以用纸和笔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简单粗略的记录,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会养成好的习惯。这些零散的记录可以总结成日记和随笔,时间久了就会从简单到复杂将段落组成文章,这个过程中日记随笔和摘要的记录都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

4.质疑发问的习惯。

俗话说,学贵有疑,说的就是质疑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提问,向老师对自己的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疑问,在没有弄清楚问题时不要不敢发问,得过且过,要勇于提问,善于发问,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有不敢问、不会问的现象就要鼓励学生向自己提问。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向老师学生提问并获得答案,教师要给予鼓励。问题的提出比解答更能够锻炼人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的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可以通过题目向学生发问,让学生说出在读了课题之后有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就是根据学生的提问总结出答案和新的问题带领学生总结想要研究的重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不同问题的答案,这样就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老师不要马上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主动通过查询工具书获得答案,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这种教学行为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就是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也能够自觉地查找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第二个老师,学生要随时带着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工具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做出良好的典范作用,在遇到生词、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来了解深入的含义,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查字典比赛,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当学生在研究一些让他们特别感兴趣问题的时候,如果不能确定答案不需要向老师提问,只要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查找工具书就可以确定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对工具书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能力,结合工具书的不同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查阅方法。

6.背诵的习惯。

记诵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只有日常的积累才能够形成足够得知识储备,为今后得口语表达和书面协作打下坚实得基础。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迸发出更多优美的语言,可以引用更多有深意得名言名句,为文章增色,实现语文学习成绩得提升。

7.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要在温习旧知识的时候预习新的知识,结合旧知识更深入的了解新的知识,另外可以扎实巩固学过的知识,还有就是通过复习可以将前后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关联的体系。研究其中相通的地方做到触类旁通,每天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要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每周对所有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在消化旧知识的时候形成科学系统的脉络体系,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8.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因素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们对于传统的书写习惯有所忽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需要应聘人员手写个人简历,就是想通过应聘者的书写能力来发现其内在品质。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想要写出一手好字就要从基本入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掌握每个字笔画笔顺的正确的书写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书法是让他们了解字的结构的一种途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临摹字贴,强化学生得书写能力。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除了要关注内容的正确率还要注意检查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工整,可以在考试的时候设置一部分卷面分,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重视程度。

9.广泛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得知想要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最关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教师要认真挑选并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阅读活动,定期给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书目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经常性的开展读书讨论会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锻炼阅读学习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步骤

1.耐心引导,逐步深入。

想要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就要和开车一样,在打着火之后过一会儿才能正常行驶,不能在刚上车就快速行驶,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带领学生确定理想的行动目标,下定决心,逐步努力,要让学生明确在进步的道路上只有说到做到才能够逐渐接近自己的理想,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成自然。

2.强化自制力实现自我约束。

人的行为都会受到情绪和情景的影响,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强化自身的自制力,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入手,强化对自身的约束行为实现良好的自我约束。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就需要先克服坏的习惯。在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放任的现象,学生自制力不强就会走向错误的道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检查,出现偏离就要及时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的没有以前规范或者规整,不能注意听老师讲课,就要及时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和走路一样,如果发现自己走的路错了就要及时改正,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好的习惯。

4.走上正轨 实现自我发展。

要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习惯养成的关键

1.培养意志。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人的意志,想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强化学生的意志。首先要从严格要求自己入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出現错误,绝对不能随意原谅自己。逃避应该完成的任务,只有说到做到,才能够在每次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提高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是要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借鉴,可以通过名人名言来激励或者锻炼自己的行为。实现对个人的监督督促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就是要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要及时和周围的优秀的同学相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并完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激发兴趣。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兴趣的支撑,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首先要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确定自身的历史使命,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学生要明确今天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为今后创造美好的人生而付出的努力。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其次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兴趣会受到情感的影响,良好的情绪体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思考,那么就不能够养成深入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要广泛参加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强化其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读写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其实践水平。

四、结论

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够促使学生有坚定的动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保证其终身受益,因为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成绩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要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效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卫志骞.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理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3]范锦飘.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潘金山,论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方向[J].新课程导学;2012年18期.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实践策略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