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老模式探究

2018-08-06宋志杰张少睿逯志刚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共同体

宋志杰 张少睿 逯志刚

摘要: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转型、空巢老人现象、政府投入力度不足、土地保障不够,使依靠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以及自我养老的农村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此情况在对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走访、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中得到印证。本文以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为例,结合实地考察调研结果,经过深入探讨,提出了新型社区养老和微型“共同体”农场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构想,以期构建能够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为我国养老模式的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养老;新型社区养老;微型“共同体”农场养老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从2008年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1.68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1.8%上升到了2015年的2.16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6.7%,8年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增加了0.48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了4.9个百分点。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086万人,占总人口16.7%,其中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了很大比例。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农村老年人是一个需要政府、社會重点关注的群体。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养老制度尚未完善,尽管新农合在农村地区已经普及,但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医疗、生活问题还缺乏必要的保障,相较之城市老年人口的养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亟需多方面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否顺利进行。然而,目前提出的“医养一体化”养老、居家服务养老、养老机构养老等都不适合农村养老现状,因此,对于农村养老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很有必要。

一、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分析

农村养老模式目前主要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家庭养老与自我养老结合、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在这四种主要的农村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占了很大比重。在对毛李镇的实地走访过程中,调查组发放了1000份问卷,进行整理后表明,有300位老人通过家庭养老,占到了30%,有26位老人通过社会机构养老,只占0.26%,有518位老人通过自己生产劳作来养老,占51.8%,还有156位老人通过子女平时的物质支持以及自己劳作结合来养老,占15.6%。通过调查可知,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家庭养老与自我养老结合这三种养老模式共占比99.74%,在农村的养老模式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一)家庭结构发生转变,家庭养老模式不适应于当前实际情况,出现了相应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足够数量的子女; 二是稳定的家庭结构和规模。而随着计划生育的进行,我国农村家庭呈现出“4+2+1”的家庭结构,即一对年轻夫妻要赡养双方父母,还要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形成了很大的家庭养老压力。以毛李镇调研的数据为例,18岁以下的居民有5996人,占14%,18-60岁的居民有28691人,占67%,60岁以上的居民有8176人,占19%。由此也可看出农村家庭结构转变,家庭养老给青壮年形成了很大压力。另外,长期的同居生活,也导致了农村家庭矛盾的产生,其中婆媳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调研走访过程中,一半以上的老人表示不愿意住儿子家是因为同居生活中婆媳关系处理问题。

(二)政府对养老机构投入力度不够,现有的农村养老机构无法提供给老年人比较好的生活,满足其需求。以毛李镇为例,毛李镇福利院是当地的唯一一所养老院,里面居住的均为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面积不大,环境也不是太好,只有不到一百张床位,每日老人吃的也是十分普通,至于娱乐健身设施,更是少的可怜。福利院院长表示,他也很想好好地将福利院建设好,为更多的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可是,政府的投入太少了,只够维持目前的运转。

(三)农村老年人收入非常少,劳动能力下降,不能再进行重体力活,依靠自我劳作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自我养老对于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不太可能。在对毛李镇的调查中了解到该镇老年人的平均耕地面积为1.5亩,由于土地保障的不足,很多老年人去路旁、堤坝、湿地等地开垦荒地来获得一定经济收入,这对于生态环境是一种极大的破坏。从统计的数据来看,60-70岁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仅为3000元,70-80岁老人体质下降,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年平均收入仅为1000元,8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是家庭养老。每月不到100元的收入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完全依靠自我养老基本上不可能,就连吃饱穿暖都是问题。

二、湖北省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的构想

通过对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的调查与研究,本文认为农村新型养老模式可以包括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和微型“共同体”农场养老模式两种。

(一)新型社区养老模式

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是指由政府、公益养老机构、民营资本及家庭及个人共同建设的,由政府进行各方协调、限制民营资本的盈利、在农村老年人能够负担的条件下,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共同体”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新型社区养老模式见图3-1所示。

新型社区养老模式中各部分职能主要包括:

第一、从政府方面,政府要做好协调、监督工作,制定一定的规定,对民营资本进行一定的约束与监督,不能完全以盈利为主,主要还是社会公益性质。另外,政府方面还应做好宣传,不光要引进企业发展经济,还要引进民营养老机构、公益养老机构,解决社会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在毛李镇,仅有一家政府设立的福利院,由于政府一家投入资本以维持运转,所以,投入的资金显得捉襟见肘,各种硬件设施都非常落后。在新型社区养老中,政府投入与之前养老院一样的资金,起到的效果要比之前的福利院好很多,与此同时,政府除了资金的投入,还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来建造这样一个养老社区及周边设施,以吸引民营资本。

第二、从民营资本来看,民营资本的介入主要应本着社会公益性的原则,其次才是盈利,其收费标准应建立在盈利不超过投入5%的基础上。其可以采用融资或其他运营模式,政府不予干涉。民营资本应该提供更好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建设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从生活、医疗、娱乐等方面提供给老年人满意的服务。

第三、从公益养老机构,其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减轻农村老年人的负担,共同建设这一新型养老社区,另外,公益养老机构可以提供人员上的支持,帮助照顾老年人,另外,公益养老机构可以利用其专业性知识,为民营资本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性的培训,提高其服务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这样的一个养老社区还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公益团体服务基地,比如,暑期大学生公益团体可以来此帮助一起帮助照顾老年人,陪老年人聊聊天。而公益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新型的养老社区服务来提高其影响力、知名度,扩大其规模。

第四、从家庭及个人方面,家庭应该为老人的入住提供一定的资金,同时,家庭成员也可以经常去看望老人,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另外,每个家庭都为老人的入住支付了一定资金,那么,家庭就有权利监督、建议,有权利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确保老人有个良好的养老环境。

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优势包括:

第一、新型社区养老考虑到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问题,采用了四方共建,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入住的费用。另外,限制了民营资本的盈利,将价格定在了老年人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第二、新型社区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新型社区养老允许了民营资本的介入,刺激了养老市场的竞争力与活力,通过民营資本专业化经营以及专业化的团队,从生活、医疗、娱乐等方面提供给老年人更好的服务。

第三、新型社区养老扩大了社会公益的效应。社会公益养老机构的参与不仅给新型社区养老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也是对其自身的一种宣传,新型社区养老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基地,可以产生很好的社会公益效应,扩大其影响力。

第四、新型社区养老大大减轻了家庭养老的压力。“4+2+1”的家庭结构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压力,而新型社区养老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五、新型社区养老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养老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新型社区养老的难点包括:

第一、需要政府很好的协调好四方的共同构建,制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方进行限制,尤其是对民营资本的盈利要加大监管,不然容易出现民营资本提高收费门槛,滥收费,出现老年人住不起的情况。

第二、需要政府提供好的政策,加大宣传,吸引民营资本以及社会公益机构,不然可能出现没有资本加入的现象,无法构建起这样一个多方运营的“共同体”。

(二)微型“共同体”农场

微型“共同体”农场养老模式是主要针对农村可劳动的老年人,由政府统一规划土地,提供种子、肥料等其他生产要素,老年人一起耕作,一起生活,政府扶持的半自给自足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在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约有3/5的老年人表示不愿意放弃生产耕作,因为已经形成生产劳动的习惯,一句话就是“闲不住”。微型“共同体”农场则既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生产劳动的习惯,又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劳动强度,相当于锻炼休闲性质的生产劳动。政府可回收农村老年人的零散土地的使用权,进行土地的整体规划利用,划出若干农村老年人微型“共同体”农场,使农村老年人一起生产劳作,采用传统绿色生产方式,提供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通过集中合作社来推销这些市场上畅销的无公害产品,换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给老年人带来经济收入。这种小面积高效益的种植生产,其实对农村老年人更有利,同时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另外,还可以由政府提供适合本地的经济价值较高的花木或药材等作物的种子,设计出统一规范的操作方案,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培训,进行量化操作,形成微型苗木基地或药材基地,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观赏效益,可以考虑旅游资源的利用,可以办一些农家乐,多方面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政府还应在农场建立相应的卫生及娱乐设施,建立小广场,老年人茶余饭后散散步,跳跳广场舞,从各方面提高其生活品质。

微型“共同体”农场养老模式优点主要包括:

第一、可以在不改变农村老年人生产劳作习惯的条件下,为其带来经济收入,甚至是远高于原来高强度生产劳作的经济收入,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村老年人的生产强度,既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又不会使其感觉劳累。

第二、促进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即为老年人农场共同体,老年人在此一起劳作、一起聊天,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心理上的空虚,使其产生了心理上的慰藉,心态更加乐观,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这样一群农村老年人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他们之间拥有共同的观念、思想,拥有共同语言,他们于轻松地劳动中促进情感交流,产生了共同体归属感,这样就会使其自发建设、维护这个共同体。

第三、有利于农村土地的整体规划利用,回收零散的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利用,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有利于新型农村的整体规划,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第四,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农村老年人内心所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微型“共同体”农场的难点包括:

第一、难以实现老年人的统一管理,其身体素质、生产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很难进行标准化的统一管理。

第二、老年人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传统生产,难以进行技术要求较高的生产,对于苗木基地和药材基地实行起来难度较大。

三、结论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4+2+1”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普遍,现在亟需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来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做到真正的老有所养就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老年人的真实想法。本文以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为例,指出了其养老现状并进行了分析,现存的三种养老模式都不太适应于当前实际情况,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最终提出了两种新型养老模式的构想。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的构建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重要性和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构建农村新型养老模式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真实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构建能够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而不是空中阁楼。本文从这些设计理念出发,提出了农村新型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微型“共同体”农场模式这两种养老模式构想,来满足不同情况老年人的需求,为农村养老模式问题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案 。

参考文献:

[1]龚勋,陈斌,吕晖.湖北省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构想[J].医学与社会,2015,28(1):37-38,41

[2]杨金平.城市养老服务社会化新模式探讨——基于对湖北省H市的调查[J].理论观察,2010,(2):55-56

通讯作者:逯志刚(1982.2-),男,山东新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以工作室为载体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冲刺与挑战”问题设计例析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盐城市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老人农业”问题的空间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