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相互融合

2018-08-06孙松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茶文化融合

孙松

摘要: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要求无非在于“柴米油盐酱醋荼”这七件事情,茶之所以位于末尾,是因为茶不是生活必须物品。讲究务实的中国人能将茶与这六件生活必需品列在一起,这恰恰说明了茶在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是随性之物,即可登于朝堂国事商议之列,也可出入市井小民的谈资之中。可以说茶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深深地与古代文学相互融合。本文概述了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演变,以及分析了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旨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茶文化;融合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茶之物一直都保留着喜爱,可以说在有我们祖先有文明生活记录以来,茶就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小搓的茶叶,一杯滚烫的开水,就构成了最具传统特色的饮品。在这反复简单冲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茶文化。茶与文化的结合,无疑让原本朴实无华的茶叶沾上了文化的仙气,使得茶之物有了灵气。“七碗香茗,羽化成仙”道出了茶与文学的完美融合,将茶赋予文化的内涵是我国古代文人豪客的一大乐事,在赋予茶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又丰富了文学艺术品的题材。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样的佳句可谓是传唱至今。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体裁中的完美融合,成为了古代文人豪客的心灵寄托[1]。本文展示出茶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的不同体现,力求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相互融合。

一、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演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最早的发源地。从茶的发现到利用已经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且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全球都可以见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子。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解渴饮品,最早于神农时期被发现,在周代就已经在全国各地兴起了,唐朝时期的文人豪客更是对茶极力推崇,并开始向西域各国传播茶文化,至宋代达到茶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于明清普及于市井小民的生活中。茶文化也融汇贯通了佛、道、儒三家的精华之所在,独成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中国的瑰宝。

早在秦汉,甚至于先秦时期,我国对于茶叶的种类和品尝的方式就有了相关文字描述。当时对于茶的描述仅限于茶本身,并未对茶的内涵有所探究。但尽管如此,这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和兴起,以及文学作品与茶文化的像话融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比如:东汉时期的华佗在著作《食经》中写到:“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时期就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现在湖南深的茶陵;晋朝时期,一些开明之士倡导“养廉”之风气,于是便有了陆纳和桓温以茶代酒的典故;南齐朝世祖武皇帝是开明君主,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要求丧礼需节俭,不能以三牲为祭品,只做一些茶饭即可;我国最早文学巨著《诗经》中就有描述茶的诗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以及“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等优美诗句,这些描写茶的诗句,至今都还在被人口口相传。

唐宋朝时期的诗词对茶的描述逐渐深入,并开始有了茶文化的痕迹。这个时期的诗人文豪概括了茶的本身属性和文学艺术特性的双重内涵,并探究饮茶艺术,将佛、道、儒三家的精华都融汇到茶文化中,首次开创了茶道文化[2]。这个时期出现关于茶的文学作品繁多,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宋朝时期的手工业发展繁盛,茶叶贸易也兴盛一时,宋太祖赵匡胤嗜茶如命,在宫中设置有专门的茶事机关。茶的礼节也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赐茶成为了君主联络大臣、眷懷亲族的重要形式。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已经普及到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地饮用方式也花样繁多,如著名的“撮泡法”。明代有不少文人豪客留下的传世佳品,例如:唐寅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到了清朝的茶叶贸易更是全球化的贸易,出口茶叶也兴盛一时,期间的各种茶书,茶歌也种类繁多。

从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茶文化在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上,经历了从茶本身的描述到一步步寄托个人情怀的发展道路[3,4]。茶文化和古代文学艺术的相互融合也创造出了意象、境界、隐喻等描写手法,使得二者的相互融合更加完美。

二、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与茶文化

唐朝时我国国力昌盛的时期,至今国外都存在很多的唐人街。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繁荣昌盛,诗歌的风气也达到了顶峰,由于诗歌中关于茶的表述很多,因此唐朝也被称之为“茶乡之国”。据相关统计,直接描述茶的唐诗就多达100多首[5],比如:刘禹锡《尝茶》中的“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白居易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张继的“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李涛的“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皇甫冉的“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等等。这些诗词都洋溢着国力昌盛,茶文化繁盛的气息,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宋朝的手工业兴盛,茶贸易也开始兴起。那时的茶已经开始实行专卖了,茶被纳入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之中。当时的茶还属于奢侈品,从数量方面,全国的总产量不超过5000万斤,而人均不到两斤。但人民对于茶的喜爱却不减,在宋词中清丽、婉约的手法描写茶随处可见。例如:黄庭坚的《满庭芳·茶》;苏东坡的“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以及“龙焙今年绝品,古帘自古珍泉”;黄山谷的《品令》等。这些描写茶的词句都是对茶文化的一次次的诠释。

明清时期的茶已经在百姓生活中得到了普及,茶叶变成了随性之物,在各种场合都能看见,明清时期的小说中也包含了深刻的茶文化。《红楼梦》对茶文化的描述可谓是入木三分,比如其第十四回、二十五回、二十九回、四十一回都对相关的茶文化进行了描述。《儒林外史》中描写众多喝茶的情景以及各式各样的茶馆,也反应出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

三、结语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以茶言志,无论是唐代的诗歌,宋朝的词句和明清的小说,这都深深地受着茶文化的影响,同时茶文化也在一次次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升华。二者相互融合,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文学艺术。

参考文献:

[1]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2]宋峙磊.唐代荼文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4):7-18

[4]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分析[J].农业考古,2004(2):107-111

[5]包大明,任天飞.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兰台世界,2013(28):160-163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茶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破次元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融椅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中项羽形象寻绎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