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主流大片的继承与超越

2018-08-06李言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叙事价值观

李言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电影银幕上出现的主旋律商业大片进行研究,以《湄公河行动》、《战狼2》、《空天猎》、《红海行动》等电影为文本,总结概括出新主流大片大国意志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表达、叙事策略的新突破以及在视听语言上所达到的新的工业水准。

关键词:新主流大片;价值观;叙事;视听语言

近年来,中国电影银幕上崛起了一批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内核的商业大片,它们纷纷以“大投资”、“大制作”、“高票房”为主要特征,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社会关注度。《湄公河行动》、《战狼2》、《空天猎》、《红海行动》等,是这类新型大片的典型,它们为观众带来了战争动作类型的精彩故事,树了中国战争动作电影的新标杆,并在主题表达、类型叙事、视觉表现上,完成了对中国传统主旋律电影的继承与超越。

一、大国意志与家国情怀

新主流大片精准地运用国际化制作理念和叙事手法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创新表达,并通过现代电影的高科技手段,在大银幕上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并以国家民族为背景,彰显大国担当,在新时代的语境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基于伟大复兴、大国崛起的心理期待、情感期待和审美期待。

《湄公河行动》彰显了国家保护国民安全、 打击境外犯罪势力的坚定意志,因为改编自2011年的湄公河事件,它对观众的情感立场与价值取向的影响超越了一般的虚构性故事。在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中,观众习惯了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个体生命融入社会发展进步、人类理想信念的英模叙事模式,很少看到国家、集体对个体生命价值、情感追求、自我实现、人格尊严的重视与保护,而《湄公河行动》则把对个体生命尊严的维护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从‘人人为国 家的询唤到‘国家为人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大国时代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策略的转换”1。十三位中国船员的生命虽已无可挽救,但背负的污名亟待洗刷,沉冤昭雪是对无辜死难者最大的安慰,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是《湄公河行动》在价值立场选择上的突破,这也是影片激发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共鸣点。

《战狼 2》的主人公形象在以往中国主流电影中是基本缺失的,个人英雄主义常常受到主旋律电影的鄙弃,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当代青年迫切地需要新的英雄形象来帮助自己确立人生价值和方向,在对当代世界权力格局的理解和想象中,他们迫切地想表达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尊严。电影中,无论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还是“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意象, 都极大地抚慰了他们的爱国心,爱国,成为一种“刚需”。

同样在《空天猎》中,一些台词典型地展现了影片的家国主题:“我们的同胞正在受到伤害,如果不能为了人民而战,那还能为了谁?”“我们要学会敬畏这一片蓝天,只有敬畏之心,才能承载最大的责任。”这不仅喊出了现代空军的职责与荣耀,也体现着新老空军传承的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此外,在“霸天狼”基地的艰苦训练中,在每次执行任务的英勇作战中,每位空军战士都在用行动践行着他们保家卫国的理念和信仰。

值得关注的是,《红海行动》没有简单地将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当作当代海军的精神制高点,而是将有国家担当的崇高集体主义塑造成中国海军最强大的精神来源,这体现了影片创作的精神高度。《红海行动》中街头大战的一场戏,“蛟龙突击队”战车疾驰而过时前景处闪过一个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牌匾,这恰是中国日益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绝佳隐喻和生动注脚。

二、类型叙事策略的新突破

中国新主流商业大片对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达有赖于它们在传统主旋律电影叙事方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在人物设计上,避免了以往“高大全”式英雄人物的窠臼,为人物增添了更多真实的人性色彩;同时在情节铺排上,既沿袭了经典好莱坞式的故事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追求了多样化的情节组合方式。

在人物设定上,《湄公河行动》中的公安干警高刚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他离了婚,女儿由前妻抚养,是一个家庭残缺的硬汉;在不破坏原则的情况下,“倔驴”般性格的他也会偶尔不守规矩;情报员方新武会用极端手段逼供,在为女友报仇与维护司法正义之间犹豫不决后,他最终射杀了仇人。这种叙事常常是假定一种价值的不确定或者是无限性,人物在这种价值的立场上处于一种盲目的困境和矛盾状态,影片展开过程中常常会探讨怎样实现人物的价值,常常聚焦于个人,特别是在“个人身上体现不同寻常的品质、令人吃惊的举动和文化上不容易被接受的事件”2。《战狼2》中冷锋的形象如出一辙,他甚至违反军纪,被开除出军人队伍,这反而增添了人物的真实感,他的內心的善与他的冲动鲁莽,丰富了人性的真实,强化了观众对人物的移情。《空天猎》在战争动作情节之外,加入了男女主角罗曼蒂克的元素,把人物的家国意志和个人情感并行展现,在理性和情感的多元角度上,丰富了英雄的真实形象。这种变化和矛盾容易引发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强化了人物塑造的深度,这样的描写是对以往人物写法的突破

在情节的铺排上,《战狼 2》通过先抑后扬的叙事策略,把对国家的认同表达得富有层次,让青年观众找到了认同切入点。而《空天猎》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故事的格局和内容上。在此之前,现代空军题材的国产电影《歼十出击》、《冲天飞豹》等都是以对抗演习为主要情节内容,而《空天猎》则是以空军实战为主要内容,讲述我国空军在面临境外恐怖分子威胁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的严峻局势下,出动飞行精英部队,跨境反恐作战,最终化解导弹危机、成功营救人质的故事。此外,《空天猎》结合空军“实战”的特点,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借鉴商业片,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紧密严谨、环环相扣的剧作结构,以及节奏紧张、分秒必争的情节编排上,这也给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比较典型的叙事突破体现在《红海行动》上,这部影片并不将情节线索根植在单一人物的内在动力上,而是以集体的战斗任务作为情节铺排的线索,它服务于影片所要表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集体的群戏,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战士形象。

三、战争场景的视听高水准

在中国以往的战争动作电影中,战争场景的视听呈现往往成为影片观赏性的短板,这既来源于尚不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平,也跟创作者的影像表现观念相关。实际上,战争场景的真实感、震撼力是这类电影的本质需求,无论是在主旋律价值观下表现英雄人物的战斗与牺牲,还是表达战争电影一贯的“反战”主题,都需要在视听层面将战爭的残酷性、真实感带给观众。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新主流战争动作电影的视听效果逐渐达到了这一目的,在战争动作场景的呈现上,可以比肩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水准,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

战争场景的真实感、震撼力、残酷性早在《集结号》中便有所展露,而从《湄公河行动》开始,特别是《红海行动》,中国电影对战争场面的拍摄已经日渐成熟,能够将真实的战争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他们身临其境之感。一方面,在娱乐性上让观众大呼过瘾,以“燃”字褒奖之,另一方面,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让,让他们对战争的有了更加深层和复杂的理解,这是中国以往的战争动作电影不曾做到的。

《战狼2》相对第一部在军事动作场景上更近了一步,将枪战、搏击、坠机、坦克战揉合在一起,特别是片头的水下长镜头搏斗,为中国动作电影贡献了一场惊艳的动作戏。而《空天猎》则首次将中国最先进的战机直接展示于银幕之上,用“真机实飞”的方式,打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空中战场,填补了中国电影空战场景的空白。

同样,《红海行动》凭借高热度、高精度、高密度、高强度乃至带有轰炸性的视觉奇观夺人眼球, 在各种向度上都实现了超越,做到了极致。影片几乎完全放弃了由幽默等艺术手段构成的“轻”的一面,而是以纯粹的重工业手段打造成全程强情节、高密度,让人目不暇接、喘不过气。整场电影都是在高强度对抗与较量的镜头中完成,同时又有高技术的清晰与逼真,有身临其境之感。 首先,空间广阔,场景丰富,大海与沙漠之辽阔,高山与峡谷之壮阔,都市与小镇之差异,自然 环境的强烈对比,严酷与苍凉,时时给人一种移步换景之动感。其次,城里的巷战,小镇的狙击, 沙漠的截击,战斗之激烈,从汽车、装甲车、坦克到飞机,无处不是战场,无处不是技能的较量,机械对抗产生的奇观画面,令人称奇。“战争是残酷的,只有在残酷中升腾起正义的力量,才能化残酷为审美,”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海行动》通过一系列奇观画面完成了审美转化。这一点,超越了此前中国某些“大片”止于视觉奇观而不能达到审美转化的缺憾。

值得注意的是,新主流商业大片的视听奇观,并不仅仅服务于电影的娱乐性,它们往往同时渗透了创作者的“反战”观念。战争中喷洒的鲜血和残肢断臂,并没有被镜头刻意回避,而是被直观地展示给观众,这是战争场景的奇观性中具有价值影像力的元素,它们引起了观众对战争和灾难的思考,使电影始终保持了对和平、正义、和谐的价值传播,这是对传统主旋律电影的超越。

注释:

1.宋维才:《大国意志、主流价值与商业精神》.[J].当代电影.2016.8

2.周野、都翔蕤:《情与理的纠缠及其和解》.[J].中国电影评论.2017.23.012

3.张德祥:《红海行动》:中国大片的新境界.[J].文艺报.2018 .004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叙事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