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2018-08-06杨藜熳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激励学生管理高校

杨藜熳

摘要:高校学生不稳定的特点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契机,如果有效的运用激励来改善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有着明显的实践意义的课题。在实践中建议高校的管理者充分使用目标激励、社会认同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等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改善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激励

高校的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高校的学生管理主体分为多个层次,其中主要是也是最直接的是高校的辅导员,辅导员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是一个利用多种介质综合作用的过程。高校学生群体因为年龄等因素有着高度的不稳定性和易于引导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学生受到各种诱惑最终不能自拔的案例很多,其中重要的诱因是其不稳定性和缺乏对于事物的正确认知,但是这一特点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契机,如果有效的运用激励来改善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有着明显的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激励的定义

对于激励的定义有很多种,通俗的来讲激励就是组织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因为激励的使用的方式不一样,也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是通过树立正确的榜样等行为来带动和激发集体成员热情从而达到组织目标的激励方式;负激励是通过一种惩罚的方式,以惩罚唤醒团队成员斗志和希望的方式来获得正向效果的激励方式。虽然两种方式的表象不一样,但是其结果都是起到激励作用,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高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的高校学生的主要年龄阶段集中在18-22周岁,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有着很多共同点,虽然不应该给特定人群贴上主管标签,但是该阶段的群体有着非常明显的群体性特征:一是不稳定性。高校学生的不稳定性表现在价值观、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这种不稳定性也正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难点,因为会随时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其次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来源于高校学生群体的不稳定性,也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高校学生管理中可以广泛的使用激励手段,可以大大的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三、高校学生激励手段的种类和方式

(一)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中国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激励方式,目标激励从学生进入小学开始就在开展,小学目标是最好的初中,初中的目标是重点高中,高中的目标是重点大学。但是在进入高校之后,对于目标的认同因为环境的变化变得多元化了,学生失去了来自于学校的高强度约束,有些学生出现迷失。在这种情况下,目标激勵就显得非常重要,目标激励可以实行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激励结合的方式,易于学生接受,也能够真正的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二)社会认同激励

高校是一个迷你的社会构成,在这个迷你的社会中,高校管理员通常通过组件和选拔学生干部来拓宽管理幅度。这是由于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比例非常的不均衡,按照管理学管理幅度的界定,造成了管理幅度的过大,最终也就造成了管理的失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辅导员通过授权给学生干部,可以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激情,这种信任与付出的关系可能帮助辅导员开展工作,同时对于锻炼学生的能力也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三)参与激励

社会认同激励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学生干部群体,而参与激烈是针对高校的所有学生群体。对于学生干部群体来说,参与高校的学生管理非常多,也是直接的管理者;而对于非学生干部群体来说,有效的参与进来是实现高校学生有效管理的关键,没有他们的参与,高校的管理也就是虚构。要实现所有人员的高参与度,就需要充分的发扬民主,将授课、评价、选评等活动充分的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的意见能够表达并且能够发挥作用,这样学生能够参与,参与有效果,就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四)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信任和满足,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的一种方式。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励一般可以通过这样几种形式进行:一是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指导获得信任关系。在高校,学生对于学习和就业尤其是就业的疑惑是最常见的,学生由于对职场的不了解导致很多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个问题,可以以很快的方式来获得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并通过就业和学习方面的指导激励学生。其次是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管理的学生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这种信任需要辅导员在处理公共资源的过程中做到一碗水端平,尤其不能出现分配不均等情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关爱学生。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温暖。

(五)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针对高校的学生而言。高校学生有着非常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对于目标的认知和未来的规划很多都是源自于对于榜样的学习和模仿,因此有效的利用榜样的力量可以迅速的建立起激励,并且这种激励一般是发自内心的,可以内化为本人的目标或价值观,具有非常持续的效果。榜样的树立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也是外界影响的潜移默化,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有效的引导和衔接。

(六)竞争激励

竞争是人类的天性,竞争激励,即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在班级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使同学间互相“攀比”,成绩越来越好。具体来说,在班干部的任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那些最适合担任班干部和愿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学生有机会“站”出来。各种比赛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同学们凭着自己的实力公平竞争获取名次。各种评先评优引入竞争机制,可以让同学们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综合实力的较量。此外,辅导员还要多角度全方位灌输竞争意识,让所有人都动起来、跑起来,你追我赶,想必这个班一定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辅导员还要将竞争激励融入就业指导中,及早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激励他们努力上进,夯实专业,提高素质,增加就业砝码。

参考文献:

[1] 何树全.走动式—高校辅导员工作范式初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57-58

[2] 王孝明,王志勇.激活—— — 最富实效的 88 条激励手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81

猜你喜欢

激励学生管理高校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