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8-06李丽
李丽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牢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存在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加以提高和完善。当前,尤其要突出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及考评等环节的主动创新和积极变革,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及人才培养定位
2006年职教1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课程,课程必须具备“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内容适用性这三个特征”。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就业需求,其延展性要能满足教育对象以后工作中对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需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二、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突出特色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要以转变教学观念为改革的方向,在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树立人才观、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加强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一要找准定位实施教学。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工作技能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应建立技术学习与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开展教学,达到教学过程即工作过程。二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灵活办学。在教学计划上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规划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依托职业教育学校师资资源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依托企业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协调互促、共同提高。三要突出特色重点建设。重点专业设置的目的是要将职业教育办得特点、有特色。在重点专业选择上,要因地置宜、因校置宜、因人置宜,人优我新,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达到学校与学生“双赢”的目的。
三、加大力度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建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将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要以提高综合素质为落脚点,开展第二课堂,切实拓展职教学生的就业空间。因此,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实用课程,构建校本、地方、国家三级课程体系,抓好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健全以赛促教促学机制
要按照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发展个性和潜能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法创新。进一步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模式和日本“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要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积极思考。积极推广以现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法;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自主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交流、竞赛,引导高职院校教师聚焦学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开展教学,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任职的需要。
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
这几年的改革,高职院校已经完成现代教学设备的更新,也尽量把企业搬入校园,但毕竟学校不是企业,有些环节是不能直观体现的。为了使这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更形象、更直观,就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更大范围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情感激励,使课程结构、内容、资源及实施环节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
六、、职业教育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各级各类地方职业院校在专业选择和职业定向上,必须与当地区域的产业行业发展建设密切相关,专业建设要以区域经济为依托,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及手段要符合行业职业技术要求,尽快建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协调统一联动机制,把职业教育融入到区域经济建设的链条中,创新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办好特色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地方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七、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完善考核制度
高职院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在教师素质结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是有新的教育观念、高尚的师德、高超的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人才。这里说的“双师型”人才是必须要有对本专业及行业实际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双证+双能”人才。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继续加大“双师型”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考核制度方面:首先,在考核内容方面突出操作性。突出对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的考核。其次,在考核方法上注重多样性。采取笔试、口试、技能操作,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等形式,考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确立课程结业考核与过程考核的考核制度,课程成绩包括课终考核与过程评价成绩两部分。制定完善考试考核办法,建立考试分析制度,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
参考文献:
[1]吴亚平.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7.06
[2]賈景德.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6.09
[3]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