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2018-08-06孙晓林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学情导图教学内容

孙晓林

摘要: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过程具体化、可视化的思考工具,思维导图能够以其树形发散结构、各种形象生动的符号以及声音信息充分协调的调动人的左右脑工作效率,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促进教学目标具体化,通过思维导图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虑学情,通过思维导图来增强教学环节的连续性。

关键字: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一、思维导图及其基本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出现于上个世纪60年代,由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布赞(Tony Buzan)提出,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过程具体化、可视化的思考工具,思维导图能够以其树形发散结构、各种形象生动的符号以及声音信息充分协调的调动人的左右脑工作效率。思维导图能够发挥强大作用的关在在于它的以下特点:第一,思维导图的焦点汇集在中央的图形上,主体突出;第二,思维导图主题的分布是由中央向四周发散扩充;第三,各分支以关键图像或关键文字符号呈现,细节的或者不重要的分支分布在主干分支上,便于分清问题主次;第四,各分支以节点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基于思维导图的这些特点,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工具发散思维、理清思路,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回顾思维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教师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高中英语教学的一大任务是帮助学生应试,因故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往往更加注重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而高中英语内容全面,语法知识点多,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借鉴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既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设计的逻辑层次,又能够减轻教师节约教学设计所需时间,总的来说,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从以下方面做好教学设计。

(一)通过思维导图来促进教学目标具体化。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做出了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等五个方面的目标,根据这五个维度的总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例如,在新教材高一英语unit11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这些目标:Talk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Discuss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rite a comparison essay。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音乐一次為核心,向四周发散构建思维导图,包括音乐的类型、特点、曲目等支干,从而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细化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总目标,避免遗漏个别教学目标,影响教学的目标的完整性。

(二)通过思维导图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教学内容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将完整、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是重点和难点知识,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因此,就利用思维导图而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在此依然以新教材高一英语unit11为例,关于教学目标中的“different kinds of music”及其“characteristics”,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个已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利用树状思维导图,根据教学目标罗列出系统的教学内容,根据文章上部分展示的教学目标,围绕着音乐这一主题,教师应当以音乐类型、时态、词汇、语法等内容作为以“音乐”一词为核心的思维导图的主要支干,再在这几个主要支干下罗列出详细的内容,就时态而言,本课要求学生掌握运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等,将这六种时态作为时态这一主干下的细小分支,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虑学情。

学情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依据和出发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采用顺序型的思维方式,难以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学情,造成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脱节。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工具,能够保证使用者最大限度将各种学情因素考虑到其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考虑学情能够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全面把握学情,制定出更加完整有效的教学设计。

(四)通过思维导图来增强教学环节的连续性。

一堂课在时间和内容上分为诸多环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如何将一个个分离的教学环节串联起来,构成一个连续的课堂教学整体,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根据教学设计的先后顺序、重要程度在思维导图上呈现出来,并且,对于不同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联系起来,教师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批注,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突发事件而影响教学环节,进而导致教师课堂教学过渡生硬,过渡不流畅等问题。

三、小结

思维导图的是一种方便人们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全面考虑教学设计的内容,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全面地考虑到更多教学设计的因素,将教学设计得更适合学情,也能帮助教师在没有足够时间写详细的教学设计时节约时间,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也不可在进行任何教学设计时都依赖思维导图,而不对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进行详细思考。

参考文献

[1]李雪.“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Z终于为例进行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4-5,44-46.

[2]杨淑娟,方芳,管萌萌,王凯瑞.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119-120.

[3]赵维霞.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8-119.

猜你喜欢

学情导图教学内容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