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美国网络霸权的探析
2018-08-06刘文洁
摘要:在信息时代,作为互联发源地的美国,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并率先将网络安全视为国家战略,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角逐其网络空间的霸权地位。美国一直掌握着网络空间的主动权,独霸全球网络资源,占据虚拟空间的绝对领导权,将其网络优势转化为网络攻势,多渠道攻击他国,维持其网络霸主地位。但是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一意孤行,不仅对国际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国际问题的解决方式与方法。同时随着全球化不断地深入发展,各国也开始注重网络技术的研发与网络安全的维护,积极加强国际网络合作,对美国的网络霸主地位构成了威胁与挑战。
关键词:网络安全;霸权;传统安全;国际合作
互联网作为冷战的产物,美国一直掌握着全球网络资源的关键技术。为了率先占据在网络空间的优势,美国不断推出相关网络战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习惯正在快速改变着,而美国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在网络空间拥有先天技术优势,并垄断全球网络资源的分配权。美国政府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活动、军事技术、文化软实力等领域中,利用互联网的倍增性,使美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其霸权行径也愈来愈多样化。2013年6月,棱镜计划被曝光之后,美国的网络霸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一、美国实施网络战略的演变过程
冷战后国际格局和国际政治環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影响着世界秩序的变化,各国都致力于综合国力的发展。而信息大爆炸、大数据、网络空间等等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国家战略中并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相较于传统的综合国力,信息时代的综合国力具有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特点,被视为重要的权力资源。网络安全一直都受到美国历届政府的高度关注,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与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相辅相承,成为美国政府维护其国家利益、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支撑,推行其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战略防御阶段。
冷战时期美国以自由、开放的网络体系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封闭网络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了上风。至此,冷战之后的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全方位的网络战略,更加注重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网络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网络系统以见雏形,而国家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美国政府已开始关注网络世界的制高权。“信息高速公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地球”等战略计划及实施措施外,克林顿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其他相关措施,包括推动互联网的私营化、信息行业合并、扩大网上资源等等。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措施,但是,其所制定的网络战略都致力于保障美国政府对全球互联网资源的有效管理,保证美国在网络领域的主动权,占据网络空间的绝对优势地位。“9·11”事件的发生使美国政府对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有了更新的认识,布什政府开始将非传统安全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反恐战略当中,服务于军事需求。这一时期的美国政府致力于发展美国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加强网络技术创新,维护美国的网络安全,确保掌握网络世界的主动权。因此,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网络空间战略仍以防御为主。
(二)网络战略进攻阶段。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衰落,同时受到来自新兴国家的潜在威胁与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在网络世界,美国仍是“一枝独秀”,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基于此,美国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倍增性,将网络技术优势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中,将网络优势转化为网络攻势,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更好地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2009年5月,美国白宫出台了《美国网络安全评估》报告,该报告表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同时,奥巴马政府宣布设立“网络安全协调官”一职位,被称为“网络安全沙皇”。其实美国在不断强调国内网络安全的同时,也多方打击现实或潜在网络竞争对手的威胁,舆论上积极渲染美国“受害论”。然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率先提出了“网络战”这一概念。进入新世纪以后,更是加大了对网络领域的投资。2011年奥巴马政府制定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积极倡导网络空间的开放化、自由化。2012年底,美国提出将互联网治理纳入国际电信联盟议程,减少政府间国际组织对互联网事务的介入,却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这些事件说明美国在网络空间占领绝对的制高权,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2013年6月曝光的“棱镜计划”中就揭露了一项名为《第20号总统令》,是奥巴马政府陷入国内外舆论漩涡中。这些文件的公开使得更多的国际行为体关注到美国在网络空间已拥有的垄断权和话语权,以及美国在网络空间中实施的霸权行径。
二、美国网络霸权的实施路径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唯一霸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掌握着主动权。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逐渐开始将其霸权触角深入到第五维空间,即网络空间。美国政府不断地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鼓励国内网络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力图掌握网络空间制高权,甚至将网络空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年7月,又发布了题为《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的重要文件,这是DoD(国防部)推出的首份关于网络空间行动的战略性文件,它评估了DoD在网络空间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并在DoD在网络空间领域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和原则。美国的网络战略既是独立的国家战略,同时又将网络技术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倍增性,通过多种方式来施展其网络霸权的。
(一)规则的缔造者,资源的分配者。
金融危机过后,综合实力相对衰落,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采取各种方式在多领域里保持其领导地位。所谓创造者即是规则的制定者,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美国标签,美国一直独掌网络核心技术资源、独霸网络资源的分配权,垄断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因此,美国拥有主导网络空间秩序的能力,具有制定国际网络制度的权利。美国的历届政府都注重国际网络空间制度的建立,频繁的推出网络空间战略,试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网络空间制度,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棱镜计划”的曝光使得国际行为体都在思考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网络空间规则,能够防止事态失控。然而有效的规则并不代表一切,甚至不一定能带来公平,美国一直主导着网络空间的行为准则。全球互联网技术的通用标准是美国制定的,透露着美国的管理理念,通过这种技术输出潜移默化地向别国渗透“美国标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这两份战略报告先后出台,被视为美国试图夺取网络空间霸权地位的行动指南。面对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竭力维护其塑造的网络秩序,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现有的“网络标准”。对此,美国采取“两手”战略,一方面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威逼利诱传统盟友支持其网络规则,维持其霸权体系;另一方面利用其网络霸主地位,遏制或抑制其竞争对手的网络发展,甚至网络打击或颠覆对手政权。
在虚拟空间中,全球所有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遵循掌管这些服务器的相关域名规则才能使服务器正常的运作。目前,全球有13台域名根服务器,一台为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其余12台副根服务器中,9台也设在美国,剩下3台分别在英国、瑞典和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均由美国商务部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通过这些管理,美国实际上是掌握着全球互联网的主动脉。因此,美国垄断全球网络资源,导致网络资源严重的分配不均,除去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也掌握绝对的网络资源,从而使得像中国这样的网络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中对美国拥有较强的依赖性。
美国不仅掌握着绝对多的网络资源,而且掌握着网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他国家在产业链中被美国遏制住“咽喉”,受制于“美国标准”。在这种非对称相互依赖中,网络发展中国家相比于美国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在网络空间中一直处于被动地,无法逾越与美国之间的“数字鸿沟”。
(二)软实力攻击,意识形态渗透。
由于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无法像现实世界一样可以有明确的边界线来划定网络主权范围,美国积极渲染“网络自由”,无限扩大网络边疆疆域。美国倡导“网络自由”实质是美国国家利益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美国不仅网络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而且具备语言优势,网络空间中的操作70%是通过英文完成的,这样可以向其他国家变相渗透美式文化。网络空间里没有明文规定的国际壁垒,也没有像主权国家一样拥有独立完整的网络疆域,美国利用其在网络空间中的技术优势和语言优势,有形无形地利用互联互向他国渗透美国的“价值观”。同时美国掌握着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利用软实力优势,攻击他国的意识形态。
(三)利用网络倍增性进行军事打击。
美国作为互联网世界的霸权国家,建立了一支独立的“网军”,积极发展“网络战”,是第一個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实战的国家。美国是最早提出“网络战”的国家,而且一直将网络作战理念应用到国家战略中,不断创新研发先进的网络设备、网络武器等等,促进网络军事化的发展,试图谋求网络霸权,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保障其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掌管着世界上唯一的主根服务器,管理全球所有的互联网服务器,控制着网络空间,多次利用网络管理权使他国的网络陷入瘫痪。美国政府可以利用其掌管的ICANN机构随时封锁任何一国的互联网服务器与根服务器的联系,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典型的网络战,美国利用其网络管理权,造成伊拉克国内的网络全面瘫痪,轻松赢得胜利。美国还曾利用网络的无界性,通过网络渠道向别国的网站散播不利信息,传播反政府言论,颠覆他国政府政权。由此可见,美国可以利用网络管理权直接攻击敌对国的计算机系统,切断其网络连接,无需使用武力就可以使该国变成信息孤岛。同时,美国不断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建设,保证网络空间霸主地位,为网络攻击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撑。网络军事霸权为其维持全球领导地位提供有效保障,为其保持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提供有效保证。无论是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还是安全风险分析等方面,美国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三、美国实施网络霸权带来的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透明性与兼容性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安全与发展面临更多的全球性问题。美国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在网络空间亦是如此。美国为满足其网络霸权的企图,将美国国内的规则标准上升到国际标准,以此塑造网络世界,美国政府将网络安全战略上升到国际战略的新高度。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美国以其先天的技术优势,掌握着网络空间的主动权,垄断网络资源的分配权,主导者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在网络空间里不断地施展着其霸权行径,带来了一系列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问题,使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和国际行为体的多元化导致了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扩展和延伸了安全的概念,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在国际社会中的权重,网络安全对国际社会的安全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政治交流与军事行动也越来越来依赖网络设备,美国在网络空间中一直保持着主动进攻的态势,已经开始试探性的采取“网络空间先发制人”的行动战略。网络军事化已成为美国施展霸权行径的主要依赖,网络军备竞赛也愈演愈烈,催生了各种攻防型网络武器的研发,其中“震网”(stuxnet)病毒就是第一个用于军事攻击的网络武器,这种网络武器天生带有的巨大威慑力也推动了网络军备竞赛的升级。美国不断地加强其国内的网络军备能力的建设,而且联合其传统盟友,提高网络安全能力和网络部队能力。2011年5月英国承认其正在发展一项网络武器计划,加强网络攻防能力建设,韩国也制定了网络部队3年倍增计划。网络军事化的持续升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不安,美国各种网络扩展和霸权护持的表现也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安全的稳定和平衡。其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最直观的问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既是由于网络空间的结构特性,同时也是源于网络空间中不断增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及各个领域与网络空间的相互依赖,这也就使得网络空间的安全需求愈来愈高。因此,美国网络威慑战略既是依托于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网络安全系统,同时也利用网络空间中资源的非对称性发起信息战。美国曾利用社交网站向其他国家的互联网服务器散播反政府言论,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动乱,对这些地区的安全问题造成极大的挑战。“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的秘密电子监听计划,这项网络情报计划是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服务于美国网络霸权战略。美国在网络空间的种种行为虽然是在维护其国家网络安全利益,但是却是对国际社会的安全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带有明显的霸权主义色彩。
(二)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国家主权的概念一般与一定的地理疆域密切相关,因而国家主权的传统含义有着空间的限制,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进行边界划分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主权也是一定领土内的政府获取国际和国内合法性的应有之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了更多的挑战。首先,国家主权的边界逐渐模糊,国家在主导空间中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获取与传输成本大大降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也变得更为频繁,而主权国家对信息资源跨境的控制力却很低,无法实施有效的管辖权。其次,在网络空间中,国家主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网络主权。网络资源的非对称性,网络发展中国家与美国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断地在扩大,美国一直独霸全球网络资源的核心技术,在网络空间内实施“圈地运动”,不断地拓展其网络边疆,同时也挑战别国的网络主权。一些国家明确地对外宣称网络主权也包括独立权、平等自卫权、管辖权这四项基本权利,但是受制于网络技术发展水平,无法享有这四项基本权利的能力。
(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国际关系。在网络空间中,由于各国掌握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存在差异,因此网络发展中国家对网络发达国家产生网络依赖。美国一直在网络空间中一意孤行,肆意地利用其网络霸主地位,以各种方式侵犯别国的主权完整。首先,对其竞争对手的影响。美国直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军事行动中,打击别国的武装力量,或是利用社交网站,向别国散播反政府言论,这些霸权行径都是美国直接打击其竞争对手的表现,其后果造成地方动荡,使国际局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其次,对其盟友的影响。网络情报计划一直都是美国网络战略的重要支撑,“棱镜计划”中监听的国家除了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之外,其主要是针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人,曾一度造成美国与传统盟友关系紧张,陷入僵局。第三,而美国作为网络空间中的唯一超级大国,管理着网络资源的分配权,中国作为网络空间中的后起之秀,处于非对称双方的弱势一方。在网络无政府状态中,霸主与次强国之间的权力鸿沟很容易产生安全困境,一方发出的信号很容易被对方视为威胁或挑衅,霸主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其领导地位。美国一直以霸主姿态自居,在网络主权、网络自由化以及网络管理权等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与争执,且多次利用网络优势地位,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虽然美国的网络霸权行径不断地挑衅中美关系的底线,使中美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但是,在现阶段的国际社会中,任何国家不敢轻易付出高昂的武力代价。网络空间中美关系一直是竞争、冲突与合作多种矛盾并存,相互牵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将两国的国际行为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竞争领域利用激烈角逐,在合作领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成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蔡翠红.《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2]刘峰、林东岱.《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93页.
[3]吴则成.《美国网络霸权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载《国防科技》2014年第1期,第55页.
作者简介:刘文洁(1990—),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