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探索
2018-08-06游煜邱悦
游煜 邱悦
摘要:现在的大学生由高中进入高校学习,不仅在学习方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还要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此期间,如何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高校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主要的工作目标。
关键字:新时期;大学生;引导
一、热爱学生,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辅导员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重塑学生的心灵,辅导员工作对学生能起到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学生管理要以厚爱为出发点。辅导员只有把心放到学生身上,师生间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辅导员活跃在校园工作第一线,其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辅导员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针对新形势转变工作角色,把服务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和重心,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生动体现。
二、以人为本,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新形势下,一些辅导员依然是传统的角色意识和工作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向学生传达各种通知,处理日常琐事,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灌输、说教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少了一些倾听。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还把自己定位为上级,以管理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不够。因此,我认为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把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和关心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从服务学生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另外,我们自己还要不断的学习心理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才能有效的服务学生,管理学生。
三、做学生的榜样,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正人先正己,要求学生的同时必须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扩展自己的知识、能力。辅导员的劳动是一项需要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境界的劳动。我们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热爱学生。辅导员必须始终保持勤于进取的品格,不断地超越自我。将无形或有形的关爱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四、注重对大学生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自信心是学生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优胜心理,是学生在接近目标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姿态。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对大学的期望值和现实会有些差距,形成落差;有些同学没有了家长的爱护,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心理因而出现问题。比如学习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自我意识、个性、情绪障碍和性心理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高校辅导员应倡导学生向自我教育、 自我调适和自我激励转变。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培训,通过开展专题心理讲座、主题报告、心理沙龙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测试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让他们找到一个目标去实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校园的各类比赛,让他们在参与中自立、 在竞争中自强,正确面对每次成功和失败,增强学生战胜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五、认可、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新时期的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辅导员老师应当认可他们的这种特点,鼓励他们在思想上要求进步。而达到以上鼓励目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辅导员活跃在校园工作第一线,其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辅导员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针对新形势,转变工作角色,由“生产者导向”向“消费者导向”转变,巩固、强化服务意识——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服务于党的事业和民族振兴伟业。把服务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和重心,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是高校学生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
总之,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工作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变量。辅导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质上却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件,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如果没有全面的素质或得不到有效的培训学习,工作起来将会被动而困难。辅导员工作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咨询、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规划人生目标。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要以科学发展觀为指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牢记工作使命,实实在在的做好本职工作,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乐于奉献,开拓进取。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更有效地辅导员工作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学树.引进人本观念,提高学生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2]孙冬,李吉彬. 论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路径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8.
[3]刘建珍;王玉芬;于明来.当前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9.
[4]吴永旺;涂彦峰.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几种能力[J].理论导报,2009,1.
[5]刘兵勇.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
[6]罗锐宏.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综合能力[J].传承,2009,1.
[7]王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检测》教学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文,2010,第11期.
作者简介:
游煜(1992-),男,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邱悦(1991-),女,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