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8-08-03张宾
张宾
摘要:贫困问题的存在,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这种问题不解决,将会长期困扰一个地区的或者是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让每个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是党和政府的责任,贫困问题的早日解决,有助于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也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贫困;贫困问题;扶贫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内涵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现象,都在制约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设。根据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从而探索和了解贫困的基本内涵。
(一)贫困的定义。
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地区、群体和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对贫困的理解大不相同。贫困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需求的不能满足。因此,对于贫困的含义具有丰富性或多层面性。
贫困这一概念由布思·朗特里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他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是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①而我个人对贫困概念的理解,认为贫困相对于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富裕群体而言,另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发展不能达到整个社会或者国际社会的要求和水平。
(二)贫困的分类。
贫困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本文主要讲的是相对贫困,也就是说本文对贫困的划分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主要论述的是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两层。
1.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社会当中一部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富足的人群而言,另一部分人的生存状况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一个国家或者世界的生活标准的一种状态。②
2.绝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所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状况。③
二、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中国农村监测数据报告——2015》中指出,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7亿人,这是一个可喜的结果,这也说明,我国各界政府历来都重视贫困问题,但在现实阶段,依旧有很多问题。
(一)自然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地形分布的交错化和差异化,导致很多生活在丘陵地带或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的农民,农业生产带来的收益将很有限。正如俗话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农民,生存的第一条件是土地,如果没有土地,就等于是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在一些山区,农民缺地少地的现象十分普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就会出现绝收或者欠收的情况发生。正如2016年8月份甘肃省干旱情况,导致甘肃省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620万亩,成灾面积351万亩,绝收面积15万亩。④这样情况的出现,对当地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不幸。
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本身具有天然脆弱性,一经破坏,将难以在短期内恢复。而近年来人为因素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也日益严重。比如自然资源遭受无节制的开采;城市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大量向农村转移,白色污染对向农村迈进;农村人口大量增加,加速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加上农民淡薄的生态环保意识,将未经处理的生活、生产垃圾就到处倾倒的等。这些行为都进一步恶化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导致农村耕地一方面减少了的同时,农业收益也在随之降低,农民农业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恶化了的生态环境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次数,自然灾害频发又会反过来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两者进入恶性循环,导致农业在这种过程中遭受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业生产因为自身发展的缓慢性,回报周期长等因素限制,导致其在发展地位上,不能像二三产业那样,有相对较短的回报周期,再加上剪刀差的现象一直存存在,农产品对农民的回报率,往往不会太高。
在农村地区,老百姓的教育水平都比较低,很多农民都是初中毕业,他们只能从事最原始的农业活动,对如今的一些新型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他们都不会使用。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劳动成本和所获得收益不能成正比。贫困问题的产生,还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里,国家将发展的重心首先放到了自然交通便利和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在东部沿海开通和建设一系列的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使得东中西部的发展呈现不不平衡的状态,除此,还有我国之前一直存在的严格的户籍制度,这样的制度,将百姓长期禁锢在一个地方,使得他们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就受到阻碍,而影响其自身的社会发展。还有一些其他影响贫困的因素,比如说重大疾病、子女众多、教育问题等,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水平。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水利、能源、交通、信息设备等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并且产业结构单一的现象也非常明显,越是贫困的地区,农业占比就越大,二三产业基本上都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越是农村的贫困地区,在农业与非农产业上,农业比重往往高于非农产业;并且在农业生产内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农作物生产主要以种植粮食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生产比例极低。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拥有很多的土地,依靠土地来生活的农民,必须要提高土地在单位面积里的农产品的产量,并且要保证农产品有一个较好的价格,这两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部分农民走向了贫困。
三、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具体措施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一块比较让人头疼的恶疾,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将这一块处理好,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对家庭和谐,对国家的繁荣,都会有非常好的作用,要怎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我国政府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措施和方法。而作为我个人,我对解决农村贫困,也有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想法:
(一)积极推进精准扶贫。
对扶贫工作的管理要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要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要一个人返贫,因而,要将金准扶贫政策贯穿到扶贫攻坚战的始终,要做到精准扶贫。
政府部门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把握住三条黄金规律,一是要精准识别,这是扶贫的前提,只有先把要帮助的贫困人口精确筛选出来,才能采取下一步;二是精确帮扶,这是整个帮扶的关键,对贫困户的帮助,要精确到人和措施的并行的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三是精确管理里,也是确保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要对帮扶对象进行定期动态管理和建立扶贫资料,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的扶贫多元主体。
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扶贫方式,有助于缓解政府的工作压力,有助于调动社会有生力量,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的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秀文化,政府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要努力建立和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当地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推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促进当地人能够壮大自身的发展能力。并且要改变现阶段以提供物质帮助为主的方式,转换成以物质主导和技术支持相结合。
同时,对于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发挥社会组织、世界银行等社会力量的参与,非政府机构能将政府部门办不好和不好办的事情,通过他们的方式和进行处理,比如《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该社会组织的美丽乡村扶贫项目截至2016年底,项目惠及4省5县的5个贫困村,共计1224户47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2户1095人。村民通过加入合作社,2016年实现收入合计275万余元,同时解决贫困户就业145人,带动实现人均年工资性收入18998元。这充分说明,非政府部门完全有能力有方式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还可以利用亚洲银行、世界银行等社会机构的优惠贷款,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任务中来,除此之外,积极号召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进行捐款捐物和帮扶等工作,通过建立长期、定期的区域合作机制等,都是对扶贫帮扶的有效手段和方式。
(三)加大教育、科技等相关措施的投入。
越是贫困的地区,教育水平往往都会很低,这是一种永不变化的定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政府部门就要加大对这种地区的教育投入,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达到脱贫,作为农村的孩子,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就必须依靠教育,如何让教育在贫困地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那就看我们的政府如何去做,首先,要加大對贫困地区人才的引进,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其次,是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没有最基本的设施,引进来的人才就像是无水之鱼,没有用武之地。最后,我们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不仅仅要花在孩子身上,也要对当地的群众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农业技术教育,让他们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化的大浪潮。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贫困人口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贫困所要所产生的社会负面阵痛也会越来越低,解决贫困问题,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好事,这会让我国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件上去,加快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解决贫困问题,也有利于我国的长治久安,繁荣稳定,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好事。解决贫困的道路虽然很长,但是我们绝不害怕,我们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注释:
①姚祎,刘养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6,11(36)12-15.
②王芳,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攻坚:现状、成因及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36)155-157.
③王洪涛,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④庄俊康,张爱平.陇西旱情愁煞人 高温干旱已致甘肃620万亩农作物受灾[N]甘肃经济报2016.08.19,
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6-08/19/c_1119419389.htm
参考文献:
[1]邹康,赵子铱.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形势与反贫困对策.《新挂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2(1)。
[2]姚祎,刘养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综述.绥化学院学报[J],2016(11)。
[3]张毅,蒋雪蓉.农村反贫困的新特点及对策.企业导报[J],2011(14)。
[4]刘颖,农村贫困问题特点!成因及扶贫策略.人民论坛[J],2013。
[5]卜斌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 NGO 扶贫作用研究.管理观察[J],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