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艺之花别样红—唐山市路南区体艺工作纪实

2018-08-01张海涛通讯员熊朝阳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艺音体美全区

■ 本刊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熊朝阳

随着一段青春动感的旋律在新华西道小学的校园响起,周边的居民倏地三五成群围了上来,透过学校的大门驻足观看。

上午大课间,塑胶跑道上1-6年级的小学生们已经列队完毕,在每个人的脚下,平铺的一块瑜伽毯格外醒目。

又是一段欢快的乐曲响起,人群同时向操场上张望。

伴着音乐的节奏,劈腿、下腰、一字马,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被400余名小学生们轻松完成,场面相当震撼。

校长刘育新介绍说,这是学校自行创编的一套体能操,其中融合了体操和瑜伽的部分动作,既能增强师生体质,又极具美感和感染力。“周边的居民一听到音乐响起就马上赶了过来”。

新华西道小学备受关注的体能操是路南区“体育与艺术共融”阳光大课间的一个缩影,阳光大课间又是全区加强体艺工作中的一个闪光点。近年来,路南区探索体育和艺术工作模式,逐步建立了体艺课堂教学、阳光大课间及社团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体育与美育推进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不应有主副科之分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冬奥会场馆和观摩运动员训练时的讲话言犹在耳。“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

然而各种原因,时至今日,有些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仍然是另外一种“画风”。

正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所指出的问题那样,“(一些地方和学校)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我们的体艺工作曾经就存在或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路南区教育局局长王宗胜毫不避讳地说,音乐、体育和美术被学校统称为“副科”,为了给“主科”让路,被挤占、停上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教师长期缺乏,体艺工作成为整个区域教育中“摆不上桌的菜”。

“特别是2013年我们为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在全区启动高效课堂建设,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些学校就出现了偏差,把高效课堂片面地理解成为语数外的高效课堂。”正是看到区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偏航”问题,区教育局在对全区中小学体艺工作精准把脉诊断的基础之上,2015年一年之中,连续出台了路南区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标准》《音乐课程评价标准》《美术课程评价标准》,被教育系统称为加强全区中小学体艺工作的“三板斧”。

在该区教育局提供的一份《体育与健康评价标准》中,记者看到,评价标准以学期为单位,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九年级,分别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男女生提出了相对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体能测试要求,每一项要求中又涵盖了若干个具体的达标项。

音乐、美术学科的评价标准和体育的大同小异,对音体美教学起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对照评价标准,区教育局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人员对所有中小学进行体艺教学专项督导和抽测,并将抽测结果进行全区大排名,排名在后3位的学校将被“一票否决”,取消当次评优评先资格。

“因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最终的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所有校长不只是死盯语数外。”王宗胜说,这对学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要实实在在地加强体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空谈素质教育。

以评价促转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全区中小学音体美学科开课率达到100%,长期挤占音体美课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既要开齐课,还要上好课。”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杜绝部分教师“放羊式”的教学,区教育局还专门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局领导班子分包到校,每个月一次对学校进行蹲点式督导,加大对音体美教师备课、上课、考查等环节过程性管理,全面了解和督导学校教学常规、课外活动开展、器材使用和大课间开展等。

在加强督导的同时,教育局要求学校建立校长、主任、教研组长三级自查制度,给各校的管理团队布置了“作业”:校长每学期听音体美课不少于10节,主管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要定期检查音体美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我们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抽查,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唐山市第四中学校长孙丽静在局领导小组成立的第一时间,便组织成立了学校体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小组成员随时了解音体美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分析教学现状,与教师一起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教法。

提高和规范音体美学科教学还只是加强体艺工作的一鳞半爪,在“三个评价标准”出台的次年,该区正式出台了《加强体育艺术工作实施意见》,除课堂教学外,还对体艺课程设置、大课间活动、社团建设、校园文化等十几个方面作了具体要求。

配齐建强体艺师资队伍

“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体艺教师队伍,是推进全区体艺工作的基石和关键所在”。课堂教学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社团活动、阳光大课间、第二课堂等活动的成功开展同样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

然而,教师结构性缺编矛盾突出,尤其是音体美专业教师匮乏,在很多地区都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正因如此,强化师资力量成为加强体育艺术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区在《加强体育艺术工作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出,建立音体美专业教师长效补充机制。

针对体艺教师队伍缺口大的现状,路南区连续多年“恶补”,加大音体美专业教师的招聘力度。据统计,仅去年一年,该区招聘的专业音体美教师就达48人,音体美专业教师招聘数量居于唐山市首位。

身为燕京小学的校长,秦亚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体美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她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连年补充青年音体美教师,让她们成为了学校教师中最年轻的群体。

“校长们以前一听说要给学校招聘音体美教师都直撇嘴,现在一个个上赶着伸手要。”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平说,教育局规范体艺教学、加强体艺工作的一系列举措,给校长们上了一节深刻的“思政课”,让音体美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分量更重了。

“我们要求学校每年从公用经费中按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资金作为体育艺术教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所有学校都专门成立了体艺科加大音体美教师管理,体育教师服装费也从170元提高到了500元,增长了近3倍。”说起近两年学校体艺工作的变化,王平如数家珍。

“课堂教学是体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在抓好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我们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

又到了星期二的下午,按照惯例,是路南区体育教师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这时候,全区的体育老师齐聚一堂研讨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法。

王平介绍说,体育集体教研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年,变成了体育老师的试炼场,众多优秀青年体育教师从中脱颖而出。唐山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该区体育教师团队连续三年包揽前两名,多名体育教师获得国家、省教学比赛一等奖。

在音美教师培养方面,根据音美学科特点,该区侧重音美教师“1+1”双线培养:既要培训教研教改的理论技能,又要培训篮球、排球、足球、绘画、戏剧、舞蹈等专业技能。

此外,在加大培训的基础上,该区通过赛事常态化,即每年组织中小学音乐节、球类竞赛活动、优质课评比、音体美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等赛事,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良好局面。

如果说学校的音体美教师是体艺队伍的主力军,那么,社会力量则是当之无愧的生力军。路南区一方面面向社会不断加大专业教师补充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全区各中小学充分依托高校、艺术院团、艺术家、民间艺人等社会力量,解决社团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每天早上,在雷锋小学的绿茵场,经常可以见到一位足球教练带着学校足球队做足球训练,起步、加速、盘带、过人、射门,小队员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快速重复着一系列动作,练起来有板有眼。

校长郑艳玲告诉记者,足球场上的教练员并不是学校的体育老师,而是唐山市体校的专业足球教练王振元。虽然学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但是他们在足球训练方面的素养还比较欠缺。王教练的“助攻”也成为学校成功加入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一大优势。

如今,在王振元的带领下,雷锋小学形成了“每人一球,每班一队,每天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赛”的足球校园特色模式,并组建了3支校队和12支班队,在唐山市首届市长杯比赛中,获得路南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张正文、杜明泽等4名学生还入选了河北省足球少年集训队。

不止是校园足球,在全校15个学生社团中,其中的京剧、快板、围棋等9个社团的指导老师都来自社会力量。

如今,依靠社会力量加强体艺活动在全区已经相当普遍。

体艺之花别样红

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立,给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开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路南提出,以体育艺术示范校创建工作为抓手,利用3年时间,实现“校校有品牌、班班有项目、生生有特长”的目标。

区教育局特别要求,学校既要有一项全员参与的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又要有若干个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兴趣活动,既要保证一校一特色,又要满足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需求。

作为全区首批体育艺术示范校,南湖小学把社团活动作为推进体艺工作的举措之一。学校先手成立了绿茵足球社、弦乐之声二胡社团、悦动舞蹈社团、龙腾虎跃舞龙社团等20个社团,涵盖了所有学生。

“社团活动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既为他们搭建个性成长的平台,又丰富了多彩的校园生活。”最让校长刘丽霞感到骄傲的要数DIY创意工作坊,“这里有蛋壳艺术、鱼骨画、湿拓画、香薰工艺制作和叶雕等活动项目,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在这里被激活。”

“看,这《兰亭集序》就是孩子们集体合作完成的创意作品。”刘丽霞指着DIY创意工作坊墙上作品的说道。

乍一看并不出奇,只是普通的“书法作品”,在刘校长的指点下,记者才发现,原来这个书法作品是由无数块大大小小的鱼骨拼接而成,令人赞叹不已!

“近期,孩子们计划在网店把制作的创意作品进行义卖,收入全部捐给家庭困难的同学。”刘丽霞认为,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更重要的是健康了体魄,陶冶了情操,张扬了个性,培育了品质。

“看到曾经的‘小胖墩’爱上了运动,好动的孩子精神更集中了,内向的孩子变得落落大方了,老师们也认识社团到对孩子成长的好处,‘才3年学生变化就这么大,如果沉下去,孩子们在成长情感艺术修养上会有更大的提高’。”刘丽霞笑着说。

南湖小学体现了全区社团建设一隅。目前,全区体艺社团已经发展壮大到500多个,参与社团学生人数2万余人,占学生总数的70%。

“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文化素养,又要体艺素养,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学有专长,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体育艺术2+1的必经之路。”区教育局体艺科马韬说,社团活动受益的不止学生,还有学校,“依托精品社团打造学校品牌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胜利路小学校长陈斌对此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胜利路小学位于路南区最东部,500余名小学生中超过一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原本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城乡结合部小学。2005年,学校结合本地文化和学生兴趣成立了陶艺社团,经过12年的发展,从最初十几人参与的兴趣小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人人参与校本课程。学校从悠久的唐山陶瓷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发并出版了《唐山陶瓷》的校本课程。为了方便社团活动,学校还购置了电窑、拉坯机、泥板机等专业制陶设备,建设了陶艺展室、活动室,并聘请本地陶艺大师定期到学校指导。

如今,走进胜利路小学,充满陶艺元素的环境创设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学乐陶陶”陶艺泥板壁画、“陶熔陶染”主题连廊、“陶趣悠悠”主题泥板墙、“陶娃天地”展示墙、陶瓷历史长廊、陶瓷“史画”、陶艺壁画……

“陶艺元素诠释了陶生于土、源于水、融于情、成于火的内涵,陶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之中,持续传递着师生继承和发扬家乡陶文化的信念与追求。”最近几年,陈斌的获得感满满——区级名校、体艺示范校,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能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学校的发展点,体艺就是这个点。”陈斌说。

猜你喜欢

体艺音体美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论榆次区乌金山镇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江苏乡村体艺教师定向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江苏H高校为例*
如何进行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学
重视音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中学“体艺2+1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