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低进高出”的神话
——河北峰峰第一中学管理探秘

2018-08-01张海涛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细化中学学校

■ 本刊记者 张海涛

2017年的一天,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让沉浸在晨光中的河北峰峰第一中学变得喧闹起来。在峰峰矿区区委书记发出“向一中学习”的号召下,全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2000多名工作人员齐聚校园,同一中师生一起,开始了一整天的学习生活。跑操、早读、上课、巡视、例会、检查、反馈、自习……紧张而高效跟班学习体验,让许多人对“敬业、拼搏、创新、担当”的“一中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2014年以来,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从“千疮百孔”到“万众瞩目”,一中团队仅用了一个毕业班的轮回,就实现了成功逆袭,重塑了低进优出、低进高出的县区高中品牌。

扭转:“严”字把关

时间回到2000年,邯郸市第十三中学和邯郸市第十四中学的高中部合并成立了春光中学,2015年该校正式更名为河北峰峰第一中学。十三中和十四中两所中学建校较早,分别是省、市重点中学,强强联合为朝气蓬勃的峰峰一中赋予深厚的办学积淀。

正是得益于此,学校成立仅1年,便高规格通过了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办学不到5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邯郸县区高中里的翘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中的辉煌没能保持太久。

“学校一开始只招优质生源,渐渐地第二梯队学生也招,到后来只要肯来就要。”从建校伊始就在一中任教的郝校长说,当所有人意识到学校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中已经陷入生源严重流失的困境之中。

“本校老师也不说学校好,区域内家长如果没有把孩子送出去上高中就好像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在校生无心学习学业荒废。”

当地的一份调查表明,到外地就读高中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仅有一半的学生能够适应异地求学,另一半的学生则成绩不佳。痛定思痛,为了能办一所“百姓家门口的优质高中”,该区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到一中调研寻找症结,重构管理团队。2014年,以王玉红为首的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奉命于危难之间”,满载着全区人民的期待,决心重拾辉煌。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学校管理较为松散,学生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把学校从不断下陷的漩涡中拉出来,新团队达成了共识,必须从严治校——“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八条高压线”制度出台,明确对打架、吸烟、作弊等8种学生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新学年开学,一中的“高压线”并没有“通电”,而是以一个月为缓冲期,组织全校学生高密度的学习校规校纪,并将新规反复通报家长。

“拜托大家一定要严守学校制度,打好翻身仗,请老师们放心,任何人情风都吹不到我这。”王玉红的表态给了老师们坚决执行制度的底气。“高压线”通电后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学校校风全面转好。一位在一中附近小区居住多年的老人见证了这样的变化,他不禁感慨道:“学校有学校样了,学生有学生样了。”

在实施严格管理的基础上,一中特别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王玉红认为,好习惯的养成比成绩更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成长。

用她的话说,“学校要让好素养、好人生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以美德战胜陋习,以文化提升品味,以知识充实内涵,以高尚的人格成就学子们生命的精彩!”

治校:从精细到精准

名校,不仅有严谨的学风,更有精细化的管理。一中的管理者看到,原来的一些薄弱学校,经过不断的努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究其原因都没有太高深的理论,更多的是对管理的精耕细作,把教育教学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可以说,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在校风全面好转的同时,一中开始对标名校,深耕精细化管理:把繁杂的事情精简化,精简的事情细致化,精细的事情习惯化。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重新梳理各项制度,科学建制,查漏补缺,在各个层面重新建立起一整套精细化管理制度。

在团队建设方面,一中建立了校级领导“五进四个一”(进教室、进办公室、进操场、进餐厅、进宿舍,跟一位老师谈心、一位学生聊天、听一节课、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制度,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学情、师情、校情,提高精细管理的执行力。同时,建立了配套的例会制度,确保各组处按照学校整体目标,有序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全面施行。两个层面的制度使学校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时时处处做模范”良好作风,营造出“校级领导头阵,中层干部带动,教师队伍奋进”的浓厚教学教研氛围。

在德育工作方面,一中实施励志教育、养成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通过实施操前读、跑操、操后班会、晨读、励志歌曲、廊道文化、班级誓言、班级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培育学生以好习惯打造好成绩,以好素养成就精彩人生。

在教学管理方面,一中确立了“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后即清”的教学要求,使教学常规走上了精细化管理的轨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机制,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在研课、赛课、教育叙事、案例分享、读书感悟、青蓝工程等系列活动脱颖而出,成为了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生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面梳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中创新“一纵一横六查四全”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的网格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反馈,随时整改,不留后账,让管理从精细走向精准,从高效走向有效。

一纵,即各职能处室纵向到底,协调跟进各项活动涉及到的年级、班级和师生;一横,即各级部横向到边,统筹管理本级部全部的工作,确保管理无死角;六查,即由政教处、教务处等六个处室,分别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以不同的频率和周期开展巡查;四全,即巡查要做到24小时全天候跟进,师生活动全方位覆盖,巡查结果第一时间全通报,责任人及时分析解决问题,全面整改并反馈。

“虽然教育是个慢功夫,可是家长的心情很迫切,我们只能超长时间、超强度工作换取学生较快成长。”王玉红说,网格化管理让学生受益的同时,无形中却让老师们的工作变得紧张且充满挑战。

“不过,付出终有回报,我们咬牙坚持了一年,学生成绩显著提高,看着‘曾经没希望’的孩子们走进理想的大学,老师们相拥而庆,喜极而泣。”王玉红说着,眼中已噙满泪水,脸上却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猜你喜欢

精细化中学学校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在多解中学创新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