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陆和台湾地区外来词的讨论

2018-07-31郭昱汝彭青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异同台湾地区大陆

郭昱汝 彭青

摘 要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之下,因此不断地吸收外来新词是语言得以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汉语亦是如此。虽然大陆和台湾地区都以汉语作为社会通用的语言,但由于一些历史等遗留问题,导致语言发展各有其方向和特色。本文将从汉语外来词分类、两岸外来词之间的异同、产生原因以及对汉语学习者的影响和对策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 汉语外来词 大陆 台湾地区 异同

语言是具有极强可变性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时代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成分,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也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于社会生活变化的感知最为敏感。在历史上,民族之间不断地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文化因素的融合,必然会产生相互借用语言的现象,借词便由此而产生。

借词(Borrowings)也叫外来词(Loanwords),是一种语言吸收或借用其他语言、方言中的词汇而形成的。国内语言学家关于是否包括意译词还存在争议。叶蜚声和徐通锵先生认为:“外来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1]即外来词不同于意译词。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则定义为:“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2]本文依照后者对外来词进行分析讨论。大陆外来词参考材料来自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3]台湾地区外来词参考材料来自于《标准国语辞典》。[4]

不论哪一种语言都有着一定数量的外来词。大陆和台湾地区都使用汉语,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因素,使得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外来词的吸收上存在不同特点。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文化上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紧密,通过比较两岸外来词之间的差异,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增进彼此了解,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起优化作用。

1 汉语外来词分类

依据外来词的结构和吸收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5]

(1)音译。用汉字直接照外来词汇的发音而对译出来。如shock——休克;coffee——咖啡等。

(2)音译兼意译或一半音译一半意译。音译兼意译是指借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与外语原词相似,但又完全使用本族语的语言成分及构词规律,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均保持相同方面不做要求。[6]如TOEFL——托福;coca cola——可口可乐等。一半音译一半意译是把外来词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部分使用音译,一部分使用意译,两部分共同组成一个词语。如romanticism——浪漫主义;ice-cream——冰激凌/冰淇淋等。

(3)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去音译词中的一个音节,在其前面加注汉语语素,或在音译词之后再加表示意义类别的词语。如golf——高尔夫球;ballet(法语)——芭蕾舞;%軃%蓘%賭%銆%軃%鐎%桑ǘ碛铮侠取?

(4)借形。分为英文借形词和日文借形词。英文借形词包含字母词,是指直接引用英文中的字母或者词汇。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日文借形词是日本人借用汉字创造,后汉语借回,但不借其读音的词语。如哲学类:命题、定义;日常生活类:参观、公园。

2 大陆与台湾地区外来词对比

基于上述对外来词的分类,并且以辞典为参考依据,下面将举例分析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外来词方面的异同。

2.1 差异

由于大陆和台湾地区在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对外交流、文化方式以及语言研究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外来词的吸收也各有不同。特别是在数量方面,台湾地区的外来词众多,其中英文外来词中纯音译词占53%。[7]

2.1.1 音译

大陸使用音译,而台湾地区则使用其他吸收方式。有的直接引入,不做翻译,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见于品牌名称。如,NIKE——耐克;Ford——福特等。对于海外的国名、地名、人名等,如Laos(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大陆常采用音译的方式直译为“老挝”,而台湾地区则是根据侗台语中“寮”通Lao(佬),代指第一人称的意义,翻译成“寮国”;又如“The State of Qatar”,大陆直接音译为“卡塔尔”,而台湾地区则翻译为“卡达”。

台湾地区使用音译,大陆却使用其它方法接收。如英文中常见食物“Filet”,大陆习惯译为“肉片”,而台湾地区则采用纯音译方式“菲力”;又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Pose”,台湾地区直接音译为“甫士”,而大陆则根据其意义翻译成“姿势”等。在台湾地区的众多音译外来词中,属于台湾地区真正独有的一般均来源于日语,如,Na-Ka-Shi(日语)——那卡西,沿街卖唱的意思。

2.1.2 音译兼意译或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大陆使用音译兼意译的方式,而台湾地区采用其他方式。如sauna——三温暖(台)/桑拿(陆)。在商业品牌名称的命名上,大陆常会采用半音译半意译,较为成功的典型例子有:Starbucks——星巴克;Unilever——联合利华等。台湾地区使用音译兼意译,而大陆采用其他方式。如yogurt——优酪乳(台)/酸奶(陆); lottery——乐透(台)/彩票(陆)。

还有一些虽然大陆和台湾地区都采用了相同的吸收方式,但如果选择不同的汉语语素来构词,也会形成差别。最常见的例子便是“ice-cream——冰淇淋(台)/冰激凌(陆)”。两岸都使用的是一半音译一半意译的翻译方式,但是在音译这一部分,台湾地区选用“淇淋”这个形式,而大陆则选用“激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词语。

2.1.3 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

大陆采用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而台湾地区采用多为音译。如“pizza”一词,大陆将其翻译为“比萨饼”,加注汉语语素区分类别的词“饼”,而台湾地区直接译为“披萨”;同样,“hamburger”一词,大陆翻译为“汉堡包”,台湾地区则称为“汉堡”。

大陆没有而台湾地区有,并采用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的词。如tchouk ball——巧固球。一种新兴的球类运动,起源于瑞士;luan——柳安木。植物名,常绿大乔木。

2.1.4 借形

两岸有很多共同来自日语的借形词,但是有些词由于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使用习惯,在进入大陆时被改造过了,对词序的改造便是其中一种。[8]一些词汇在经改造后便与台湾地区有所区别。如凉面(台)——冷面(陆);易开罐(台)——易拉罐(陆)。

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日本曾对台湾地区有着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在其统治期间,台湾地区被强制要求推行使用日语,也因此使得台湾地区的外来词中保存了数量十分可观的日语词以及结构形式。如,日语词“sashimi”,大陆意译为“生鱼片”,台湾地区音译为“沙西米”或直接借用日语汉字“刺身”。[9]

2.2 共同

虽然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外来词存在着很多差异,但也有许多不论从方式还是到最后引入的结果都完全一致的词语。

(1)来源、音、形相同的音译。大陆和台湾地区音译的外来词中有占比重相当大部分是共同使用的,它们的来源往往大都一致,且数量相近,在两岸外来词的数量中均占比重最大,约有136个。[10]如copy——拷贝;mini——迷你;cigar——雪茄;salad——沙拉;sofa——沙发;cool——酷;Olympic——奥林匹克等。

(2)音译兼意译或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大陆和台湾地区在日常生活中均常见或使用频繁高的事物上采取音译兼意译的方式。如coca cola——可口可乐;Sprite——雪碧;Fanta——芬达;TOEFL——托福;strawberry——草莓;mango——芒果;Milk shake——奶昔等。

(3)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大陆和台湾地区存在一些共同流传下来的、词义与词源一致的,同时采用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方式的词。如,beer——啤酒;ballet——芭蕾舞;sardine——沙丁鱼;rally——拉力赛等。

(4)借形。大陆和台湾地区字母词的来源大致相同,即多数是来源于英语,并且以偏正型的构词方式为主,词性多为名词。这主要是因为字母词多为新出现的事物,一时无法找到贴切的翻译。如CD——compact disk;ATM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SIM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收录了239个字母词,其中216个属于外来字母词,占总数的90.37%;而台湾地区《标准国语词典》148个常用字母词中,有134个外来字母词,占比90.5%。[11]由此可见,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地区,外来字母词的比重占绝大多。

大陆和台湾地区都使用的外来词一般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被普遍应用。

3 导致两岸差异原因

3.1 历史、政治因素

由于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两岸的文化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带有它们的影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孤立,大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停止了对西欧词语的输入,与国外民族的交流仅限于苏联和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由此来自俄语中的词语逐渐多了起来,如在电影领域常用的“蒙太奇”,就是来源于俄文Montage;又如“苏维埃”、“布拉吉”等都是来源于俄语。台湾地区曾受到日本殖民统治,并且后来在社会制度上更加接近于西方国家,外来词更多地来源于这些地区。如源自日语的“tamagochi”,台湾地区直接音译为“他妈哥池”,而大陆则译为“电子宠物”;又如同样源自日语的“駅”,台湾地区直接引入来用,而在大陆则翻译为“车站”。在接触和引进外来词方面各其有不同的来源,造成了词汇方面的差异。

3.2 汉字属性因素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12]表意文字是通过运用成千上万个符号去表示或区别不同语素和词的意义,因此汉语一个音节可以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汉语中的同音语素以及同音词的数量相当庞大。同音语素和同音词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吸收外来词时,可供我们选择的、用作记音符号的汉字变得数目众多,既可以选择两个音同,但形不同的汉字,也可以选择两个音、形均不同,但音近的汉字。这样汉字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便出现了异同。

3.3 翻译方法——音译、意译

如何吸收翻译外来词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翻译观念,即在翻译的标准上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也扩大了外来词方面的差异。

大陆在使用音译的方式翻译外来词时往往力求明确规范,符合现代汉语翻译原则,音译词尽可能包括原词的全部辅音;而在台湾地区常省略不发音或发音微弱的辅音。如“巴赫”,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德语全名为Johann Sebastian Bach。台湾地区把他的名字译为“巴哈”。因为,德语[ch]更接近于汉语的[he],而台湾地区受“赫”在香港粤语中的发音影响,常发成比[he]嘴型更大一点儿的[ha]。

将外来词的意义正确转述和传递是大陆翻译者们所注重的,而台湾地区的翻译者则相对更倾向于对原词语发音的保留,使用音译的方法来吸收外来词。所以便出现了许多台湾地区用音译,而大陆用音和意相结合的方法来吸收。如“blog”,台湾地区习惯选取音译,注重汉语和英语的音节相似程度,将其译为“部落格”;而大陆则选取音意结合的方式将其译为“博客”。

3.4 心理认知因素

社会生活是产生语言的基础,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长期的隔阂,大陆和台湾地区已经各自按照自己的语言心理和不同价值观给外来事物命名,使得引进的外来词在最大程度上契合本名族的语言认知心理,以顺应整个文化群体的认知方式。通过自我认知进行解码,并运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语言背景,让引入的外来词更好表达其词义和语境,正确揭示原本词语的意义。借用外來词文化和语言背景仅是一个要素,更和语言认知心理密不可分,由此汉语外来词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出现差异。

4 影响及对策

4.1 对汉语学习者产生影响

一是增加汉语学习者的记忆负担。如台湾地区“哀的美顿书”一词,是对“ultimatum”一词的翻译,是指“两国交涉接近破裂时,送至对方要求限期签复的最后通牒”,[13]但这一词语的翻译在大陆则是极其罕见。可见,外来词的差异不仅会对两岸同胞之间沟通造成障碍,也会加重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负担。二是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CCTV”(Closed-circuit television),来自美国日常常用词,在大陆常被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的英文简称,而在台湾地区则是“电子医疗辅助仪器”的意思;又如大陆常说“鸡精”一词,指的是“调味品”,而台湾地区“鸡精”则是“以鸡为原料的液态营养品”。如果汉语学习者没有查阅相关资料便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4.2 关于缩小差异的建议

4.2.1 相互借鉴

对于新吸收的外来词,在翻译用语之前,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多接触、多合作,相互借鉴。其次在实际交往使用中,如果一方在社会生活中对外来词的吸收以及认可程度上有明显的,甚至压倒性的优势,并且显示出比较强的竞争力时,那么另一方也会慢慢放弃原有的词汇而采用对方的词汇。这样不仅方便汉语学习者,也更加有利于整个汉语国际的推广活动。

4.2.2 优势互补

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外来词的吸收上旗鼓相当,不分伯仲。一些在构词上占据优势,另一些则在吸收程度上更胜一筹。当汉语学习者在比较和领悟两者差异后,对于准确理解词义,是大有裨益的。

5 小结

以上所对比的两岸外来词仅仅只是词汇中的极小部分,但窥一斑而知全貌。表面看似分道扬镳,实则殊途同归。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共同完善和丰富着汉语词汇,对汉语的发展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使得大陆和台湾地区同胞互相增进了解,促进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实现两岸词汇差异的最小化,从而进一步减少两岸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差别,共同推动汉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5][12]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标准国语辞典(修订版)[Z].台湾:世一出版社,2016.

[6] 王渝光,王兴中.语言学概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7] 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8] 商钟岚.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日语外来词对照研究——以世纪年代以后为中心[D].福建: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 王凤.两岸差异性词汇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问论文,2015.

[10] 李敬.大陆与台湾词对比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 林扬欢,陈文革.字母词研究现状:回顾与展望[D].厦门: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2017.

[13] 孙夕珺.基于辞书整理的大陆与臺湾汉语外来词对比分析[J].湖南:南华大学学报,2013.

猜你喜欢

异同台湾地区大陆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冰之大陆
两岸版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