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在职业院校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2018-07-31李芳雪
李芳雪
摘 要 高等专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实践课程的构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低。本文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实践课程中运用学习共同体这一模式开展教学的方法,探究其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在幼儿园开展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奠定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特点,明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途径,提升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家长及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与期待日渐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更加明确提出“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和观察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1]然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提升与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储备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密切相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渗透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可见,学生在语言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对幼儿语言发展本身影响重大,对幼儿其他领域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然而,实践中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的语言活动类型总是倍感困惑;大多学生认为语言教育太枯燥,不如健康、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有意思。面对这样的情况,十分有必要改革本课程的固有教学方式。
1 案例背景
我校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笔者担任了7个班级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谈话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讲述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就是掌握不同类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技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实践的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理论上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层面上对学生掌握语言教育规律和方法,更好开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意义非凡。[3]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没有下园实习,学生缺少幼儿园实践经验,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没有概念。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案例,但在播放教学活动实录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道看什么,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评价一个教育活动。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明白这些学习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相对陌生,学习难度较大。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可以迁移的学习经验。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幼儿园的所思所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过程与方法
当学生学习了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理解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对幼儿语言教育观念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同学们就进入了本课程有关专门集体教育活动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文学活动的组织策略,了解了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之后,就开始学习幼儿园讲述活动组织指导策略。在讲述活动的概述部分,笔者发现学生对讲述活动的已有经验十分匮乏。由于当前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这两大类型,讲述活动受到关注有限。因而学生能够获取到的相关教学视频或教学案例较少。其次,在实践环节中,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容易出现混淆,所以很多讲述活動往往在组织实施活动中渐渐变成了谈话活动。这也间接导致有的学生发出“幼儿园还有讲述活动?”这样的疑惑。因此,在学生对讲述活动的涵义、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讲述活动的基本结构之后,笔者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通过学习共同体这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学习共同体就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4]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念启发下由师生共同创建起来的,能够启发创新思维,为学习者提供交流思想、相互审视及交换“作品”的平台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能够运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且相互合作及支持的场所”。 [5]
笔者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选择了四个不同的讲述活动类型,分别是看图讲述《小老鼠运大蛋》、情境讲述《小熊看姥姥》、实物讲述《我的小宠物》和经验讲述《我和爸爸去旅行》。每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活动内容。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相互配合、相互讨论,不断调整彼此间的分歧,最终达成共识。
在展示环节,笔者发现看图讲述小组在课下都能做到手绘图片,执教者在模拟试教环节大多能关注图片内容,并能用流利的语言讲述《小老鼠运大蛋》这一系列图片内容。学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已经懂得看图讲述活动的组织需要分析图片内容,把握图片与图片间的关系。但是教师也在小组模拟试教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已有经验往往忽略了讲述活动对幼儿词汇发展的影响;学生对图片内容关注较多,对图片外的信息考虑较少;提问形式较单一等。
如何能使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呢?笔者让其它小组做评委,给试教的小组打分,说出理由或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整个课堂热闹了起来。经过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出看图讲述活动组织指导策略的注意要点。教师可以利用指图、递词、标示对话框的方式帮助幼儿构建讲述的新思路。
教师通过学习共同体这一形式,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现已有经验与不足,从而确定学生的现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实物讲述部分,笔者发现学生容易把这一讲述类型与科学领域的观察认识型活动混淆;在情境讲述部分,笔者发现学生忽略了情境展示的重要性,总是忽略观察情境、讲述情境内容的部分;在经验讲述部分,笔者发现学生容易忽略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这次尝试,笔者更加明确了讲述活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能够更好认识自己的能力與不足,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3 案例启示
自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之后,“学会做事”便成为国际教育界的风向标,世界各国教师专业发展都纷纷聚焦在实践能力的建设方面。[6]高等职业院校定位于培养实践性人才,更应该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于课程学习这一过程中。与此对立的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仍以讲授法为主,课程资源多集中在课件和教案。教师在课堂上控制度高,造成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受到极大制约。学生的问题、感受、经验等很难及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有限。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模式在这一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极提供参与活动和对话的机会,丰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完满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之间的互动。学习共同体这一模式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带给笔者许多启示。
3.1 尊重学生,提升教学过程互动性
这一教学模式注重师生平等、互相信任,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展示,鼓励学生表达个性,这能够体现教学对人性的关怀,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获得成就感,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教师从社会与学生个体双重发展的高度来组织和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两方面的和谐“共生”。 [7]
3.2 指向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共同体中所解决的问题正是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活紧密相关。课堂情境化,学生亲身体验更易获得操作经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个体专业素质水平,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3 注重反思,培养反思实践型人才
反思实践型人才,意味着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实践—再反思,这种循环的实践反思过程能够使从业者从固有理论及模式化操作中得以解放出来,建构愈发符合实际需要、个性化的情境理论,从而逐渐成长为专业研究者。[8]在学习共同体这一模式中,师生要不断交流,学生需要不断思考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借助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反思实践性的特点得以充分呈现。
参考文献
[1] 戴明丽,韩波.高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性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99.
[3][8] 喻小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6(11).
[4] 时长江,刘彦朝.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索——浙江工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3(6).
[5] 张建伟,孙宴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8.
[6] 崔璨.高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
[7] 朱正平.论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