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评定模式改革初探
2018-07-31刘磊丁荣可胡建伟周黎军
刘磊 ,丁荣可 ,胡建伟 ,周黎军
(1.重庆教育管理学校,重庆 400060;2.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7)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一是数量大,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规定,中职生与普高生比例大概是1:1。二是普遍基础差,初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般会选择读普高,而不读中职。三是学习习惯差,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坐不住,静不下来。四是多数偏科,语文、数学、英语,总会偏1~2科,不偏的那科,也不突出。五是聪明但自卑,中职学生普遍都不笨,只是种种原因影响下,他们没能养成良好习惯,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在课程考核中的成绩评定中会遇到许多尴尬的情况,需要找到适合的办法来解决。
1 现实状况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吃力。在“3+2”转段高职高考中,以前语数两科总分400分,100分就上线;现在语数外三科总分300分,80分就上线,真是一届不如一届。
(2)考题不同,难易有差异。没有统一考纲,没有统一命题,不同老师,命题难易不同,评分尺度不一,对平时成绩的评价也不一致,时常会出现成绩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一个班级某一学科大面积成绩为优秀,或者大面积成绩为不及格,给学生的成绩评定以及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惑,大面积组织补考也是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关键是达不到补考的目的,没有实际意义,补考仍然会出现一些不及格,补修在中职学校实施起来难度也较大,并且关键问题是与中职教育实际现状不相吻合。
(3)老师在命题难易上把握不好,导致大面积不及格,成绩不成正态分布,这不能说明学生在这门课上是不及格的。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进步,就可以认为他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及格的。同时如果本学期某学生学习10门课程,有8门课程为优秀,2门不及格,总学分成绩合格,为了鼓励优势学科,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促进教学改革,根据中职学生实际,他应该是可以免于补考的,这才体现教育及评价的合理性。
(4)为了公平、公正、客观及可比性,在学生卷面成绩同样的排位情况下,对学生成绩进行科学的二次计算,使好、中、差的占比更加科学客观,使之接近或形成正态分布,两端少,中间多。进而实现对中职学生科学的评价和科学的管理。
2 成绩评定模式改革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改革成绩评定模式。
2.1 注重平时成绩的把控
一是注重学习纪律的考核。比如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情况。二是注重平时作业的考核。比如独立完成情况、及时交作业情况、书写工整情况、完成质量情况等等。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态度,可以占到总分的40%~50%,甚至达到60%。
2.2 对期末考核成绩进行二次计算调整
具体做法如下:
(1)某门课程的考试分数为xi,学生人数为f,计算出平均分为:
(3)取调整后最高分max为100分(可视不同情况做相应调整);设定调整前最低及格分min分值(可视不同情况做相应调整);权重分为b=80分(可视不同情况做相应调整)。
(4)算出学生最后的成绩评定分数为:y=b+a
例如,某专业某学科的成绩计算如下,见表1(只显示前2名和后2名的成绩计算方法;取卷面成绩40分为最低及格分。):
通过上述二次计算以后,再按一定的权重计入总分,使最后得分成正态分布。
2.3 统一考纲、统一考题
一是可以考虑统一考纲、统一考题,范围可以是一个年级,可以是相同专业,可以是相近专业。可以是专业大类。二是应加强教研活动,研讨学生、研讨大纲。
表1 某专业某学科成绩计算
2.4 设置免补考条件
比如根据入口情况,按照进步的情况,设置免补考条件。
3 结语
总之,利用改进的成绩评定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计算调整学生的课程成绩,而且这种调整不会改变学生在整个班级中原来的排序情况,并且使好、中、差的占比更加科学客观。因此根据改进的成绩评定分数可以计算得出学生的学年平均绩点、在校的总平均绩点、专业课程的平均绩点,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比性,进而奠定实施学分绩点制改革的基础。所以 ,推进成绩评定模式改革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全面发展。同时该计算方法有利于计算机实现,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学生评比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减轻老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