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如阳光照遍每个角落
2018-07-30陈志峰
陈志峰
【摘要】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责任。上学年本人刚接手三(2)班,笔者依以往的习惯向这个班上一届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在谈话中,这位班主任老师就向我重点指出了班上的陈某某,说他是一个学习、品德双差生,情况已达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及了解。
【关键词】 不良儿童 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209-02
一、总结其不良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1. 偷窃:开学没多久,班级里就经常不见东西,一调查,就发现是陈同学经常利用同班同学不在班级的时间(如上体育课,放学),偷偷留在班里偷窃文具、玩具等东西。另外,在学期中的时候,发生一件更严重的事情:他竟然在下午第三节课趁同学们在搞大清洁,老师们都出去了的时候,走进教师办公室,拿走了老师的手机。
2. 施暴:陈同学虽然现在是三年级学生,身材也不高大,但三天两头还是会发现有同学投诉他打人,有时是欺负低年级同学,例追打别人,在学校沙池霸占单杠等。有时还会与中高年级的同学发生冲突,如向别人的头上撒沙,吐口水,在别人背后丢石子等。
3. 逃学:上课时间不在课室,在校园内闲逛,有几次在上课期间,想从校门口出走,幸亏让保安发现,留在了保安室。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1. 人际关系不良。因为其做坏事过多,同学们对其普遍采取避而远之、厌恶的态度,无人愿与其交往,包括其它班级学生。导致他离群,孤僻。经细心发现,还有些同学经常挑衅他,当着他的面说他的“偷野精”(偷东西的坏蛋),他不愿意听,于是产生对同学不友善的情况。
2. 心理障碍。在一、二年级就厌学,老师们“多方教育”没有效果。教师问他问题,他一概不加回答。如叫他到教师办公室则立即倒在地下不起来。如扶他起来,他就会抱着附近的物件抵抗,再不就是攻击老师。在学习问题上,是存在学习不能的严重障碍,平时不做作业,考试了,他又一字也不写,只会趴在桌子上睡觉。
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心又驱使我不能放任自流,于是,就多方观察、了解,分析判别得出:
二、品行不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
经家访得知,他的家庭生活条件不好,他爸爸外出打工,一年也不回两次家,从他妈妈口里得知,他爸爸即使回家,也给不了多少钱回来。只靠妈妈在家务农的一点收入去支撑一个家,日子过得挺苦的。想来在学校他会偷东西回来给妹妹用,事出也有因,试想想,看到同学们有的漂亮的文具和食品,自己家里面没有,一个小孩子,只有偷来用,也会分一些给妹妹,可惜的是他的偷东西做法不对而已。他妈妈说自己一天到晚顾着田里的作物,无时间也没闲情去管两个儿女,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放之任之。了解了陈同学的家庭情况,我心里面就想起了一句话“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的确,陈同学在这样的家庭里面,从小疏于管教,更欠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走弯路及走错路是在所难免的了。
(二)学校教育也存在不当之处
1.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问题。①老师们面对激烈的应试教育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对他缺乏关心,尊重,在教育中多采用不当的体罚,如他偷东西了,二话不说就让他站教室外面或者蹲教师办公室,屡教不改时,会打他几板子。②有时也采取心罚方法,说上几句气话,与同学们一起隔离他,致使损伤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③对于同学们与他闹矛盾的时候,老师多数时候不问情由,只责怪陈同学,陈同学心里当然不忿,对教师缺乏信任,教育就更无从谈起。长久以来,他感觉被教师和同学所嫌弃,自然自暴自弃,上进心更不用谈了。
2. 教师的个性和情绪问题,对待这些屡教不改、在班级里经常闹事,三两天就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同学,的确很头痛,自然很难以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经反思,在对其教育的前段时间,本人也缺乏耐心,稍有急躁粗暴,他便会采取反抗及逃避的态度来对付。
(三)学生的内因
也由于以上等原因,学生应受早期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的影响,心理上受一定的挫折,才会形成这越来越糟糕的局面。
经过本人的认真调查、访问和细心观察,对他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他处境还是抱有同情的态度的,觉得应该要帮助他,抓住了病根,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三、具体做法如下
(一)醒悟阶段
用关心去温暖他内心的坚冰,从而获取他的信任。本人回到学校,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怀着一颗关怀的心,时时处处关注他:课堂上,他想睡觉了,经常在不经意间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让他提起神来,先让他从抄写一些课后的词语,日积月累做起,完成了,交给我批改,写得好时,我会当着同学的面去表扬他。慢慢的,再背诵一些古诗。让他有个学习的目标,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外,我会有意无意间和他谈话,说下笑。还会让他帮我的忙拿一些书籍和教具,并诚心的感谢他。最好的改变是,一周后,课室后的垃圾桶满了,他就会很快地去倒掉了,把这一工作全包了。我抓住这闪光点,让老师们、同学们都来认同他的进步,要求从班科任老师做起,少批评,多表扬,用关心帮助去促其进步,统一了我们教师们的阵线。对于同学们,我也利用这个闪光点,在班会课上,进行团结友爱,帮扶后进等的教育,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溫暖
经过前期的努力,陈同学对我从敌意、隔阂到渐渐亲近,我适时抓住某一时机,进行多次平等的个别谈话,对他说:“老师听到别人说你的不好情况,经过老师的观察,也发现你有优点啊,就是你对你的妹妹很好,有好的东西会先让妹妹。而且,在生活上很勤俭,铅笔用短了也舍不得丢,这是一个多好的生活习惯呀。”还买来几枝铅笔,对他说:“老师发现你没有铅笔了,也知道你近来能帮助老师拿东西,帮班里面干活,老师奖励你,现在我就送给你几枝,希望你以后能继续努力。以后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需要的,可以对我说,老师很愿意帮助你。”。通过多次的谈心,使他对我不再产生抵触思想,也学会了控制自己拿别人的东西的意欲。而且,发现他竟然开始主动跟我谈话,而且还会把他的作业拿来给我批改。发现了他的进步,我及时在班上及向其家里进行反映,及时对他进行表扬,使他享受到进步的喜悦,他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二)转变阶段
1. 学生的转变教育。想他一下子改正以前的坏习惯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和老师们说到,允许他有犯错的机会,要让他在反复中学习,明辨是非,认清对错并且改正。犯错了,跟他认真谈心,指出其不良习惯,如天热时,他常有不扣纽扣的习惯,我前期会提示他扣上,后来,作用不大,每次我见到了,就会走上前去,帮他扣上,次数多了,他觉得不好意思,就续渐扣好了。我还安排他做班上的卫生保洁员,让他为班做事,并约束其行为端正。通过我的跟进及他的努力,同学们逐步发现他好的转变,慢慢地就接受他了。
2. 加强對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多次家访和电话联系,让陈同学的妈妈明白对儿女的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老师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习方面,家长说她以前无什么读书,不懂,我跟她说,并不需要你知晓,只要你每天能在回家后让他拿作业出来,看看他有没有做,做得是否清洁工整则可,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就督促他再做。对于生活上,要家长多关心子女,并不是只让孩子吃饱就好,还要关心孩子的各个细节(有一次,我在学校听到学生反映,陈同学在村中偷了一袋橙子回家,我就联系他妈妈,她妈妈说确有此事。)于是,我特别对陈同学的妈妈说到,如孩子从外边拿来了一些不属于家中的东西,要问一下来由,偷窃来的物品一律要还给失主,并道歉认错,以免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后来跟进得知,他妈妈的确对陈同学做了思想教育,但并没有跟进得细致,陈同学把橙子拿出去,丢在了路边去了,并没有还给失主。)于是,我又跟陈同学的妈妈联系,对此事的得失进行了分析,让她明确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要更细致些。
(三)巩固与稳定阶段
不断为他设立小目标,鼓励他上进。如学习上,从开始的抄写到背诵,再让他信任的成绩优秀同学对他进行一帮一,每次有小小的进步,也适时表扬,让他有上进的信心的动力。生活上,每一天都关注他,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对他的坏习惯,一个一个的改,让同学们对他认可到关心。
联合其它科任教师,明确对他体罚及心罚乃至不理不睬并不是正确的对待方法,应对他给予热情、耐心及爱心,在慢慢的感化中,即允许他在不断的反复中得到成长。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行为,教育就朝良性方向发展了。
四、反思总结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现在的陈同学改掉了很多坏习惯,学科的作业也能上交,人也开朗多了。看到他的进步,老师们感到十分高兴,觉得一直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更明确了对待行为和品德不良儿童,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要先了解到其品行不良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外来的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教育的不对头等),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在过程中更需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不能在他们的反复中放弃。只要通过大家的一次次的帮助、激励,他就能一次次改变,一次次进步,教育者也会在其中获得教育成功的幸福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