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三个坚持”着力打造全市蔬菜大县
2018-07-30蓝捷
蓝捷
近年来,于都县以打造“全市蔬菜大县和蔬菜主产区”为目标,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全力招大引强,实现了“产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综合效益。2017年,全县共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8.6万亩,同比增长8.8%;年产蔬菜35万吨,同比增长16.67%;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2万亩。
坚持实事求是,确定了“一园两带”的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科学布局是基础。于都县立足实际,结合现代农业攻坚战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确定了“一园两带”的产业布局。“一园”:就是以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为引领,示范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两带”:就是培育宁安高速、厦蓉高速沿线两条高标准蔬菜示范带,实施银坑、段屋、禾丰、靖石、罗江等五个千亩蔬菜基地。在“一园两带”产业布局的引领下,全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新增50亩以上规模蔬菜建设基地20个,带动110个村发展蔬菜产业。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成效明显。该园区总投资12亿元,规模突破1万亩,其中南区6000亩、北区4000亩。项目于2017年2月底启动建设,仅用28天完成8600畝土地流转,签约落户省外龙头企业4家,搭建大棚8000余亩。五个千亩蔬菜基地竞相发展。段屋千亩蔬菜基地完成投资0.8亿元,建设多连体大棚1200亩;罗江千亩蔬菜基地现完成投资0.6亿元,完成钢架大棚搭建1000亩;银坑、禾丰、靖石3个千亩蔬菜基地完成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正在搭建大棚。
坚持市场运作,形成了“互动融合”的发展路径
推进产业发展,政府是推手,群众是主体,企业是主力。于都县坚持农业市场化理念,发挥政策资金撬动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子。坚持龙头带动。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先后引进了山东苏成、山东鲁盛、江苏启东谱辉、福建金瑞盛等4家省外知名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产品和优秀的人才,助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坚持品牌推动。将品牌培育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充分利用于都自然资源和优势产业,深入做好策划提升、包装营销的“文章”,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培育了富硒蔬菜、高山蔬菜等有潜力的蔬菜品牌。坚持政策撬动。实行“以奖代补”,充分利用政策撬动作用,制定蔬菜产业补助政策,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和广大农民积极性。比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安排2亿元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整合农业开发、水利等涉农资金6000万元,切实解决蔬菜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坚持群众互动。加强统筹谋划,创新建立土地预流转机制,对集中连片适合发展产业的土地,采取“财政垫付租金先行开展土地流转”的方式,以村单位提前开展土地流转,大力吸引群众支持和参与,确保签约项目快速落地、快速见效。仅2017年,全县预流转土地3600余亩。同时,强化服务保障,按照“一个县领导+一套工作班子”的原则,对所有上规模的产业项目制定了“一揽子”措施,确保了蔬菜基地顺利推进。
坚持三个提升,实现了“一举多得”的共赢局面
抓产业发展,效益高才是硬道理。于都县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以蔬菜产业为引领,协同发展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休闲观光等产业,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一是技术全面提升。以蔬菜基地为平台,大力推进投资1亿元、年加工5万吨脱水蔬菜项目,提高蔬菜的附加值。积极引进浙江省“千人计划”高科技企业——嘉兴市宜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梓山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二是产值全面提升。依托梓山、禾丰等乡镇富硒土壤,在产品包装、宣传营销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富硒蔬菜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按照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理念,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农产品批发大市场,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营销价值。三是效益全面提升。积极做好蔬菜产业与脱贫攻坚的结合文章,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用工等方式,全县共吸纳10046户贫困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比如,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贷款入股等方式,带动周边2700余户贫困户参与,户均增收13000元,真正实现“造血式”脱贫。同时,以蔬菜基地为依托,结合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打造集度假酒店、民宿体验、果蔬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旅游提升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