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7-07-01张蓉艳施韬华丽琴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于都县产业发展蔬菜

张蓉艳+施韬+华丽琴

摘 要:蔬菜是于都县着力培育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发展蔬菜产业有利于优化于都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帮助农民脱贫增收,解决居民蔬菜消费需求。近年来,全县认真实施“菜篮子”工程,实施赣州市中心城区商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在规模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总结于都蔬菜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破解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其他地方发展蔬菜产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于都县地处江西南部、赣州东部,总面积

2 893 km2,辖23个乡镇352个行政村。于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范围,2012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经济振兴试验区。于都是百万人口之县,总人口109.8万,人口规模居全市第1、全省第4。于都不仅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乡村劳动力资源达47.43万人,而且还是资源大县、生态大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于都是农业发展大县,是国家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全县耕地面积34 417.2 hm2,農业主导产业有脐橙、油茶、优质稻、商品蔬菜、奶牛等。于都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是8.2℃和29.7℃,极端气温为39.9℃和-8℃,年均降水量

1 507 mm,4~5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年日照时数1 621.9 h,年均无霜期305 d。水资源充足,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梅江、贡江穿境而过,河流总长

1 283 km,江河水面约10 805.4 hm2。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占全县总面积的67.8%,水稻土占11%。交通优势明显,构建了以铁路(含高铁)、公路、高速路为主的“三位一体”现代大交通网络。赣龙铁路(高铁)、兴泉铁路、323国道、319国道、厦蓉高速、宁安高速、宁定高速穿境而过。建有赣龙铁路于都货运站(中型)、兴泉铁路桥头货运站,距广州、东莞、厦门、深圳等港口城市和省会南昌均只需4 h左右车程。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在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供参考。

1 产业成效

1.1 基地规模化与栽培设施化不断提高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2016年播种面积10 672 hm2,同比增长1.9%,产量达26.08万t,产值10.43亿元。全县新增33 350 m2规模以上蔬菜基地18个,总面积3 145 572 m2,设施蔬菜和规模基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新增钢架大棚

1 259 963 m2、喷灌80 040 m2、滴灌286 810 m2。从规模上看,新增33 350~66 700 m2规模基地8个,总面积264 132 m2;新增66 700 m2以上规模基地11个,总面积1 721 527 m2;新增千亩以上规模基地3个,总面积200.1 hm2。

1.2 蔬菜种植效益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蔬菜价格与往年同期比较,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都是2015年同期的2倍左右,如萝卜、结球甘蓝价格较长时期稳定在2元/kg以上,苦瓜、茄子较长时期稳定在6元/kg以上,特别是早春大棚设施栽培蔬菜,销售时间长,价格高,效益好,得到了菜农的普遍认可,罗江、梓山等地的种植大户都表示要扩大生产规模;市场上蔬菜品种多,除季节性、品种间结构矛盾外,叶菜类蔬菜实现了自给,时鲜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其他蔬菜保障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1.3 蔬菜优势种植区和聚集效应正在形成

全县上下认真落实蔬菜产业规划,布局趋于合理,规模种植基地相对集中,新建了以罗江乡苏坑村、梓山镇下潭村、段屋乡胜利村等为核心的大棚蔬菜基地3个,总面积约为2 401 200 m2。其中段屋乡胜利村千亩富硒绿色蔬菜基地,流转土地面积700 350 m2,已完成连体钢架大棚约546 940 m2,搭建育苗中心4 480 m2;罗江乡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流转土地面积967 150 m2,已建单体钢架大棚482 241 m2、连体大棚约20 010 m2,种植蔬菜

362 181 m2;梓山千亩蔬菜基地已流转土地面积

733 700 m2,后续工作正在进行。罗江苏坑、梓山下潭、段屋胜利、葛坳窑背蔬菜种植优势产区正在形成,一批外来蔬菜投资主体也来于都围绕建基地、搞加工进行洽谈。

1.4 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配套服务及时跟上

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智慧农业实现了突破,新建的段屋千亩富硒蔬菜基地,引进了物联网技术,建立了物联网控制中心,集中温、湿、光、水肥等智能系统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智慧系统,实现线上控制基地生产和网上智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设施栽培得到广泛运用,积极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反季节生产,立体吊蔓、基质栽培等生产技术,喷灌、滴灌等管理技术及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在规模蔬菜基地实现了全普及。通过招商引资、大户联合等形式,全县新建蔬菜保鲜库4座,贮藏保鲜能力达到3万t。3个蔬菜基地与县内3家大型超市、驻市高校建立了产销对接。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于都县蔬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市场化运作、商品化销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2.1 种植较为分散,规模优势不够明显

虽然近年来蔬菜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全县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水平还偏低。目前仅有罗江乡苏坑村、梓山镇安和村、岭背金溪村、段屋乡胜利村等村组有一定的规模,绝大多数村组还没有形成规模,传统的贡江镇红峰村、东溪村,桥头乡历迳村等蔬菜种植区,发展水平还不高,蔬菜种植存在零星分散、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2 组织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

全县蔬菜产业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数流于形式,没有在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信息服务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多数农民仍然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模式,种植品种杂乱,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菜农往往既要管生产,又要忙销售,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普遍不足,影响了种植效益和积极性。

2.3 产业发展缺劳力,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随着近年来城市劳动力缺乏,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青壮劳动力普遍认为种菜不如打工、种菜缺乏保障,多外出务工。蔬菜产业是一个资金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产业,留在农村的多为中老年人和妇女,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低,影响了种菜的产出和效益。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引导工作不够深入细致,观念轉变慢,参与度不高,蔬菜产业发展仍然过多地依靠政府推动,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激活。

2.4 基层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全县蔬菜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级组织对这一产业发展的认识还有差距,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像抓脐橙产业一样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些乡镇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不够清晰,基层干部对设施蔬菜的种植技术了解不多,缺乏对蔬菜种植的有力指导。

3 发展对策

3.1 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继续加强对外招商,引进大而强的蔬菜种植、销售企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蔬菜种植,加大对内培育力度。积极鼓励本地的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大力发展蔬菜适度规模种植,引导现有蔬菜基地巩固提升,鼓励返乡农民创业,发展适度规模蔬菜种植,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坚持政府规划引领,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标准粮田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集中改善蔬菜种植区域灌溉水渠、生产用电、道路通达条件,快速提高蔬菜基地产能。发挥现有标准化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连点成线成面,把于都打造为赣州市的设施蔬菜生产重点产区。

3.2 加快科技推广应用

蔬菜产业的发展,关键靠技术、品种、品质、必要的设施和好的经营管理模式。针对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结合蔬菜从业人员现状,要走请进来、走出去的路子,分层次组织技术人员、合作社负责人、规模基地种菜大户和菜农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在全县打造几个实训基地,多采取现场观摩、田间学校等农民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引导发展钢架大棚、喷滴灌、预冷库等设施,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将富硒蔬菜作为于都蔬菜的品牌,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受消费者好评的名优蔬菜品种。依托梓山、段屋、罗江蔬菜基地,引进示范试种推进适合于都的蔬菜新品种。采取院地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市农科所等外援单位的合作,联合开展蔬菜设施结构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生长的新优品种。

3.3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推进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争取早日动工新建于都县(梓山)蔬菜批发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加快蔬菜产品流通。完善农贸市场布局,改善农贸市场交易环境,建设若干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加强市场周边环境整治,方便市民买菜和菜农卖菜。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用好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引导蔬菜种植大户、合作社和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各种网络直销模式,培育蔬菜产业新业态。大力培育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做活流通文章,支持发展冷链等蔬菜流通企业,引导企业、学校、酒店、社区与蔬菜基地直供直销,促进产销有效衔接。加强与目标市场的交流合作,与赣州华东城市场建设互补调剂的流通合作关系。开辟厦门市场,为对口供应的蔬菜基地搭建销售平台,建立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

3.4 积极培育蔬菜品牌

鼓励企业、大型蔬菜规模种植基地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鼓励企业、基地农产品商标注册,积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依靠品牌开拓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项目带动的原则,用好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做好富硒文章,在梓山蔬菜种植规模区,发展富硒蔬菜,把富硒产业做大做强,挖掘蔬菜新的产业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继续执行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环节扶持力度,缩短奖补资金拨付时间,充分调动企业、集体、个人等多方面投入的积极性。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应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以鼓励蔬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蔬菜保险,完善蔬菜保险经营模式,加大财政对蔬菜保险的支持力度,适当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保实行政策倾斜,鼓励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向上争资争项,用好赣州市扶贫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多争取农业部的现代农业(蔬菜)项目,加快于都蔬菜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于都县产业发展蔬菜
蔬菜
破解于都县蔬菜销售难的几点建议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于都县银坑甑笊舞调查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