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治疗阳虚便秘的疗效观察※
2018-07-28谢玉珠陈淑芬颜爱珍曾尚波
● 谢玉珠 余 萱 陈淑芬 颜爱珍 曾尚波
对于阳虚的中老年患者,常常伴有便秘的发生。治疗不当,又会出现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甚至恶心、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失眠、排便困难还可引起肛裂、痔疮等肛门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此类型患者中,常常选用开塞露或酚酞片对症治疗,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阳虚便秘,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2016年12月在漳州市中医院就诊的门诊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女16例,男14例,年龄50~70岁,平均(69.39±2.83)岁,就诊前病程6.4~12.3个月,平均病程(9.71±1.81)个月;对照组30例:女18例,男12例,年龄50~70岁,平均(70.57±3.08)岁,就诊前病程6.4~11.9个月,平均病程(9.04±1.73)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阳虚便秘诊断标准: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 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3]:每周自主排便次数≤3次,排便有费力感,大便硬块或硬便,便后有排不尽感,排便有阻塞感或梗阻感,病程≥6个月,符合两点或以上。
1.3纳入标准①年龄范围50~70岁;②中医辨证属阳虚证者;③艾灸部位无红肿、溃烂、水疱、瘢痕,对艾灸疗法无禁忌者;④自愿接受治疗,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对艾灸烟雾刺激产生不适不愿配合者;②有精神障碍的患者;③肠道肿瘤、器质性改变者;④危重症患者。
1.5治疗方法指导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患者睡前口服酚酞片(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783)200mg。治疗组患者取直径约2厘米左右的新鲜老姜3片,切片约0.5cm厚,用针刺数孔,并置于神阙穴上,用艾绒做成底径约1.5cm的圆锥形艾柱,艾柱置于姜片上进行温和灸,灸完一壮,只换艾柱不换姜片,当患者感觉稍烫时可将姜片在穴位周围上下移动;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并出现红晕为度,防止烫伤,从点燃第一壮艾柱后开始秒表计时,每穴灸15分钟,时间到时立刻移除艾灸。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1.6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4]中的标准。无效:排便次数、性状无明显改善;有效:排便次数为3d内排便1次,性状变润,排便较前通畅但排便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治愈:排便次数为2d内排便1次,性状变润,排便较治疗前明显通畅,短期内未复发。
同时采用年美国胃肠学会制定的便秘评分量表(CCS)对病人便秘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排净程度、腹部疼痛程度、每次大便时间、排便时需要帮助的类型、每小时排便不成功的次数、便秘病程共8个方面,根据从轻至重程度分为0~4分,最高分32分,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7统计学方法分别收集治疗1周及2周后的数据,所有数据汇总后,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平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运用两样本秩和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1周后治疗组无效4例,有效17例,治愈9例,有效率86.7%。对照组无效8例,有效16例,治愈6例,有效率73.3%。两组之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n)
注:两组经秩和检验,P>0.05。
2.2两组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2周后治疗组无效两例,有效17例,治愈11例,有效率93.3%。对照组无效9例,有效14例,治愈7例,有效率70.0%。两组之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的比较(n)
注:两组经秩和检验,P<0.05。
2.3两组CCS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CCS评分(13.70±0.92)分,对照组(13.73±0.87)分,两组之间比较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CCS评分(11.03±0.85)分,对照组(11.37±0.72)分,两组之间比较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CCS评分(7.37±0.85)分,对照组(9.27±0.83)分,两组之间比较P<0.05。
表3 两组CC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便秘是由很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同时又是临床上症状较为复杂的疾病。我国便秘的患病率在3%~17%之间[5]。西医对便秘的治疗多采用泻药、聚乙二醇、促动力剂等,但都只是对症治疗,属治标之法,不宜长期使用,长期应用会造成依赖性、胃肠功能紊乱、大肠黑变病等;若手术治疗,也存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问题[6]。
但中医学认为便秘病因众多,概而言之,不外虚实。传统中医药治疗便秘是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整体观念,从全身调理,效果显著。本组病例为阳虚便秘,隔姜灸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多种疾病,对于虚寒性疾病最为适宜[7],我们针对病机选取神阙穴隔姜灸进行治疗。通过2周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中老年阳虚便秘的症状,但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CCS评分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隔姜灸中长期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酚酞片。
究其机理,中医学认为,脐乃任脉之穴神阙所居,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神阙穴是任脉的穴位,与冲、督、脾、胃等经脉相关,素有“脐通百脉”之说,具有调节阴阳气血、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化湿之功[8];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并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大量淋巴管、神经,刺激该穴可通过脐部的经络循行快速到达病灶,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润肠通便的作用[9]。
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散寒解表、温中和胃、温经散寒止痛之功效[10]。而姜皮性味辛凉,有行水、利水之功效[11],其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力以及止吐等作用[12]。《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叶作施灸材料,具理气血、通寒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它能使阴寒之邪消散,气血调和,阳气得以舒展,腑气得以通畅。利用艾灸能温经通络,去除寒湿,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生姜配合点燃艾叶后的热力,再通过选取治疗胃(脾)、肠疾病之穴位神阙,故能温阳通便。
隔姜灸是包含姜、艾、穴位以及热传导相关效应等多样因素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13]。激活穴位,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脏腑功能[14]。利用灸火的温热及药物的作用,起到温经通络、改善循环、调理脏腑、健脾和胃的作用[15-16]。激发机体自身保护潜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及抗损伤能力,最终实现对机体的温通与温补效应,促进胃肠蠕动,促使患者通便。
在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保证安全,避免着火和烫伤病人,隔姜灸结束后施灸部位不可冷敷,灸后半小时不用冷水洗手或立即洗澡,以免受凉或影响效果,灸后宜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操作过程中,若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注意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在施灸过程中,要适当开窗通风避免烟雾刺激产生不适。此方法简单易学,在治疗便秘的同时还可起到保健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