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与成长环境关系研究

2018-07-27田禹诸葛福民刘洪锋王斌

价值工程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就业对策

田禹 诸葛福民 刘洪锋 王斌

摘要: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大学生的成长受到多元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社会各行业与新生人力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深[1],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这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深入剖析现今大学生成长环境与就业现状之间的关系,找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及建议。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are accelerating unceasingly. Undergraduate growth is influenced by diversifi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Meanwhi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human resources and all walks of life in society has deepened. Thus, these factors make employment a highlight for graduates,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high educ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and growth environment, and studies their relationship. It aims at finding out the negative factors which restricts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putting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就业;成长环境;对策

Key words: employment;growth environ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7-0284-04

0 引言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被社会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广泛关注[2]。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接近800万人,同比2016年增加近30万人[3]。近年来,国内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在目前态势下又衍生出新的問题,在校的毕业生“慢就业”等现象也随之产生。影射出的影响就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学校、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如不能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质量包括心理上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用减弱,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4]。

笔者结合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对44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认为成长环境是否影响就业。数据结果显示,认为影响非常大占比45.91%,比较大占比41.82%,有影响占比9.55%,没影响占比2.73%。可以证明一点,认为成长环境影响就业占比高达97.27%。在此问卷调查基础上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视角结合当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找寻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制约就业难的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关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

1 当前国内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国内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处于放缓状态以及结构优化调整阶段,产业结构的变迁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较大(图1)。在支柱性产业企业发展、资源整合提速以及落后产业逐渐被淘汰的大环境下,结构性以及转型性失业,同样也增大了就业难度。同时结合图1可以分析得出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未能有效带动就业比重的增长[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

第二,大学生就业难在特定情况下并非“无业可就”,随着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有所回升,以国内某一大学为例,在9月份上旬至12月底,到校招聘企业数量高达上千家,提供就业岗位数高达5万余个,但在此时间节点上实际签约人数增长缓慢,慢就业现象明显。当然毕业生在考研、考公、基层项目、应征入伍、国外求学等各方面的选择空间大,同时持观望态度也是整体毕业生慢就业的主要因素。通过调研得出其就业难主要表现在理想职业、理想地区、预期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集中表现为区域就业难,优质企业就业难、体制内就业难和高薪就业难[6]。

第三,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基本都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针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四年的求学成本较高,使得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追求高薪岗位。结合地方高校就业市场规律显示,按类型及性质来看中小型企业、艰苦行业企业、民办非企业、三资企业及民办企业已经成为接纳广大毕业生的主渠道,相对于国企、央企、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及民营企业其技术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相对薄弱,产品和产业结构转型缓慢,多数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无奈的采取降低人力成本,压缩员工薪酬待遇,这使得招聘员工难度加大,这样毕业生难就业与企业难招人的矛盾也逐渐明显。

第四,就业呈现地域性“扎堆”,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综合条件较好城市和地区,能够给个人才能的施展提供较多的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无论哪个城市,企业岗位需求承载量都是有限的,这样就促使企业招聘人员时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对此国家适时制定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计划[7],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即便是西部地区走出来的毕业生也选择了地域优势明显的城市就业。

第五,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大部分企业的中高层人才短缺,所以各类企业都迫切引入优秀毕业生、高层次人才,人才整体需求层次前置。企业选聘毕业生的条件再次提升,不仅需要成绩好、学历高、综合素质高,还要形象气质佳的优秀毕业生,主要体现在企业到高校进行招聘,提供就业岗位多,进入面试范围的人数多,但是符合企业需求的较少。硕士、博士毕业生则成为了高校、机关和科研单位等招聘的对象,不少中小型企业和单位也将接收对象定位在高学历、优质毕业生层次上。与此同时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各企业在“人才高消费”观念驱使下对大学生的需求观念发生了转变。使得就业难,招聘难这一社会问题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在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新生人力资源需求和高校培养的人才进行衔接的过程中,反应出来影响就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学校、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学生自身、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当然也包括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处的成长环境。

时代对大学生成长的过程的影响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相反也是大学生对时代的适应过程。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化现象和特点多体现在经济制度、文化环境、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包括就业结构等各方面。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主要由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与国内因素形成,相对比较复杂[8]。

2 大学生成长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构成了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产生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和专业上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成长环境与就业问题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还是要从影响大学生成长环境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就业的因素所在,才能针对性的进行解决。社会环境是指现阶段我国高校外部大环境,是对大学生成长起极其重大作用的社会存在。包括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想以及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校园生活以外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等)。校园环境是指大学生在学校中具体接触、亲身体验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绪方面的环境,同时也是学校内部一切客观物质存在和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并由此产生的文化意识现象的总称。相对而言校园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的更直接、具体。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环境、专业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新媒体环境[9,10]。从概念上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是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重要一环,所处的成长环境也影响了是否能正确的看待就业问题并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外交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各国之间的交往、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态势,中国(2013年)已经与全世界172个国家建交。但意识形态的交锋在历史进程的舞台上从未停止,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相互渗透,影响也空前加強。价值观念的冲突体现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每一个人,这也是改革开发以来国内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的实质。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类型转型,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体制与当前社会上存在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以及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给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政治选择上带来了种种干扰,包括就业选择和自我定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了困惑和动摇,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11]。另外,校园环境中的七大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成长环境与就业关系研究

分析成长环境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需从当今成长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现状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着手,大学生的现状特点主要体现崇尚理性、追求新潮、尊重知识、乐于交往、热情开放、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个性张扬、极具竞争意识等,但在人际交往中和外部环境影响的反应上比较含蓄、包容少、换位思考能力较弱、沟通能力弱、协调能力差等特点。

由于现今社会的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部分大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相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而言表现出适度的依赖性,自我发展意识较弱,对于部分“特殊家庭”环境下的大学生体现出态度反应较敏感,攀比心理强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下大学生所表现的情况截然不同,家里娇生惯养但在学校表现良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在时代背景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征[8]。家庭环境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可以通过对440名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数据结果证明: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45.79%的择业决策受父母或其他亲属影响,同比其他因素父母或其他亲属对毕业生择业决策的影响起主要作用。

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构成的成长环境下大学生的现状特点明显,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异常突出,经研究发现现状特点以及凸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获取信息的渠道千万种,接受多元化思想较泛泛,冲击着大学生的正确的三观建立缺乏政治信仰,致使部分大学生个人的理想迷茫对社会的现状及未来缺乏自信心,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体现出对招聘的企业持观望态度,也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就业的随意性。

②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认知不够,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导致行为规范缺乏正确引导。同时受到社会不公平、腐败等负能量现象的影响,造成社会责任感淡化、诚信缺失,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表现为:制造虚假信息蒙骗企业,违约现象频发,当然也不排除企业因素。

③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心占据了主导,认为金钱、有关系实现一切,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不急于就业,依赖于家里“靠关系,走后门”安排自己工作问题。

④大环境背景下市场竞争激烈、就业难这一社会现实问题促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产生就业择业障碍。由于不能正视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导致自我认知能力差,定位不准。由于职业认知与个人能力不匹配,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面对优质的企业不敢尝试,相对一般的企业又不愿意接触,成为了“慢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⑤在成长环境的影响下,还需强调的是,当代大学生虽然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贪图享乐,意志不够坚定,抗干扰能力差,团队意识薄弱,并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情况也普遍存在。通过对44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择业决策方面7.39%的受师兄师姐影响,5.56%的受朋友影响,5.52%的受任课老师影响,5.24%的受同年级同学影响,1.58%的受学校其他管理人员影响,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情况。同时在面对就业这一问题,由于没有深刻的自我认知,部分毕业生深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多方面尝试,但是并不能很好的坚持,缺乏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既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想升学深造回避就业压力,结果导致一事无成,还错过了最佳就业黄金时期。

各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得出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大学生对社会发展水平、公平程度、人与人关系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则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政治信仰、成才素质要求和道德心理人格;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处的周边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心理产生影响[12]。总之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影响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也制约着正确就业观念建立。从大学生就业的视角反观成长环境,用辩证的思想分析,如果能妥善处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样也能改善大学生成长的“土壤”,进而逐渐改善社会的大环境,从而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稳步快速的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高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和“双一流”建设任务,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及管理、服务、资助、心理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创新形式载体,探索方法手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为,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信仰和价值观教育,不断坚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 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特征和年级差异,科学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开展学生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實实修好公德、私德,切实做到诚实守信。加强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学会合理使用网络。开展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保障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提高新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组织举办校园民族文化节活动,引导广大同学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4.3 加强网络思想阵地建设

在国际大的意识形态环境下,抢占大学生思想阵地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积极构建和依托“线上线下”两个教育阵地,推进“易班”等内容建设,切实掌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开发多个品牌专栏,增强广大学生的关注度、使用频率,有效实现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队伍建设,组织举办班长、站长培训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网络素质。

4.4 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①高校结合自身发展特色科学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呈现出系统性、长期性、时效性。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全过程,通过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开设和对大学生就业注意事项培训等内容,让大学生清晰认识到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经过系统的学习和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及能力[13]。

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注重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培养、学习、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就业指导方法,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升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③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到基层和重点行业区域就业。进一步深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视点”工作思路,紧抓市场、信息两条线,重点突破服务、研究两个要点,按照国内国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大型专场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就业渠道拓展、完善就业工作体系,重点做好用人单位的招聘服务和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为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沟通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整合校内外有利资源,实施就业市场精准开拓、精准对接、精准经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精准化水平。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主动与重点、骨干企业对接,建立毕业生就业合作机制,提升毕业生就业市场品质。规范就业服务内容、流程和标准,提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服务质量。

④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开设创业精英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注重发挥创新创业教师的科研优势、实践优势和示范优势,通过创新创业导师带动、科技创新活动带动、创新创业学生组织带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5 结语

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深远,不仅是成长环境,包括政府的政策导向、就业市场环境等也都深深的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为更好实现大学生就业,政府实施相应的就业政策,努力科学优化社会、校园、家庭等成长环境,大学生积极提升自身的就业素质与能力。综合各方面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定然会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赛汉其其格.从大学生就业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培训,2017(6):79.

[2]冀洋.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1):57-63.

[3]武鑫.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培训,2017(6):315.

[4]王乾丰.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的影响[J].硅谷,2009(8):182.

[5]卢娓娓.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根源与对策——基于人力资本视角[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38-42.

[6]牛亚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培训,2017(6):337.

[7]郑擎,张坤.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大众科技,2012(2):149-150.

[8]赵虎,黄桂华.成长环境与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99-101.

[9].范传功,张进发.大学生成长环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1991(3):52-56.

[10]包海军.高校艺术类生源状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53-54.

[11]杨燕,韩善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0(3):84-89.

[12]赵迎欢,吴峰,刘莉,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08-112.

[13]刘臻.促进我国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策略研究[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2017(3):148-150.

猜你喜欢

就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