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2018-07-27王春阳
王春阳
摘要:加强对高中数学高校课堂的建设,对于贯彻新课标理念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教师应该从学生本位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搭配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链接,进而探索出高效课堂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新课标
加强高效课堂的建设,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议题,它能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下进行知识传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高效课堂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与传统形式相区别的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关教师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效率。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及相关教学策略的运用等角度,对当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都以教师的单向传递为主,学生被视为了被动地知识接收对象,其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推行,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因此,相关教师应该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上下工夫。
(一)趣味教学法,迎合学生心理
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得学生在专业而深度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放下对抽象化理论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在复杂化的学习过程中引入趣味元素,采取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
比如,教师在可以给学生讲述著名的“借骆驼”故事:一位财主去世后,三个儿子按遗嘱规定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比例分财主留下的19匹骆驼,却怎么也分不好。这时另一位老者借了他们一匹骆驼,按20匹的总数计算,三人不仅分清,还剩下一匹物归原主。上述故事的解决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强烈兴趣,进而在接下来的课程讲述中提升效率。
(二)问题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合理的问题设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拓展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可对此进行适当运用,以挖掘学生潜力。
比如,在圆锥曲线章节教学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经y2=2px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之相交于P和A两个点,经抛物线顶点和点P的直线又相交于B点,那么直线AB与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平行?若B点与抛物线相交于准线,且直线AB与抛物线的x轴相互平行,那么直线是否通过抛物线顶点?通过此类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设置,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进而从长远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效率。
二、合理的教学设计
想要提升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需要相关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下工夫,抓好知识的重点和框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一)抓好重点难点
高中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比较复杂,相关知识点也偏向于抽象化,这便给学生理解带来挑战。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其进行突破性教学。
比如,在“线与平面的关系”章节中,由于“平面基本性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这是学习进程中的难点,因此教师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
数学本身便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相关知识点前后照应,需要学生对其进行综合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起新旧知识的导入和衔接,带领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讲述“负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以往“无理分式”的简化方法以及“平方差”公式,进而探究复数中的“平方和公式”以及相关运算方法。此外,在講述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知识的运用,进而为学生解答证明题时减少障碍。
三、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想要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佐以相应的教学手段。但凡是有利于降低课程理解难度、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手段,教师皆可以进行尝试。
(一)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往往重视某一知识点的应用结果,而忽视了它的形成过程,殊不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助于学生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的形成。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过程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是什么”。
比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纸板或者铁丝,自制相关的几何体模型,使学生在亲自接触的过程中,观察立方体的棱、对角线、侧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对多媒体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带给学生更为形象生动的课程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愉悦度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呈现相应的知识点,比如,在讲述函数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下载相应的动态课件,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相关参数变化时函数图像的变化,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与学生构建情感链接
高效课堂的建立,还依赖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对科任教师信赖和尊重,他们才会主动而积极地投身到课堂互动中来。
这便要求相关教师一方面认同并确立学生本位理念,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见解的学生个体,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以外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如此,教师才能与学生间建立起和谐稳定的情感链接。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进行涉猎,同时在语言表述、演绎推理等方面,进行自我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总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心理的掌握、课程把控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和努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借助趣味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上重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利用探究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与学生建立起情感链接。这样可使得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眼亮.《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3年,第14期:第186页.
[2]张国忠.《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学周刊》,2015年,第9期,第57页
[3]杨伯芝.《建立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成功(教育)》,2013年,第11期,第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