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法语翻译研究

2018-07-27卢悦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语中原研究

卢悦

摘要: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时至今日,国际化文化传播交流的大背景下,河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重要省份,以法语为工具,将中原文化生动准确地推广出去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原文化走出去;法语翻译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同区域文化进行交流的热情前所未有。近年来,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将这些沉积的宝藏融入“一带一路”推向世界,第一关自然是翻译关。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外语翻译能力与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我国对外交流合作及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受国际受众欢迎的中华文化翻译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满足不了现实需求,高端的专业翻译人才尤其是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匮乏。

法语是联合国及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不论是按照全球分布面积而言,还是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容小觑。纵观现状,文化类的法语翻译往往局限于旅游文化产业翻译方面,更多地出现在中国旅游网站或驻外旅游机构办事处的网页上。相比于山东和湖北而言,河南至今仍不是法语游客的“必经地”,与法语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存在一定局限,法国民众网站和旅游类丛书对河南省的介绍也是寥寥无几。那么,河南作为历经20多个朝代的古都,拥有众多世界古文化遗产和旅游景区的第一人口大省,在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法语翻译和宣传方面仍可被视为“处女地”。

(二)研究意义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坚持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魅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来抓。正基于此,省政府大力实施“河南艺术精品海外行”,然而,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仍然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比如中法对译词汇的缺失以及对现有法语翻译文本规范化的考量,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是河南省首家开设法语专业的地方高校,2011年开始招生,2015年迎来第一届毕业生。师生多次携手承担省内外法语交流及文化翻译的工作:2011年至今,法语学生多次参加法国驻华使馆全国法语歌曲大赛;2012年,法语教师全程担任法国卡昂医疗机构赴漯河医专访问翻译,积极促成双方签署合作协议;2013、2014年9月,法语师生两度参加河南工业大学“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修班”活动,口、笔译能力获得主办方好评;同年,法语教学团队被邀請担任中国矿业大会官方网站的法语翻译工作;2014年,法语学生积极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全国法语志愿者活动,为中法文化交流略尽绵薄之力;2015年,学校积极联系法语联盟,先后负责整理翻译大量河南省、郑州市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人文生活等方面的介绍资料;2016年,法语教师参加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会议,为省政府法语翻译……以上种种均为法语教学和翻译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法语翻译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主要思路,框架设计

(一)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有机联动

在思考“中原文化如何走出去?”这个问题时,我们应树立起跨界合作,密切联合的观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邱鸣提出,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三方“三位一体”有机联动,才有利于“中译外”本土人才库的建设。

从实际出发,我们可以首先联系河南省旅游局、文化厅等政府机构,协助其完成官方网站、已有图书的法语翻译工作,扩大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另外,我们应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尽量选取日期新、内容广的读物。在追求高品质译出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可辅以相关的文化宣传活动,以此吸引外国读者的注意,并对其进行提前文化普及“培训”。其次,我们还可以联系中国艺术家协会河南秘书处、河南省文联以及宋华平(书法)、阎夫立(民间艺术)等文化名流,组织对老艺术家的“独门秘笈”进行翻译,在翻译研究中扮演译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肩负起跨文化交流和再创造的能力。

(二)改革高校课程,注重培养高水平的本土译者

单纯依靠海外汉学家运用“归化”、“改写”等翻译策略会制约“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若想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必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本土译者。

郑州航院于2014年完成了对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次大修订,结合4年教学经验、生源和师资等实际情况,密切关注社会和企业对法语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实践中另辟蹊径,先后开设旅游法语、酒店法语、工程法语、经济与企业法语等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立足于河南,鼓励学生搜集相关文化类的文章和报道,以小组形式布置翻译作业。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师生不断积累专业词汇,扩大翻译研究知识面,为培养我省高水平法语翻译人才打下了基础。

(三)借助法国合作伙伴,开启国际合作新观念

翻译不仅仅是文字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在思考“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实际研究中,应具备国际化视野。一方面,我们可以向政府申请专项法语翻译基金,联系主动参与文化翻译的中、外译者,对其进行资助。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请相关专家开出一批希望翻译成外文的书目,向法国的汉学家、翻译家招标,与本土译者一同完成法语的翻译和出版工作。事实上,在中原文化走出去这件事上,唯有中外合一,才能使我们的翻译研究“纯正有味、着实落地”。

三、中原文化走出去法语翻译研究的应用价值

文化的外语翻译研究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1991年,许崇信发表了《文化交流与翻译》一文,他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和处理外来文化,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不失为是一个重大的课题”。2007年,蒋红红在《民俗文化翻译探索》一文中以华夏民俗为例,突出阐明民俗的翻译只有明辨其文化身份,才能在翻译中保持准确和清晰度。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法语翻译研究是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切实需要,对于提高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加快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非凡意义。

注:本文为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法语翻译研究,编号:SKL-2016-1657。

猜你喜欢

法语中原研究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谁说法语浪漫如云?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法国呼吁抵制英语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