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化发展探析
2018-07-27胡晓骏
胡晓骏
摘要:数字时代对传统图书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图书馆中巨大分支的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时代受到的冲击也不容忽视,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突破自我,成为具备数字化能力的图书馆。为了与时代接轨,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管一定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清楚,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所受到的影响,将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作为一种使命。
关键词: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引言:
数字时代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的办事效率快速上升,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数字图书馆便诞生了。高校对于学生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工作均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着。数字化时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上升,高校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发展规划一定要符合科学性。本文针对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供帮助。
一、数字图书馆概念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可以供使用者在虚拟空间进行信息的提取,是一种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使用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对图书馆中的信息进行调度,是新时代下的产物,需要电子设备进行配合支持,将文献、图书等资料进行信息数字化,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设备端随时取用,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也解放了使用者的时间。
二、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受到的影响
数字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所受到的冲击非常大,既有好的一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综合而言,高校图书馆为使用者做出的贡献要更大一些,使用者的用户体验也会比以往的传统图书馆更好一些。
1.积极影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与教师,学生通过图书馆中的资源,进行资料的查找,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扩展知识面、了解信息等。教师通过图书馆中的资源可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准备教学案等。当数字时代来临,高校的图书馆也发生了变化,使用者的需求也被改变,数字时代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使用地点与时间自由化。数字化图书馆将信息资源数字化并进行存储,使用者可以通过使用系统将数据库中的信息调出来,传统的图书馆需要使用者到图书馆进行资源的寻找,所以使用者只能在图书馆开放的时间使用到图书馆中的资源,这对于挑灯夜读的莘莘学子非常不方便,将其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数字化图书馆可以让使用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电子设备,将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信息调度出来使用,所以数字化图书馆的使用地点与时间非常自由。
第二点,资源更丰富。传统的图书馆中的资源的是有限的,只有纸质版的资源,所以使用者只能使用到图书馆现有的纸质版资源。但是数字化图书馆却可以提供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源,只要高校图书馆购置数据资源,并且将其整合进自己的图书馆数据库中,使用者便可以尽情地使用,所以数字化图书馆比传统图书馆的资源更丰富。
第三点,资源可以共享,传统图书馆中的资源因为是纸质资源,所以若有人借阅,其他人便享受不到该资源,但是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不存在这样的矛盾,使用者可以共享资源,并不会冲突,所以对于使用者而言,数字图书馆更加便利。
第四点,提升学校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图书馆,因为需要使用者亲自到图书馆中进行资料的查阅,使用者需要花费时间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逛图书馆寻找资料、回学习地点等,非常浪费使用者的时间,并且在此期间若发生其他会分散使用者注意力的事情,往往会导致使用者暂时将学习放在一边。数字化图书馆因其自由性,使用者可以在遇到问题时,通过电子设备直接查询问题的结果,以便于使用者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提升。
2.挑战。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还有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资金挑战。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需要寻找专业的人员对数字图书馆进行管理,也需要为数字图书馆配备供其正常工作运行的设备,还需要通过购买数字化信息资源充实图书馆的数据库,以便于为使用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源,这些都需要资金。所以,高校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要对资金的使用做好规划。
第二点,人员素质。因为数字图书馆的背后还是需要人员来维护服务,所以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不同于传统图书馆中人员需要做的咨询、购买、借阅、分类、检索、编码等工作,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图书馆人员具备资源分类整合的能力,掌握对数字化检索设置并维护的能力,还要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了解透彻,以便于应对使用者的咨询,所以数字化图书馆的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点,管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比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要方便一些,由于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的是既要提供数字化的信息,也要具备提供纸质信息的能力,所以,管理者的工作量增加了,并且要做好二者的协调工作,以便于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三、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
信息数字化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作为高校图书馆,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强大信息库,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能止步不前,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策略如下。
1.不断丰富资源。数字时代,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每日所产生的新资源的数量也十分地庞大,为了让使用者有更大的资源搜索范围,高校的图书馆应当不断地丰富资源信息,将其数字化处理。所吸取的信息应当符合于使用者的需求,不能盲目地扩充,要让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为了节约资金,可以通过与优质的出版商取得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或者与其他信息渠道合作,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数字化資源,获得收益,与数据库出版商合作,通过吸纳本学校的人才,将其所提供的信息,销售给出版商。高校图书馆不仅仅要吸纳外界信息,还应当将学校所举办的讲座等信息也整合到图书馆数据库中,让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更有针对性。所以,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摄入应当来自里里外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与外部出版商的合作,获取一定的资金回报。
2.优化图书馆结构。数字图书馆的结构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要随着时代的改变也进行适当的调整。数字图书馆最应当具备的就是与教学研究等有关的数据资源,该部分的资源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将各个学科与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以便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数字图书馆中还应当为学生提供网络形式与光盘形式的信息资源,对于采购的价格应当严格把控,多采购本学校学生需求量大的资源,通过图书馆的采购,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费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节约。数字图书馆还应当采购具有知识产权的数字信息,并且成立自己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数字信息库,让图书馆的专业性更强,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有价值的资源信息。数字图书馆还应当包含学校特色板块,将图书馆与学校结合地更加紧密,可以将本校师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整合,将本校的学术报告与讲座等转化成数字信息,供使用者使用,将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也进行整合,让图书馆具备自己的特色。
3.服务多元化。高校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应当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比如,想出国的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系统中了解到自己感兴趣国家的信息;想考研究生的学生,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系统中寻找到自己理想院校与专业的信息;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系统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专业资料等。
4.服务个性化。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还应当具备个性化,每个使用者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特征,所以其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也具有个性化,图书馆应当进行配合,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使用者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系统,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关键词输入后,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不仅要反馈其搜索的内容,还要将关联信息也提供出来,并且将使用者的使用记录信息也数字化处理,存储在用户信息库中,以便于了解该使用者的个人偏好,当使用者打开数字图书馆系统界面并登录后,可以为其提供其了解频率较高的信息。
5.提升人员素质。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既要具备专业素质,也要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对于这个问题,图书馆可以让工作人员接受高校中与数字化信息处理等相关的教师的培训,掌握最新型的技能,以便于为使用者提供更具有效率的服务,增加使用者的用户体验。高校图书馆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工作方面,还应当及时地了解使用者的感受,积极接受使用者所反馈的信息,将使用者认为不理想的方面尽量快速地进行优化,将使用者的建议认真考虑,并融入进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中去,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扩展的能力,鼓励其推陈出新,不能仅仅通过培训取得进步,培训仅仅是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能力的提升还是需要靠工作人员以自己完成为主,对于进步迅速的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奖励,既是对其他同事的激励,也是对该工作人员的认可,可以全面地调动起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升个人素质的动力。
四、结束语
在数字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也向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着,但是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难免会面对种种的挑战,权衡利弊,这些挑战是值得克服的,若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好并且合理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对于图书馆的使用者而言将受益匪浅,高校图书馆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获取一定的资金回报,既提升了本校师生的文化水平,还将学校的学习氛围提升起来,也为图书馆赚取了资金收入,所以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管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吉红.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出版广角,2015,(14)。
[2]惠青.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版权使用优化创新研究[J].出版广角,2014,(Z2)。
[3]金吉晖.“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J].山西档案,2016,(05)。
[4]聶俊涛.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化发展研究[J].出版广角,2016,(08)。
[5]饶增阳.借力新媒体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J].山西档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