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及切开复位钢板置入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

2018-07-26蒋洪玲陈光明余剑雄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下段丙组甲组

蒋洪玲 陈光明 余剑雄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胫骨中下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发,因为骨折部位未覆盖肌肉,软组织较薄,创伤后很容易出现粉碎性复杂骨折,术中具有较大的复位固定难度,治疗结果受内固定的选择、治疗方法、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1]。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保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引发关节僵硬、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以临床通常会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3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选取150例,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自愿参与;年龄小于85岁;属于AO分型的42B型与42A闭合性骨折,临床资料完整;精神正常。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存在精神障碍;中途退出。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患者平均年龄(40.89±8.16)岁,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乙组患者平均年龄(41.02±8.05)岁,共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丙组患者平均年龄(41.56±8.12)岁,共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对比三组基础资料,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

患者入院之后,马上对其行患肢跟骨骨牵引,对患侧胫腓骨正侧位CT片与X射线片进行常规拍摄,以此来对骨折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价,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现象或者合并症,则需对其行对症治疗;内固定完成时间控制在1d~3d之内,以分组为依据,对三组患者展开治疗,手术操作在喉罩全麻状况下开展。

1.2.2 内固定修复过程

甲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手术切口做在内踝上方(4cm),不切开骨膜,切开深筋膜,在骨膜外建立潜行隧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锁定钢板型号,将其导入,钢板位置在骨膜外,并在骨折区域行桥接;以C臂机透视下为辅助,仔细观察钢板、骨折端是否移位,通过牵引之后复位,采用复位钳,在左右、前后方向经皮交叉骨折远近端和钳夹钢板,复位合理之后,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维持,行上齿加压操作,先合理锁定孔位,并切开0.5cm左右,进行交替锁定,将钢板固定,通过C型臂观察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且内固定在位,被动活动患肢时,骨折端稳定,便可以对切口进行冲洗,将其关闭。

乙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90°屈膝患肢,手术切口做在髌韧带前正中(5cm),劈开髌韧带,切开皮肤,在胫骨结节上一厘米处进针,开口、扩髓,将主钉合理插入,安装定位器,锁定好远端锁钉,提透视骨折端,旋转行合理调整,定位器安装,近端锁钉合理锁定。观察复位效果,若发现内固定在位,则可行术后处理工作,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丙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选取中心(骨折端),切开皮下组织(胫骨前外侧15cm位置),骨折端充分暴露并清理,有限剥离骨膜,合理解剖并复位骨折端,将锁定钢板或者加压钢板放置在胫骨前外侧,并将其固定,观察复位效果,若发现内固定在位,则可行术后处理工作,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1.2.3 术后处理方法

术后采用1代头孢类抗生素对所有患者行24h常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行早期床上活动;术后当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与锻炼,并合理负重,以此来对术后恢复进行有效促进。

1.3 观察指标

内固定后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的随访,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P<0.05时说明差异明显。

2.结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小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甲、乙、丙三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透视时间长于乙、丙两组,P<0.05;甲、乙两组出血量少于出血量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三组患者均成功随访,未出现失访患者,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差异显著,P<0.05;乙、丙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注:a表示与丙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切口长度(cm)甲组(n=50) 55.69±9.98a 0.72±0.16a 49.56±8.15 7.42±0.75a 乙组(n=50) 70.05±13.26a 0.48±0.18 55.82±11.22 7.98±1.12a 丙组(n=50) 165.98±30.45 0.22±0.12 53.02± 9.98_15.98±2.63组别 出血量(ml)透视时间(min)手术时间(min)

表2 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胫骨中下段前内侧没有肌肉将其覆盖,并且具有较薄的软组织,受到外伤之后很容易引发粉碎、复杂骨折,术后易出现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钢板外露、伤口感染等现象,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合理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手术范方法以及固定物十分重要[2]。本研究中,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小于丙组,甲组透视时间长于乙、丙两组,甲、乙两组出血量少于出血量组,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中,需要将骨折端直接暴露,骨折可在直视情况下复位,大部分均能达到解剖复位效果,和坚强内固定结合,能促使骨折更好更快愈合,再加上手术时间短,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因为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较差的软组织条件,切开复位操作时需将较多软组织剥离,出血量多,会促使骨折端血供进一步受到破坏,具有较高伤口感染率与骨折不愈合率。交锁髓内钉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一种常用方式,该方式不需要将骨折端切开便能对骨折端血供形成有效保护,通过髓腔固定,需要承受的弯曲应力基本上为0,属于弹性固定方式的一种,骨折愈合率高[3]。锁定钢板则为胫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临床骨折治疗中主张微创理念,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中有细致的软组织暴露,有限剥离骨折块,并对适当稳定的固定进行有效维持,经皮将锁定钢板插入,手术创伤较小,能防止损伤骨膜与其他软组织,对骨折断端血供形成最大程度的保护,骨面和接骨板之间没有进行接触,能有效避免“应力遮挡”效应出现,为骨膜灌注提供有效条件。

综上所述,从我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调查分析得知,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创伤小,能避免骨折端血供受到破坏,生物力学稳定;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操作简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血供破坏大、骨折端剥离多,且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时需合理选择。

猜你喜欢

中下段丙组甲组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经皮微创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