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生关系现状谈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18-07-25郭丰艳
摘 要 在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对教师-学生这对“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与解读。结合当今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展开对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构建路径的探索,进而得出“高校命运共同体”下师生关系和谐化、友善化、共发展的渠道与办法。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师生关系 和谐 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38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explorat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destiny community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was thought and interpreted.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ath of building the destiny community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was explored. And the channels and methods for harmonization, friendly and common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found.
Keywords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s; harmony; common development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平等尊重[2]则是“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结合上述关于“命运共同体”的描述,本文提出了关于“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所谓的“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揭示了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此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关系。而现代教育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则是在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严格审视传统教育中存在弊端,改变“师道尊严”的教育观[3]和“先教后学、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平等、互信、教学相长的命运共同体。
1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反映了社会政治、道德、经济关系,同时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4]近些年,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教师潜心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是教育质量的良好保障。想要发挥教师的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5]然而,由于社会转型发展、教育改革等因素,导致了师生关系出现了种种问题。
1.1 教师方面
某些教师社会化、功利化,热衷于一些社会活动,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投入不足,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引起学生不满。[6]
部分教师授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且上课时间极其有限,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出现了“课上是师生,课后是路人”的现象,[5]导致师生情谊越来越淡薄。
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在教学过程中,不愿倾听学生的心声,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之上,造成了师生之间不能平等相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师生关系除了教学关系外,还包括道德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要对学生人格予以培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某些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与责骂,缺乏对学生的尊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相反,有的教师对学生过于宽容,即使学生出现了违纪行为,也是听之任之,丧失了教育的原则,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2 学生方面
某些学生性格过于懦弱、适应能力差,当学业上遇到一点儿挫折就被击垮,导致情绪消极,有些时候这种情绪间接地传达给教师,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度。[6]
市场经济对利益过分的追求深刻影响着高校师生关系的利益化和庸俗化,[5]致使师生交往动机和行为功利性越发凸显。如,一些学生将自己看成是消费者是“上帝”,认为教师应该为其服务,出现了不尊重老师及其教学成果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忙于考证、兼职等,经常逃课,考试抄袭等,更有甚者向教师“要分”;还有一些学生以教师掌握资源的多少和话语权的大小作为师生交往的出发点。因此,师生间出现了种种矛盾与隔阂。
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个别教师缺乏责任心,某些教师存在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的不当[3、7]以及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全面了解与对学习目的的认识。长此以往,即使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与方法,学生拥有努力学习的决心,也很难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构建“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打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2 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构建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就要提倡平等互信、彼此尊重,充分认识师生的共同需求来实现双方的共同、协调发展。因此,在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结合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必然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树立“爱学生、为学生”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德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严守师德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在科学研究中,教师应严守学术道德规范,为学术发展做出贡献。[8]此外,学校需建立适宜的监督激励机制。以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督导检查等途径及时掌握教师的教书育人、师德规范遵守等情况。[9]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应予以表彰与弘扬,对不负责任表现较差者要及时引导、劝诫,对影响恶劣者要给予严惩,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导向。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及治学态度与钻研精神[10]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響,更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仅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还能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不是充实桶,而是启明星。[3]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应适时对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与改善师生关系的目的。如,我课题组在完善课程体系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科竞赛、创新实验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搭建了TCP人才培养平台。[11、12]此平台,将教师“指挥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摒弃原有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启发式、思考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独特见解与设想,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学生既能与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也能在生活等方面向教师倾诉心声,使师生有机会相互了解,从而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总之,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引学生勤于思考、不懈探索。同时,教师也需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便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师生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正是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本质体现,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良好诉求。
2.3 加强德育教育
教师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13]因此,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教育,如有需要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尊重和心灵的成长。
2.4 改善校园环境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外部条件,可以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为学生服务质量相结合。[7]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11]三至五名学生与一名指导教师结成组,学生除了在专业知识领域可与教师沟通交流外,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困难也可向指导老师倾诉,并获得帮助,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友谊,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信任,为师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另外,学校还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创办心理咨询室,[3]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質,解除他们的困惑,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师生关系,这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5 优化教师评价办法
当前,各高校衡量大学教师水平的主要依据是学术标准。这种评价办法造成了很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更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14]所以,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优化现有的评价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并重。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可将二者并举,或侧重于教学工作评价,以引导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重视教师评价机制中的学生评价结果,增加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学生是课程教学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情况最为了解,学生的评判结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最后,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是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教师的个体发展不仅影响到学校未来走向,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发展性评价也是教师评价中的重中之重。依据教师能力,为其制定与学校定位、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宜的个人成长计划,[15]主要包括教书育人、学术科研等,分阶段分层次考核、评价教师水平,帮助教师认清不足,不断进步。
3 结语
以师生相互尊重为基础,“把教师与学生看成是共生、共存、共命运的一个共同体”, [16]这样的“命运共同体”,其实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共同成长、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因此,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现实出发,改善师生关系,构建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网,2012-11-17.
[2] 李春根,陈文美.导师与研究生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路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4):55-59.
[3] 邵朝竹,李敏.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看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6(6):40-41.
[4] 董玉瑛,陈景文,刘长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塑造和谐师生关系[J].未来与发展,2011.34(8):88-92.
[5] 刘方林,李宝庆.论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1(2):25-28.
[6] 王小莹,张丽丽,张妍.高校学术生态视域下的师生关系[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5):25-29.
[7] 林爱菊.从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看师生关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53-54.
[8] 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 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68-71.
[9] 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66-68.
[10] 黄李琴.论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内外兼修”[J].高教学刊,2017(6):146-148.
[11] 郭丰艳.TCP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化、梯度式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东方教育,2014(12):29-30.
[12] 郭丰艳.TCP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研究——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化学教育,2016.37(24):10-15.
[13] 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9.
[14] 万晨琳.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9):95-97.
[15] 张剑.“高校命运共同体”:高校教师个体发展与高校整体发展一致性激励机制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长江丛刊,2017(2):173-174.
[16]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