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18-07-25鞠昀彤刘凯

科教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机遇挑战

鞠昀彤 刘凯

摘 要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二者绝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二者进行深度融合,以促进传统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以“互联网+高校教育”为研究对象,基于“互联网+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高校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教育 机遇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02

Abstract "Internet +" refers to "Internet + various traditional industries", but the two are by no means simply summed, but the two are deeply integrated to promote the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is article takes "Internet + college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rnet + college education",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llege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college education; opportunity;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可以说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许许多多传统行业正在被互联网改变着,当然作为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教育也不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但是这些正逐渐被互联网式的教育模式改变着。

互联网涉足教育行业并不是偶然,从根源上说,教育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互联网则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两者方向是一致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教育”的文章不计其数,然而研究“互联网+高校教育”的文章却比较少,本文基于“互联网+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旨在研究中国高校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发展的机遇

1.1 “互联网+”能优化教育的资源配置,使高校教育更加公平化

教育的资源配置是指合理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各地区之间和各学校之间进行分配,最终目的是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教育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目标是公平、效率和稳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虽然日益合理,但仍存在如资源配置地区、院校间差距较大,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问题。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可以作为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方式,缩小资源配置的差距、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互联网+教育”能够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全世界,使教育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及利用。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一个时间给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也只有这个班级的学生能够获得这名教师的指导,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就不一样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同时给成千上万名学生讲课,学生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找到心仪的授课教师,这大大提高了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此外,目前发展较为完善的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也使得教育越来越公平化。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了一个中文MOOC平台,面向全球学习者提供中文在线课程,让全世界的中文爱好者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文教育,与此同时,我们在世界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可以学习到哈佛、耶鲁、牛津等国际著名大学的公开课,所以说,“互联网+教育”让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接触到同等量的优質教育资源。

1.2 “互联网+”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高校教育更加个性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果往往会造成老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明显不同,其核心优势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爱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翻转课堂”就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及学习方式。此外,“互联网+教育”可以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利用网络可以学习到如公务员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一系列相关课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3 “互联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高校教育更加有效化

互联网连接了整个世界,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互联网+教育”使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们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座椅、黑板、教材”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控学习进度,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选择随时跳过,没掌握好的知识还可以反复学习,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以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为例,早期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周末时间到校外上“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选修课程,但近几年随着网络课程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了到校外上课的机会,而是选择在网络上听课学习,这样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节省了在路程上耽误的时间,由此可见,“互联网+高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间存在差距,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在经济发达地区,网络覆盖率高,学生上网不是难事,但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例如偏远山区、农村等,教育网络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课堂”的教育模式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另外,各高校纷纷利用“互联网+”的高校教育模式,建立学校自己的MOOC教育平台,但其实很多学校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也没有真正共享,学生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仍有限,高校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这中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少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互联网+”高校教育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2.2 数字化教育资源容易陷入重复建设的泥沼

“互联网+”对于高校教育的发展是起一定促进作用的,但是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教育的资源配置虽然得到了优化,但多而杂的教育资源也容易造成浪费。以MOOC为例,MOOC进入中国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陆续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在这些平台中,专业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严重,但学生往往只需要一个在线课程就足够了,各个高校贪多求全地建设课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且还会导致MOOC的質量参差不齐,这种盲目追求高速度和大数量的做法,将会对MOOC的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3 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及时进行反馈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一旦缺少这一环节,授课老师便不知道学生对于课程听懂了多少、有没有困惑,因此也就不能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无法立即解惑,对接下来的课程也会造成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一环节,恰恰是互联网式教育的最大弱点,在电脑前学习的学生,不能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而且也没有同学在一起学习的氛围,学习全靠自觉,因此很难达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

2.4 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有待完善

我们都知道大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互联网式的教育模式可以轻松实现知识的传授,但思想品德的培养不是仅凭简单的数字化教学就可以实现的,这些方面的培养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榜样引领和文化濡染,而这其中的方式方法,互联网式的教育模式仍需改进和完善。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互联网+高校教育”氛围

“互联网+高校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间尚且存在差距,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教育管理等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全局,制定“互联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及标准等,大力推进网络课程资源的研发、网络平台的整合、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及共享。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互联网+高校教育”在国外的最新进展,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3.2 突出高校自身特色,防止数字化教育资源浪费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我们希望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够对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各高校一味只追求高速度和大数量的网络课程建设是不行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形成差别化的发展优势,建设有自身特色的MOOC平台,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营造出良性发展的“互联网+”的高校教育模式。

3.3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灵活优势

目前,“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将线下的教学方式复制到了网络平台上,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灵活优势,还将缺少师生间交流和反馈的弱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式的教育模式应该要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打造出全新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网络专属教学产品,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线上学习的方便和自主性,同时避免其缺乏沟通、学习氛围和督导等弱点。

参考文献

[1] 李鹤,潘美宏.互联网+高校教育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6):251-252.

[2]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3] 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4] 郭慧琳.“互联网+教育”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