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移动新媒体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8-07-25李亚男

科教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高职

李亚男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新技术给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移动新媒体运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领域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运用移动新媒体需平衡好三大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课堂与课后的关系以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关键词 移动新媒体 高职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0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ies have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new media in the fiel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poses that the use of mobile new media requires a good balance of three major relationshi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and after-cla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led and student-centered.

Keywords mobile new media;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近年来,“互联网+”日益渗透到个体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千禧一代逐步进入大学校园,移动新媒体成为“95后”、“00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逐渐为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所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面临严峻挑战。[1]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融合移动新媒体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成为需要关注的话题。

1 文献研究

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学习的应用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实践的方向。[1]关于新媒体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1 新媒体学习应用于某类课程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针对新媒体学习应用于某类课程的研究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关注点,在这类研究中,语言类课程的新媒体教学运用是研究热点。陈萍指出,英语移动学习通过课前课后碎片化的无缝学习将课堂扩展延伸,实现了学习的多个维度的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了宽广、弹性和极具创造性的学习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2]丁薇则探讨了融入信息化教学内容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主要研究了在UMU优幕平台的手机英语微课教育,UMU平台是立足于新媒体下的移动式教学,它融合了混合式英语教学和微课教学的优势,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颠覆传统课堂中教师知识传授者地位,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转化为师生讨论、答疑的互动式课堂。[3]

将新媒体运用于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另一研究热点版块。甄银龙在其研究中指出了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现代化信息的载体,将微信与校园体育教学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领域、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全方位即时、便捷的沟通与互动。[4]周虹则指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功能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空间,新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5]因此,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关注学生个体的课程而言,应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来实现新媒体的融入,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

1.2 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中融入新媒体、新技术是国内学者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薛海等提出,“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现实困境,高校应通过树立“微理念”、强化“微力量”、打造“微平台”、运用“微话语”、提升“微素养”,净化“微环境”等途径来构建“6微”教育模式。[6]陈伟认为,微传播给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带来了挑战。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微博、QQ、微信、微电影、微话题等微型传播工具或传播力量的出炉,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李荣胜则指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工作开展中的重大作用,并熟知新媒体信息、熟练运用新媒体工具,才能与高职学生更好更高效地沟通交流,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7]

1.3 新媒体学习的优劣势研究

新媒体的运用,给学生搭建了便捷的自主学习平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的積极性。罗薇薇、苏颖宏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收集和经验总结的方式,得出移动新媒体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优势:学生可实现碎片化学习、方便获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以及提高讲课学习效率。调查同时得出,新媒体在教学中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于作业可能存在抄袭、学生不能很好控制学习时间、师生间面对面互动减少等负面影响。[1]陈萍通过调查得出,高职学生英语移动学习存在自主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制约,支持移动学习开展的环境亟待改善。[8]袁玖根以高职生手机阅读为研究切入点,以地处南昌的两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从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地点、阅读满意度几方面进行调查,发现高职生手机阅读中存在娱乐化倾向,缺乏深度阅读、阅读时间地点碎片化、手机阅读依赖以及影响身体健康几个问题。[9]

综上所述,新媒体运用于高职教育教学活动,无论是运用于某一类课程、某一个专业还是运用于德育活动中来,均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忧,对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合理规划、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才是实现“技术为人服务”最重要的原则。

2 移动新媒体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领域剖析

相对于新媒体,移动新媒体则更加聚焦,主要指代的是现今学生们日益无法脱离的智能手机。前述研究指出,新媒体学习在实现学生可碎片化学习的同时,也于无形中削弱了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对可运用于教学的移动新媒体、新技术有正确认识、合理规划运用,是后续实现对学生正确、有效引导的重要前提。

2.1 可运用于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移动新媒体、新技术

随着移动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可运用于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移动新媒体、新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从总体上来看,运用微信、移动客户端、微博是三种主要方式。就微信而言,为一门课程开发一个微信公众号,将课程信息、教学资源等内容导入微信公众号中已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在某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移动客户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部分老师开始在某些环节或课程中将移动新媒体、新技术纳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以下将以“主题餐厅鉴赏”、“饭店安全管理”以及酒店管理专业(智能化方向)相关专业课程为例,探讨移动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效果。就《主题餐厅鉴赏》课程而言,教師在点名方式上实现了移动新媒体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对传统点名方式进行创新,用微信签到墙点名,近100人的大班学生到达课堂扫码签到,极速通过,头像上墙,一目了然,突破了传统的点名方式,学生接受度低、教师对学生印象模糊的缺陷。就“饭店安全管理”课程而言,教师则通过“蓝墨云班课APP”丰富课堂环节的教学案例及相关教学资源,实现对课外团队作业更为细致、与时俱进的掌控,通过“摇一摇”功能实现课堂点名,提高了课堂教学环节的效率和有效性。对酒店管理专业(智能化方向)相关专业课程而言,则将“对分易”平台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评价、专业评价中来,实现对学生关于授课、课程设置方面的适时跟进,学生的意见、想法回归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学生需求的无缝对接。除此之外,将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融入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已成为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新技术的有益尝试。

2.2 移动新媒体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领域剖析

结合前述文献研究结论及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际做法,不难发现,开发课程微信公众号、课程微信群,借助复合型移动客户端及单一功能移动平台是目前移动新媒体运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领域与手段。就微信平台而言,订阅号推送的方式适合教学案例分享及学生思想、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方面面,平台的交互功能又方便了师生之间灵活的交流与跟进;课程微信群聊的方式方便课后复习与知识的巩固。就复合型移动平台而言,强大的功能使得课堂与课后上的方方面面都能够被兼顾到,从点名签到到教学反馈,教师均能够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把控,对于学生而言,一款APP解决诸多问题,操作也相对方便。就单一功能的移动平台而言,单项功能的专业性极强,如点名签到,依托新技术所带来的花样的增加使得教学环节吸引力增强,但同时会造成学生可能为了一门课程需要安装多款APP的现象发生。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基本均可实现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都存在课后耗时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加以监督的挑战(见表1)。

3 移动新媒体在运用于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原则

不管是何种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于课堂、课外教学活动中,需要平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坚持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导向原则。

(1)运用移动新媒体,需平衡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关系。随着移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认识到移动新媒体、新技术只是教学手段,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辅助用具,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运用移动新媒体,需平衡好课堂与课后的关系。以翻转课堂为理念的移动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意味着教师需要在课外做更多的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制作视频、设计课件、认真筹划课堂活动上。除此之外,教师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新挑战。

(3)运用移动新媒体,需平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整合和提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者,多项研究证实移动新媒体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实现碎片化学习,但由于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总体不强,运用移动新媒体开展学习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贯穿课堂、课后全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新技术给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仍然秉承传统教学信念,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将无法实现,只有在坚持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分析学情、设计课程与课堂活动、完善课后学习方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薇薇,苏颖宏.高职教育中新媒体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75-178.

[2] 陈萍.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困境及路径选择——以英语学习为例[J].职教论坛,2015(23):89-92.

[3] 丁薇.UMU平台下的新媒体高职英语教学评价[J].海外英语,2017(10):26-27.

[4] 甄银龙.新媒体环境下高职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研究[J].运动,2014(11):118-120.

[5] 周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7):135-136.

[6] 薛海,韩颖.“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6微”模式构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23-127.

[7] 陈伟.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05-106.

[8] 李荣胜.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6(17):18-22.

[9] 袁玖根,邢若南.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手机阅读调查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6(8):19-23.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