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民族文化教育研究

2018-07-25王小雪

科教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高职院校

王小雪

摘 要 民族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精髓和精华,孕育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气质。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对于民族文化的教育有着严重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侧重点在于技能,而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培养,高职课程几乎也很少涉猎民族文化方面。基于此,必须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以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传承 民族文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07

Abstract National culture is the quintessence and essence of China's 5000 years of history, nurtured the broad and profound tempera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re is a serious lack of education for ethnic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mainly shows that the emphasis is on skills, but lack of necessary cultural quality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are rarely involved in na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is, necessary curriculum reform must be carried ou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heritance; n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创新与传播,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民族文化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国家为何提出这样的计划?原因就在于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民族文化課程,长此以往,会严重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探索高职院校设置民族文化课程,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落实行动计划有着重要意义。

1 民族文化教育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深远意义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1]将民族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

1.1 实现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当前中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于发达国家,而且经验不足,需要大量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而国外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对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但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文化建设侧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中,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提倡企业文化而忽视民族文化,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会有所缺失,校园文化建设不完整。[2]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交点解决该问题。民族文化中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宝贵的思想财富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民族文化中爱国、人生信条、做人准则都是其精髓,同样也是企业文化之本,这些文化的精髓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民族文化可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也不例外。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建筑、生产工具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等。通过民族文化教育,学生可以深刻领悟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促进学生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至自身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言行中,实现自身的全面持续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2 民族文化教育现状

2.1 忽视民族文化教育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定位被不少院校误解为: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人才不需要民族文化教育,把教学的重心都集中在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上。然而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越是高职院校越应该加大对于民族文化的教育力度,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3]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不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2 课程结构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主要就是“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而且课程的课时数很少,甚至都不是必修课程。根据笔者拿到的教学计划中显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主要为专业导入与国防教育、实用英语、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职业生涯设计、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高等数学、体育与健康、应用文写作。其中素质教育一般由学生处和团委负责牵头设置,涵盖的比例小而且权重低,几乎都是选修课。[4]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内容求大求全,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各大高职院校没有具体的统一课程设置标准。学生对于开设这样的民族文化选修课程几乎没有热情,学生不重视,学校也不重视,授课教师也只是应付了事,学生不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水平也有待提高,难以很好地传授民族文化知识,这样的情况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上屡见不鲜。

2.3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民族文化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知识水平,然而由于教师本身忽视民族文化的知识积累和学校对民族文化的疏忽导致现阶段教师的文化素养无法胜任民族文化的教学工作。在高职院校中教授公共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自己对民族文化都是一知半解,更别提给学生讲授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了。再加上高职院校讲授公共课的教师本来就很少,要想一个教师从头到尾讲授民族文化的知识,势必会出现教师只讲他理解得较深刻的民族文化知识,而避开了不懂的或是一知半解的内容。现阶段民族文化课程的授课方式同样也需要作进一步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高职院校中民族文化教学改革策略

民族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从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到具体实施操作等各个层面。要改变高职院校中民族文化教育的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最终培养的人才不能仅仅像一部机器一样拥有各种实践技能,而是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素质的人。[5]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决策层清晰地认识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先培养人再提高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把民族文化的内容纳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当中,由学校的教务处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二级学院,将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彻底固定下来。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够实现人文素养和技能培育相结合,才能有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学校中的民族文化教育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两者共同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因此,需要教师自身大力提升自己的民族文化修養,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给予学生一个指明灯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也强调教师和学生应该要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教师是否对民族文化有着足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

高职教育的基础课——大学语文,有着专门的教学单元是鉴赏优秀作品。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情感、思想之后,跟学生一起探讨作品的内容,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体悟民族传统文化。并让传统文化不再简单地游离在生活之外,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3 丰富学生生活

在高职院校中若想要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还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第一,校内生活。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活动地点在校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在每学期开学的例会上,辅导员可以聘请相关学院的教师来给学生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团委可以经常组织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民族文化。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年跟传统文化有关的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多项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活动,以上这些校内生活都有利于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二,校外生活。除了校内生活之外,校外生活也是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途径。比如,民族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学校可以在节假日给学生布置有关饮食文化的作业,让他们通过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来了解民族文化的特征,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提升民族文化素养。

4 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生活的丰富这三个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民族文化情怀,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常晓军.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民俗文化角度解读长妈妈[J].语文教学通讯,2003(29):26-38.

[2] 陈小英.让语文课多一点文化底蕴[J].语文学习,2000(2):17-19.

[3] 赵小非.要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14):16-20.

[4]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5] 张杰.文学经典的流动与语文教材的擅变[J].中小学教材,2002(29):19-28.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传承高职院校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