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鲜活的数学思想“精彩”流淌

2018-07-24吕海霞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彩数学思想小学数学

吕海霞

摘 要:当前,数学教学提倡由注重传统的“知识掌握”转向“人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由以往的“双基”改成了“四基”,数学思想是学生“四基”体现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向学生渗透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思维能力,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善于学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083-02

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是数学中的明暗两线,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应挖掘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寻找其突破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展示其思维活动的过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割裂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联系,一味地讲解知识,而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深入理解,无法把握问题的实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局面,应立足教学内容的特点,不仅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还应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化思想,实现新知内化

转化思想,是研究数学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后续的知识往往是由前面知识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实现从未知领域向已知领域的迁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转化思想,获取新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分数加法:+=___,显然这是一道异分母加法,对学生来说,这是全新的知识内容。于是,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这道题目的结果。学生们进入了深思之中,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了分享:①将和都转化成小数,然后算出它们的结果。②通过折纸探索结果,先在纸上折出,然后涂色,再折出,涂上颜色,学生发现这张纸的被涂上了。还有学生将 和 变成了同分母分数进行相加。尽管学生们的计算方法不同,但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突破了新知,加快了新知内化的过程。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感悟转化的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符号化思想,激活学生思维

用符号化的语言(可以是字母、数字、图形等)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化思想,借助符号进行表述,可以让学生体验简洁之美,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符合思想的引入规律,不是杂乱的、无序的,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渗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符号的应用,引导学生探索符号化的模型,适应学习的需要。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1张桌子可坐6个人,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10人,三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14个人……现有50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运用机械、烦琐的方法,也可以算出结果,因为每增加一张桌子,就会比以前多坐4人,要求50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人,只需要連续加49个4便可。但这样的方法有些复杂,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什么式子能够将桌子与人数的关系表示出来?学生一时难以入手,也有学生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4”的影响,认为可以用a+4表示,但很快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对。于是,教师让学生思考增加的人数怎么表示,学生想到是(a-1)×4,然后加上第1张桌子的人数便可得出(a-1)×4+6,化简后是4a+2,从而表示出了规律。然后,学生们根据探索出的规律,算出了50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为:50×4+2=202人。

上述案例,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符号化思想融进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提高认知能力,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比较思想,凸显本质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知识点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可以将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寻找,从而让学生触及知识本质,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知识的特征,在后续的学习中,才不会产生混淆,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教师在屏幕中出示了这样的题目:36×25,让学生想办法算出结果,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和其他同学分享。有学生举手说,“这道题目很简单,可以运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最后的结果是900。”显然,这样的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但是不够简便,学生们想到了以下简便计算的方法:方法1:把36拆成6×6,然后用25×6得150,再算150×6,结果是900。方法2:把25拆成5×5,第1个5和36的积为180,再用所得的结果180×5,最后的结果为900。方法3:把25拆成20+5,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36×20得720,然后算36×5得180,然后相加,最后的结果为900。方法4:把36拆成4×9,4×25可以算出整数100,100×9的结果为900。方法5:把36拆成4×9, 25拆成5×5,则36×25=4×5×5×9=900。不难发现,学生们开动脑筋想到了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彰显了学生的智慧。但就此进入下一题,还不够深入,无法深化学生的思维。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笔算是最烦琐的算法,还需要借助草稿纸;方法5将原本两个数相乘,经历两次拆分,变成了四个数相乘,过程稍微烦琐了一些;其他算法,都灵活地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通过比较,可以灵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

上述案例,教师借助比较思想进行教学,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异同点,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数形结合思想,突破难点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有效的解题策略。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复杂、信息量大的数学题目,经常不能抓住题目的要领,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运用“形”的直观、形象,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帮助学生探寻到有效的解题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1、10、100,然后问学生,这3个数可以用等号进行连接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教师顺势在1的后面写上分米,在10的后面写上了厘米,在100的后面写上了毫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它们都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得到了0.1米、0.10米以及0.100米。但能否用等号进行连接,学生还不敢肯定。于是,教师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运用米尺,将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分别表示出来,学生发现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是相同的。教师再次运用米尺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得出“0.1米=0.10米=0.100米”,构建出了小数性质的模型。

上述案例,学生面对抽象、深奥的数学问题,无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没有将正确的结论直接呈现,而是引导学生画图,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运用图形表示出来,显得直观、简洁、明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避免学生在后续解答问题时,出现类似的情况。

总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有效工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香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科学大众,2017,(2).

[2]陈宜彬.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数学大世界,2018,(2).

猜你喜欢

精彩数学思想小学数学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