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

2018-07-24罗绪云

健康大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临床效果

罗绪云

【摘 要】目的:对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54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检查后,在发生器质性心脏病的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9例,冠心病23例,肺部疾病17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8例,高血脂症7例,甲亢4例,风心病2例。对所有患者监测后显示,阵发性房颤记录130次,0:00-6:00为发作的高峰期。结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对患者生命造成很大威胁,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24h对心房颤动进行监测,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可根据检查了解病因,有利于准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0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约占所有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有研究显示,其发病率约为0.4%-1%。房颤的发病因素复杂,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具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检查,了解房颤的严重程度和引起器质性心脏病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控制,减少对患者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本文选取54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54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7年3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能够积极配合此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能积极配合本次操作、有精神疾病和严重外伤的患者[1]。

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8例,26例,年龄范围58-82岁,平均年龄(65.5±3.5)岁,病程2-15个月,平均病程(6.5±1.5)个月。

1.2 方法

检查使用12导联具有同步性的动态心电图仪,对所选取的所有临床患者进行24h全天动态监测。

与此同时,要求患者在24h之内严格关注自身疾病的变化,当机体产生不适时应立即向医护人员反应,将全天24h分为四个相等的时间段,然后将所有监测到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人工分析,记录阵发性房颤起始和自动终止的时间,打印出12导联动态心电图[2]。

由专业的医师对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根据检查的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本计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值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 值检验,计算后若观察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则采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检查后患者的临床状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在发生器质性心脏病的同时会存在其他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患者29例,冠心病23例,肺部疾病17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8例,高血脂症7例,甲亢4例,风心病2例,因此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与上述疾病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2.2 分析临床患者在24h之内动态心电图的特征

对所有患者全天候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患者阵发性房颤一共记录了130次,所持续的时间为10s~79176s,平均持续时间为21h59min35s。0:00~6:00发作的次数最高,为60次,占46.15%;6:00~12:00发作次数为36次,占27.69%;12:00~18:00发作次数为19次,占14.61%;18:00~24:00发作次数为15次,占11.54%。

3 讨论

器质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发病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症状,而且容易引发较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有较大的影响[3]。阵发性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持续时间短暂,采用常规心电图则不易监测到患者短暂性的心房颤动情况,动态心电图则可以24h持续记录,是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最实用的无创技术。

心房颤动是多种电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的研究显示,自主神经张力变化对房颤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迷走神经介导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主要与心房肌不应期缩短和大折返环形成有关。交感神经介导的阵发性房颤与心房肌兴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及小折返环形成有关。

在临床上心电图诊断是观察房颤的主要手段,但是常规的心电图往往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难以监测,但是动态心电图则可以进行连续性的监测,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观察效果。

本文研究显示,通过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24h的检测,了解到患者在0:00~6:00发作的次数最高,且不同的疾病也会引起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房颤,因此对于房颤预防的关键在于0:00~6:00之间。而动态心电图的优点主要有:在动态心电图也叫为Holter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以24h不间断地对患者的心率進行监测,可以记录包括学习、工作、睡眠等任何状态下的心电图资料。

24h对患者进行检测还可以有效地记录和发现患者各种心律失常和ST-T异常的改变,同时能够定量地反映患者心肌缺血时间、程度 以及阵次等情况,对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较高,在24小时内动态心电图监测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达13%~50%[5]。同时在24h持续监测的情况下其技术也较为可靠、操作简便,不会造成损伤等,并且可以较好的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效果明显。由于动态心电图能够对阵发性房颤进行24h监测,可以记录短暂的房颤,从而有利于临床的判断,因此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较好。

综上所述,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对其进行较好的检查有助于临床的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24h的监测能够了解到患者房颤发生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王静.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25):84.

王笑蓉,鄂震.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67-68.

涂霁.120例房颤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03):200-203.

张权孝.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06):690-691.

马一鸣,卢喜烈.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05):346-347.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临床效果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