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据性研究综述

2018-07-24赵紫燕

魅力中国 2018年2期
关键词:态度

摘要:言据性主要是指说话人的知识来源及其态度的语言现象,它表达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语法据素(词性转换、前后缀等)和词汇据素(形容词、副词、固定搭配等),几乎所有语言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言据意义。近年来,语言的言据性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言据性的研究也从最初的描述其表达形式和分类到从不同研究领域探究其语言学功能。本文的目的在于综述目前国内外言据性研究的不同方向和视角,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言据性;信息来源;态度

语言的言据性是对信息来源及说话人态度进行说明的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对命题本身的可信性有影响,同时作者的主观性及态度也是一个关键点,因此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基于前者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本文从类型学、认知学、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言据性研究及其发展进行概述。

一、类型学角度

类型学角度研究发现,有些语言中据素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语言中据素是可有可无的。在北美印第安语中,言据性是个语法范畴,说话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用言据性明确标记出信息来源,而言据性也是不同于时态和情态的独立语法范畴。

但是,并非所有语言都有语法化的言据系统,如英语和汉语。在这些语言中,语言的言据性特征通常由词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标记,这些表达形式不仅标记信息来源而且包含说话者态度。

二、认知学角度

言据性的认知学角度研究相对比较新,但在理论和语篇研究中都取得一定成果。通过结合也取得了通過对比研究,Chafe(1986)发现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言据性使用的差异。Mushin(2001)也注意到据素使用中的认知处理,认为选择某种据素就是持有某种认知立场。Mushin的研究强调了说话者的主观认知过程在据素使用中的作用,为之后言据性语义和语用及身份立场研究奠定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也被用于言据性研究。樊青杰(2008)结合信息疆域理论研究汉语中说话者如何根据自己身份及特定情境选择合适的据素表达信息;利用视角空间理论框架并结合语料,徐婷(2008)认为据素可以用于构建空间并实现视角的四种表征形式;晋小涵(2013)结合语言主观性、交互主观性、构式语法及心智空间主要研究汉语中的感觉据素,指出汉语言据性背后的语法话、概念隐喻、词汇话认知机制以及文化的理据性,为汉语言据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结合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理论,陈征(2014)对英语辩论语体进行研究,表明说话者在语言中所使用的据素反映了他深层次的认知活动,同时也借用据素表达达到交流目标,并且通过对论辩语篇中言据性策略分析探讨在不同语境中如何提高作者观点信度和表达有效性(陈征,俞东明,2016)。

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可知,在一定语境下说话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选择使用某种据素是说话者主观意识的体现,这一过程离不开人的认知能力,因此在特定语境下相关据素的选择总会反映说话者的主观性。

三、语用学角度

语用学视角下的言据性研究从言据性的广义角度出发,言据性不仅表明信息来源,在特定语境下还具有别的功能及语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据素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不仅要考虑信息来源,说话者也要考虑具体的交流背景(Mushin,2001)。有时,为了礼貌或避免承担责任,说话者即使直接参与也会使用其他据素。

语用理论也初步被用于研究言据性。在关联理论框架下,Ifantidou(2001)通过两个问题阐释了据素的语用推理功能,据素是否是真实的语义,据素信息在交流中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他展示了相关性下听者期望和编码信息、相关语境下的假设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关系。语篇身份构建也用于言据性研究,杨林秀(2015)从言据性与作者的可信度、权威新和亲和力、尊重和责任三个方面展示了学术论文中言据性资源如何帮作者构建的学术身份。同样运用语用身份理论,郭亚东(2016)考察了具体交际情况下的言据策略使用,并认为说话人选择使用某种言据策略用于构建或突出某一身份是基于对此身份的认知以及当前语境判断动态作用的结果。言据性的语用学研究关注据素使用中语用因素的作用以及有意识的主观选择据素所产生的含义和效果,这也是探究不同据素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角度。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言据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从Halliday的社会功能角度研究言据性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许多学者已经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言据性进行了研究。广义上讲,对言据性现象的研究已经涉及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情态及人际隐喻方面,并从评价理论方面做出了一定阐释。

在此基础之上,房红梅(2005)指出言据性研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研究言据性现象方面是可以互补的,并探讨了言据性的本质和人际意义,作者突出强调言据性的人际功能,认为除了语气和情态系统外,及物性系统也可以体现人际意义。房红梅的研究从系统功能角度对言据性现象做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阐释,但她仅从理论角度对言据性进行分析。同样在系统功能学框架下,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杨林秀(2009)结合应用语言学的评价系统对比英语为母语的科研论文和中国学者的论文中言据性的人际功能,通过对比研究使学者们对言据性的功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基于评价理论,李璐(2010)讨论了学术语篇中言据性在建构态度、介入和分级系统时的评价功能,认为言据性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基于这些理论和语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从社会和功能角度对言据性进行了探索。

五、结论

言据性从被发现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到越来越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充分丰富了当今语言学的研究。言据性本身并不属于命题内容,而是命题之外用于表达说话人态度和立场的附加说明,对于探讨不同情况下说话者态度及其人际关系,并进一步揭示语言本质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对言据性的研究综述能够对将来的言据性研究有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征,2014,基于言据性的语篇可信性语用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4),:23-28。

[2]房红梅,2006,言据性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191-196。

作者简介:

赵紫燕(1991年—),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95’s态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我的“唇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重返八十年代复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