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
2018-07-24曾广丽郑惠泽
曾广丽 郑惠泽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服务;个性化教育;图书馆服务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利用上也应有所作为。文章简述了大数据的特征及带来的便利,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与院校各部门开展广泛的合作,构建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增强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下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5-0054-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大數据时代,信息资源层出不穷,新的信息种类和形式不断涌现,高校图书馆应高屋建瓴,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大数据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1 大数据的特征及带来的便利
1.1 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意味着海量信息的集结、整合、运算与分析。大数据拥有庞大的信息量,具有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同时还有无数信息交汇产生新的信息,能够挖掘数据的隐性价值。大数据有以下特点: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价值(Value)。
1.2 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大数据是互联网的必然产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如:节假日开车外出,人们可以借助大数据预测哪些时间和路段容易堵车,从而避开出行高峰和拥堵路段;高考填报志愿,人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未来的热门专业等;外出旅游,大数据可以预测机票价格走势。另外,气候预测、农业病虫害预警等都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就是一个大数据的世界,不管你是否关注大数据,也不管你是否承认,人们时时处处都在与大数据进行“亲密接触”。
2 纸质文献阅读量下滑,数字化阅读快速增长
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的变革。大数据的到来,使作为高校信息传递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也受到了影响,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笔者统计了三峡大学图书馆2012—2016年间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分别为:441,216册、388,667册、320,201册、262,702册、220,381册,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年下滑,4年共减少了50%以上。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1]。
3 高校图书馆应用大数据技术服务教学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本校师生,要为教师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参考服务,为学生提供为其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为学校教学部门提供学科发展趋势分析,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分析报告等。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这些服务,只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
3.1 运用大数据开展学科服务
3.1.1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开展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首先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加强与各院系(学科)在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资源建设、效果反馈、电子资源利用与评价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协调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及深层次的集成服务。同时,图书馆还应指派具有某种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深入学校的科研团队,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科研项目,便于及时掌握科研团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及使用情况,积极主动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监控组应密切关注学科发展态势,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控相关学科的科研动向,为科研团队提供全程信息服务,使科研人员随时都能清楚地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对科研项目做出调整和改进。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和针对性的用户培训工作,以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
3.1.2 建立学科服务网站,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国内外学科的相关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早就相继建立了学科服务平台。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导入LibGuides系统。LibGuides是美国SpringShare公司推出的学科导航软件,已被国外很多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工具。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学科服务平台,会使学科服务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在收集、统计、分析数据时更加便捷,对科研团队的服务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
3.2 基于大数据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
3.2.1 个性化教育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互联网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工作资源,因此基于大数据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也成为可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个性化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就体现了强调个体、尊重个体的思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身素质及学习水平,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弥补学生的劣势与不足,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传统教学只能依靠经验和感觉,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如把大数据引进现代教育,使个性化教育得到大数据的支持,教与学会更趋理性,更有针对性[2]。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发个性化教学系统,并建构大数据个性化教学平台,平台构建要考虑学习信息的采集、学习内容的分层、学习信息的反馈及分析等内容。大数据个性化教学平台要兼顾实用性、灵活性、方便性,本着简单易用的原则方便教师使用。
3.2.2 大数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高校图书馆运用大数据平台掌握学生的情况,可以不间断地追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甚至包括学生的情绪变化等[3],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各种数据。大数据教育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如:学生使用电子教科书,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可以从其阅读时间、阅读速度、做的眉批及尾注等方面分析他们的阅读行为。分析阅读时间可以知道他们是在早晨、中午、下午还是晚上进行阅读学习的;分析阅读速度可以知道他们是在精读、深读还是消遣性浅阅读;分析他们做的眉批及尾注可以了解他们的关注重点、表达能力、理解力及对阅读内容掌握的程度等。这些阅读行为信息会被毫无保留地反馈给大数据平台的管理者,后者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精准把握电子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并及时做出调整。这种双向反馈实时同步进行:教育的数据用来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分析得出的结果又用以指导教材内容的改进。
3.2.3 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平台应简单便捷。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平台系统能够自动为学生量身定制,推送满足其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大数据的介入使本来分散的动态学生数据能够进行有机整合,使个性化教学有了支撑。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系统给出的最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随时进行调整,为进一步完善个性化的教学提供支撑。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存储,使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保障,同时还会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3 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虽然早已出现,但鲜有利用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机遇,开发并利用好大数据,再加上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必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高校图书馆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微课、MOOC等精品课程领域,数据会更加丰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运用也会更加灵活,会得到更多学习者的青睐。近年来,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学生能够随意浏览、搜索各种数据库,大量用户的在线学习产生了海量的学习行为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4]。
3.4 开展大数据分析预测学科发展趋势,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高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需求不断调整增减的,怎样调整、如何增减,依据至关重要,而依据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科结构分析及专业分析,预测学科发展趋势,目前来说是最为科学合理的。
4 高校图书馆深化教学服务的几个因素
4.1 人才之需是当务之急
从事大数据开发与研究的图书馆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具有媒体制作、教学设计等能力,甚至具有生命科学、农林牧及土木水电等领域的知识。而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背景较狭窄。究其原因,一是精英人才不愿到图书馆来。二是高校图书馆也很难留住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国家“十三五”规划这一机遇,争取人才生存的大環境和政策,为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
4.2 技术服务是支撑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工作内容等都将发生改变。图书馆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主要是大数据平台的实现和分布式系统建构问题,包括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及存储系统等。大数据的开发技术Storm、Spark等也是难中之难。可喜的是,随着软件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大数据技术不再高不可攀,而且大多数软件是开源、可免费使用的。目前最流行的大数据平台是Hadoop,它的优点在于整合了硬件和开源软件,既可以把接收到的数据流输送到普通的存储盘,又能够为用户免费提供分析数据的工具。
4.3 合作是手段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大数据服务教学这一目标,单靠其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广开渠道,多方寻求合作。一是在学校内部开展合作,与各院系(如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等)、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教务处、校园卡管理中心等部门联合,可获得相关数据及技术上的帮助。二是加大高校图书馆间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间的联合,建立机构知识库联盟,在线开放目录、开发学术门户网站等,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建设。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寻求与IT行业的联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互惠共赢。
5 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崛起,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开拓进取,构建数据挖掘与分析体系,搭建大数据技术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教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全面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高方.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传媒,2015(8):80.
[2]中国网.大数据助力因材施教[EB/OL].[2016-03-24].http://media.china.com.cn/gdxw/2016-03-24/675225.html.
[3] 刘中宇,刘海良.基于大数据的云教学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18-21.
[4] 辛晖,李淑珍.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6(2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