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与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对比
2018-07-24郑燕清陈建霞庄海阳林建聪
郑燕清,陈建霞,庄海阳,林建聪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摄入大量乙醇,导致身体机能发生紊乱,并对肝脏及神经功能等均有严重损伤的疾病[1-2]。中毒后,会出现呼吸缓慢、心跳加快、脱水、昏睡等临床表现,可在短时间内诱发死亡,需及时予以抢救治疗,主要抢救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导尿、洗胃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3]。纳洛酮和纳美芬均为急性酒精中毒的常用治疗药物,且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二者的救治效果差异缺少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将2016年8月~2017年10月医院急诊收治的8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A组和C组,各44例。C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 16~62(34.99±6.92)岁;中毒前饮酒量 210~720(470.86±55.91)ml;A 组中,男 21 例,女 23 例,年龄47~77(35.77±6.01)岁;中毒前饮酒量 205~715(80.54±43.99)ml。两组的一般资料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伴昏睡、神经系统兴奋症状;(2)有强烈酒精气味的呕吐物或呼吸气味;(3)排除因其他因素(化学、药物)致昏迷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胃黏膜保护剂、维生素C、胰岛素、高渗糖等基础治疗。此外,A组给予盐酸纳洛酮(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9)治疗,根据患者的中毒程度调整给药量,对于昏迷昏睡期患者,先静脉注射0.8 mg,再将2 mg药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于共济失调期和兴奋期患者,先静脉注射0.4 mg,然后再将2 mg药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最大给药量为4 mg。C组给予盐酸纳美芬 (灵宝市豫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05)治疗,对于昏迷昏睡期患者,先静脉注射0.1 mg,再将0.2 mg药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于共济失调期和兴奋期患者,先静脉注射0.1 mg,再将0.1 mg药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最大给药量为1 mg。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治疗2 h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评定标准[4]:显效:意识恢复正常,脉搏、心率及血压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语言以及肢体功能均完全恢复;有效:意识恢复正常,脉搏、心率及血压值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但神情淡漠,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无效:患者仍处于昏迷、昏睡态,脉搏、心率及血压均低于正常范围,未恢复语言以及肢体功能。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 清醒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记录患者治疗后清醒时间(角膜反射恢复、神智转清时间)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包括意识恢复(呼之有回应)、语言(可清楚表达思想)以及肢体功能(关节、肌力活动自如)恢复时间]。
1.3.3 肝功能 在治疗后1和3 d,测定患者的血肌酸激酶(CK)、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 组(P<0.05,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清醒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C组的清醒时间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表 2)。
表2 两组清醒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h)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3)。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IU/L)
3 讨论
酒精属于亲神经物质,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急性酒精中毒会使患者的神经中枢受啡肽作用而兴奋,再由多巴胺与乙醛结合后而受抑制,直接影响呼吸功能,诱发呼吸衰竭[5-6]。发生该疾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包括酒精摄入时胃内是否有内容物,如有内容物,是否为脂肪性食物;患者本身胃肠功能情况以及自身转化酒精的能力等。该疾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凶险,属于内科急重症[7]。单纯的洗胃治疗疗效欠佳,需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调节内体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导尿等,尽可能缩短疗程,降低酒精对脑部神经功能的损伤,保障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8-9]。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可有效缓解酒精中毒时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但其药效维持时间短,在治疗过程中需反复、多次给药,对药物的用量难以有效掌握[10]。故为更好地治疗该疾病,减轻患者脑损伤程度,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案尤为关键。
纳美芬也是阿片受体拮抗剂,但相对于纳洛酮而言,纳美芬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及选择性,可短时间内对阿片类物质予以阻断,有效调控机体内分泌、呼吸以及神经等生理功能[11]。临床研究发现[3],将纳美芬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后,可在2 min内对阿片受体发生拮抗作用,5 min后颅内80%的阿片受体即被阻断,进而起到逆转酒精中毒的效果。且该药物内无激动阿片活性效果,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无抑制,相比纳洛酮治疗安全性更佳,可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清醒以及意识恢复。而纳洛酮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起效时间过短,反复给药的过程中,会对心肌造成一定损伤,治疗安全性差,且患者清醒时间长,疗效不佳[12]。本研究也发现,治疗后,C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且C组的清醒时间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A组(P<0.05)。提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美芬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行纳洛酮治疗。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纳美芬和纳洛酮对患者的肝脏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不会加重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纳美芬治疗,相对纳洛酮而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