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企业外包工的入厂安全培训
2018-07-24周国庆
周国庆
为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减轻企业管理负担,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会把外包项目作为自己的生产组成部分。这些外包项目大多是一些“苦、脏、累、险”的任务,作业环境一般较为恶劣。因此,外包工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外包工入厂安全培训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正)“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外包商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应对外包工开展“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可现状是,大多数外包商就是个“包工头”,根本没有能力组织开展入厂培训;发包企业又不把外包工作为自己员工或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培训,形成了“该管的没能力管,有能力的又不愿意管”的局面,导致外包工的“入厂安全教育”落空成为普遍现象。
为此,一些地方出台文件规定发包企业应对外包工开展培训工作,如《江苏省工贸行业企业外包项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苏安监〔2016〕146号)“第十一条 在进入现场作业前,发包单位应针对……对承包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较多发包企业为了逃避外包工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常会选择一些老弱病残的老工人担任培训老师,随便安排几个小时,播放几个事故案例或照本宣科一些安全知识读本,然后让外包工做一张试卷、做一个培训记录,来应付上面的检查,效果可想而知。长期以往,形成了“培训效果差——培训没有用——不重视培训——师资力量更差——培训效果更差……”的恶性循环。
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的认为外包工的作业相对单一,危险性较小,没有必要培训;有的认为外包工的作业即使有一些危险,但他们可能在其他发包企业已接受过培训,没有必要重复讲;有的认为这些外包工文化程度低,讲了也是白讲,没必要浪费人力、财力;还有的认为这些外包工懂得多了,动不动就维权会给企业带来麻烦,所以不愿开展培训。
外包工特点
文化素质低,常常无知无畏。因为生活条件相对好的、文化程度相对高的、掌握一定技能的人员一般都不愿从事“苦、脏、累、险”的体力工作,所以只有那些文化素质较低、技能较少的人员才会选择该类工作。边远地区相对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低,自然就成了这部分外包工的主要来源地。低技能低工价的人力市场规律,让这些急于改变命运的人选择了这些“苦、脏、累、险”的体力工作。
笔者所在企业的油漆、打磨这类工序,80%的人员都来自边远偏僻地区,一般都是小学及以下文化,掌握的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少之又少。这些人员听到“学习、培训、教育”的词语就会感到厌烦,认为这都属于太过“高、大、上”,自己只要凭苦力赚点钱就满足了。笔者通过入厂培训的课堂调查发现这些外包工大多不掌握安全基本知识,较多人的工作经历只有几年,加上事故的低概率特性,外包工中见过工亡事故的比例不足0.5%。他们不知道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无知无畏,基本上属于安全生产领域的“初生牛犊”。
流动性较大,容易一知半解。外包项目的特性决定了外包工工作的不稳定性。有时即使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但由于各企业或外包商之间工价的差异,外包工就有可能“跳槽”。在人力市场紧缺时,甚至一次经济考核也有可能造成“跳槽”,这是造成外包工流动性大的根本原因。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2015年至2017年外包工的年平均流动率接近100%,意味着较多外包工在企业平均工作时长只有几个月。
分包商人员入厂培训
笔者通过课堂调查还发现,由于流动性大,外包工有超过70%的人员有过其他企业工作经历,也接受过一些企业的培训。这部分外包工会感觉自己已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满瓶不动半瓶摇”,培训前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入厂培训是多此一举。由于一知半解,所以作业过程中,这些外包工往往“一说就懂,一做就错”。
做好外包工入厂安全培训的想法
1. 素质较高的师资力量既能增强培训效果,又可提升企业形象,为外包工的后续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心理角度分析,每个人刚到一个陌生环境都会产生焦虑、压力,需要有一个心理再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就是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该事物作出判断,后面的信息常常不如开始的信息重要、有价值。“入厂安全培训”是新进外包工接触发包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入厂安全培训老师的水平直接影响他们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最初判断,并产生定势效应。所以一堂高质量的入厂安全培训课可强化外包工对企业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外包工的后续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入厂培训的老师一定要选用那些业务知识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广,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安排企业QHSE部门负责人亲自讲课,这样可以把相关内容讲通、讲透,让外包工真正掌握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等基本知识,懂得企业主要危险源、应急预案和职业卫生防治措施,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自愿接受企业规章制度,为外包工后续管理奠定良好开端。
2. 培训内容要结合企业现状,做到学以致用。
各发包企业的最终产品有可能相同,但他们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象特征、生产设备设施、组织结构、作业工序、作业队伍、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各发包企业的危险源、应急预案等会有很大差别。所以,一套入厂安全培训教材“包打天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各发包企业可参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中生产经营单位新员工入厂教育的要求,讲授企业概况、主要危险源、职业病防治知识、规章制度、事故案例、应急预案等。只有结合自身特点编制的入厂安全培训教材才能做到“学以致用”,避免空洞乏味。可播放一些企业宣传片,介绍企业生产概况,展示企业发展突出成就和对社会重大贡献,宣传企业文化。通过这种培训,外包工会为这样优秀的企业服务感到自豪,对企业的生产、发展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转化为工作动力,心甘情愿的付出。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外包工对企业的全面了解,也有利于对企业的宣传,可谓一举两得。对危险源的理解,不少管理者有误区,认为只要工种相似,涉及的危险源就差不多,这是管理水平较低企业照搬其他企业危险源的主要原因。其实每个企业因地理位置、地质结构、厂区布置、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生产产品的不同,主要危险源都有较大差异。即使同一工种使用不同的工器具,在不同的作业环境,不同作业季节危险源都不同,这就是危险源识别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缘由。企业可结合同类危险源的事故案例讲解企业的主要危险源分布,让外包工真正感觉到危险源的危险所在;通过剖析生产现场事故的原因,让外包工感觉到危险就在身边,警醒他们时刻要保持警惕,让他们懂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对规章制度的讲解,可结合法律法规中明确的员工权利和义务、刑法对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罪的处罚以及“两高院”对安全生产事故罪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剖析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从而使外包工懂得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红线、危险作业的审批等规章制度重要性。这样,外包工既能感受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能感受到企业对外包工的人文关怀。
3. 针对外包工文化相对较低的特点,授课采用以下一些技巧。
(1)将普通百姓的生活经验融入安全基本知识。
与体感培训能够让受训者直观观察到作业的危险危害相比较,课堂讲授可能显得抽象、空洞、乏味。但通过增加一些授课技巧,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缺陷,有时效果还不会比体感培训逊色。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在社会活动中都会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堂讲授中,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经验去解释一些安全知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安全帽的使用周期。因安全帽性能不合格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并不鲜见。现实中,多数外包工不知道安全帽有使用周期的要求,常常为省下20元钱去捡一个旧安全帽佩戴,以应付发包企业检查。笔者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盆老化后抗冲击性能大幅降低的事例,去讲解安全帽为什么要设置使用周期的要求,工人们常会恍然大悟。这种生活经验,体感培训往往也难以直观展示。
案例2:易燃易爆场所小火星的危害。多数外包工都知道明火可能会造成火灾、爆炸,但对小火星的危害向来不以为意。笔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打火机、煤气灶的使用,讲解它们的点火过程,说明小火星在易燃易爆场所的危害;然后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去查找生产现场有哪些常见小火星。工人们在提示下,往往就能找到化纤冬衣静电火星,铁器撞击火星,石子碰擦火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这时,再讲解如何防范静电积聚放电火星、金属撞击火星、电路接触放电火星、强气流摩擦放电,工人一下子就理解了。
(2)安全基本知识多结合外包工身边的事例。
高空作业车操作培训
笔者通过多年的培训发现,工人们普遍感觉到离自己越近的事故,教育的意义越大,如:亲眼所见的事故比同工种发生的事故要强;同厂发生的事故比同行发生的事故要强;老乡发生的事故比其他人发生的事故要强。为此,笔者在课堂互动时,常让那些经历过事故的外包工讲解当时的事故经过。这些员工对事故场景都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叙述时情真意切。通过他们的口讲出来的事故案例,比教师们讲述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职业病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外包工因此不以为意。例如:笔者所在企业油漆作业较多,在日常作业过程中,常有油漆工不使用防毒面具现象。为增强他们的职业病防范意识,笔者让学员们回忆、搜索他们老家有没有老的油漆工。这些学员发现老家周围确实没有多少老的油漆工存在,会受到很大的触动。这时候,再讲解职业卫生知识大家就更容易接受了。
一些俗语、谚语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积累,道理也浅显易懂。课堂上常引用一些俗语、谚语,效果也不错。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以解释违章的危害;“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以解释规章制度的由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现场“5S”的基本要求;“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说明无知无畏的违章心理等等。
(3)课堂互动抓住外包工中“老同乡”这个关键人。
多数外包工都是在外工作时间较长的“同乡”带领出来或引荐工作的。这些“老同乡”相对见识要广一些,综合地域、宗族等诸多因素,容易获得外包工特有的信任,在这个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往往能一呼百应。“老同乡”的这种威信往往是别人难以取代的。课堂互动时,要与“老同乡”多互动,通过他们的口表达我们想要说的安全知识,往往收到“隔山打牛”的效果。
“苦、脏、累、险”的作业环境必然会带来较高的安全健康风险。为了切实保障外包工的生命健康权,发包企业应加强外包工的入厂安全培训工作,让外包工真正知晓发包企业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案。通过配置高素质的师资力量,设计实用的培训内容,辅以可行的授课技巧,一定能满足外包工的入厂安全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