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发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18-07-24张爱玲李明伟李德忠袁代树刘裕王海林
张爱玲 李明伟 李德忠 袁代树 刘裕 王海林
策划人语: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城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2017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8.1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8.52%,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一座城市可以拥有很多,但一定要拥有安全;一座城市可以没有很多,但一定不能没有安全。唯有安全发展,才会使城市生活更美好。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在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和问题。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8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6个方面、20条。《意见》的出台,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切关怀。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充分强调了城市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是对安全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特点的进一步认识和提升,也是贯彻和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本刊本期选取了部分城市在推进《意见》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采访了相关专家,为下一步推进安全发展城市创建提供借鉴。
城市安全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应有之意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已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保持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体现城市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刘文革,长期从事安全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他告诉本刊记者,安居乐业、平安幸福,特别是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意。
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接连发生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强烈冲击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也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刘文革告诉记者,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安全风险和问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安全风险。
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了大量安全风险。我国城镇化发展迅猛,早期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技防措施薄弱,无法满足安全需求,城中村、旧城区、旧工业区等场所建筑布局不合理;化工聚集区快速发展,生产储存装置日趋大型化,重大危险源密度高、数量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增大;消防基础设施落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狭窄,住宿、仓储、生产“三合一”场所多,火灾风险居高不下;早期建设的建(构)筑物、电梯等建设标准低、老化严重;部分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城市特有空间环境特征加大了安全风险。一些城市高层建筑林立,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8层以上、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有34.7万幢,百米以上超高层6000多幢,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城市市内交通发展迅速,高架桥、地上下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在建设和运营中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交通事故风险相对较大;城市地下包括燃气在内的各种管网纵横交错,高压、次高压燃气管道靠近人员、财产密集场所;有些城市处于自然灾害易发区,暴雨、台风等恶劣气象天气频发,对城市基础设施、生产生活设施可能造成重大破坏。
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创新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层出不穷,由于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缺失,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与此同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施,出现新的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在减少某些传统风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城市系统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人员财富高度密集、脆弱性不断增大,事故灾难的链式反应效应增强,灾害严重性增大;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对交通安全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院院长贺佑国(后左五)、副院长刘文革(后左四)在广东省出席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座谈会
管理水平和安全素质不高成为潜在安全风险。我国城市安全管理模式和人员安全素质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城市安全发展战略和规划还不够完善,日常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城市安全预防体系;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有完全落实,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导致事故多发;面对城市事故的特殊性及多样性,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应急准备与保障能力亟待加强;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安全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问题突出,数量庞大且流动频繁的外来人口,对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培养与稳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此外,广大市民的安全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也亟待提高。
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工作
刘文革告诉记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交通、工地和诸多社会环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无时无刻不在运转,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2018年初,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城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和任务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城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于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这一阶段目标。在第一阶段示范创建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不同城市的安全发展经验,形成完善的城市安全发展思路、方法和举措,将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全面铺开,并逐步向纵深推进。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相适应,《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安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同时,持续推进形成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带动周边、辐射县乡、惠及民生的安全发展型城市。
安全发展城市评价管理应加强顶层设计
安全发展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各方面,实现以安全为前提的社会发展。可通过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意见》提出,把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作为重要手段,从而推动城市管理机制创新,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刘文革表示,《意见》对开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由国务院安委会制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制定评价细则并组织按照评价细则定期对申报城市进行评价,以及组织开展复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拟定命名或撤销命名“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名单,报国务院安委会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安委会名义授牌或摘牌。
刘文革表示,借鉴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的经验做法,逐步厘清评价和管理的工作思路,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首先,明确工作方式,采取政府组织和监督管理、专家具体负责实施评价的方式。应建立包括安全理论政策法规、科技研发、基础设施、交通、消防、应急管理等专业的专家队伍,作为国家安全发展城市评价的技术支撑力量。其次,抓紧制订出台安全发展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明确工作方式、评价程序和组织形式,指导地方省市开展创建工作。最后,抓紧制订评价细则和工作手册,坚持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原则,明确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要点及标准,科学统一开展测评。
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应加强顶层设计
浙江杭州:打造安全发展之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如今更是整个浙江省的经济命脉,汇集了无数的资源。生活在这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如何进一步筑牢平安基石,构建安全发展的大格局,乃是杭州人民最迫切的诉求。
2013年,杭州市被国务院安委办列入首批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2018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及相关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接到这份新挑战后,杭州市组织专班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成立杭州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创建工作框架,细化任务清单
杭州市在认真梳理汇总前期创建试点工作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照《意见》要求,结合《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征求意见稿)》,在浙江省安科院大力支持下,制定了由城市安全源头治理、城市安全防控机制、城市安全监管效能、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等四个方面、共162条内容的创建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明确创建工作要求,完成时限等。
这162条清单任务充分结合了两办《意见》、国家评分标准与杭州市实际,体现了杭州特色。例如在“行业安全”中,有针对性地对杭州市各行业领域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如“总质量12吨以上营运重载货车及半挂牵引车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达100%”“全市分别有50个、180个在建工地通过省、市两级‘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考评验收积极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所辖中小学创建覆盖面达到100%”等。
为确保创建工作各项清单任务有效推进实施,所有这些清单任务都分解落实到了各个单位和部门。如“编制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涉及内容职责交叉很多,由市建委牵头,市规划局、市城管委等相关单位配合。对一些全新或者难以分配的工作任务,如“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则由安委办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落实。
打造五大平台,构筑安全大脑
梳理明晰、督促落实各职能部门城市安全运行管理职责,全面辨识评估城市安全风险并明确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充分借助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整合现有信息系统,集成建立统一的“城市安全大脑”,全面提高城市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技防水平,提升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
一是打造城市安全统筹管理平台。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实体化运作办公室,层层组织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区县(市)、示范街道(乡镇)、示范社区(村)的创建工作。同时进一步理清职责、理顺关系,消除城市运行的安全监管盲区。充分发挥好已经设立的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危化品矿山、职业病防治、旅游、特种设备、消防、燃气等8个安全工作专业委会的作用,更好地解决各个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完善专题会议、履职报告、考核通报、警示约谈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协同打造高效的城市安全统筹管理平台。
杭州市全面辨识评估城市安全风险并明确风险分级管控责任
二是打造城市风险管控专业支撑平台。建立完善城市安全管理专家库,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安科院和一些高等院校的战略协作,及时研究提出城市安全管理的一些对策建议。对全市6个主城区和2个开发区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编制城市安全风险白皮书,绘制城市安全风险分布四色图(红橙黄蓝),提出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并每年聘请专业机构对城市风险进行动态辨识,实行动态管控。
三是打造安全风险智能监测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城市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技防水平。发展智慧用电、智慧交通、智慧电梯、智慧工地等智慧安全项目建设。整合完善道路交通、建设施工、水电油气、危化矿山、桥梁隧道等城市运行现有信息系统,集成建立统一的综合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城市安全大脑”,对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城市生命线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控,预警分析,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四是打造城市安全宣传教育平台。进一步推进安全宣传教育“七进”活动。2018年3月,杭州市安监局会同市教育局,举行了安全知识“进学校”活动,为全市每一所小学、每一位学生送上了专门编印的《安全漫画知识手册》。此外,杭州市还将建设“1+15+X”体验式安全教育基地,“1”是指市级依托现有的咸亨国际应急装备中心(赛孚城),建立完善体验式安全教育基地,“15”指是每个区县(市)、开发区等都要结合实际建立适合本区域特点的体验式安全教育基地,“X”是指消防、交通、建设、特种设备等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行业领域,要建立专业的体验式教育基地。通过在全市建设形成一批集实景体验和避险操作为一体的多功能体验式安全教育基地,来增强全体市民的安全意识,掌握避险技能,夯实安全基础。
五是打造城市安全应急救援平台。应急救援是城市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以“官助企办”形式,强化建德、富阳矿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建德、大江东危险化学品专业骨干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建德危化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大江东产业聚集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富阳新登应急物资储备点“两主一辅”建设,努力形成应急物资储备全覆盖。完成应急救援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实现可视化异地指挥、科学调度应急资源、动态协调研判应急处置方案。目前全市已建成1支省级、4支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3个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站)。
摸清风险底数,聚焦八大领域
日前,杭州市集中开展了城市安全风险点、危险源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与此同时,该市还着力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加快构建城市安全发展保障体系。
经过全面的风险研判,杭州市根据“立足长远、重在治本、健全机制、夯实基础”的原则,扎实推进建设施工、地铁建设营运、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化矿山、特种设备、商贸旅游、城市运行等八大重点领域综合治理。
杭州市安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地铁建设运营领域风险比较大,到2020年,每年的在建总量、施工总量都是前十年的总和。”回想起十年前杭州市“11·15”地铁建设坍塌事故,正在施工的杭州市地铁湘湖站发生大面积坍塌,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教训犹在耳边。
另外,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综合管廊、千岛湖引水工程等重大项目,以及消防领域的“三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沿街商铺、高层楼宇、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也是安全监管的重点。
构筑平安基石,造福杭州市民
为扎实推进八大重点领域的治理工作,杭州市安委办制定了《杭州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重点领域安全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并要求各个重点领域牵头单位也制订本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从治本的角度,从技术、管理、设施、投入等各方面解决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以杭州市安委会名义统一印发了“1+8”攻坚行动方案。杭州市安监局制定《关于明确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五大平台建设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五大平台建设分管领导和牵头处室,要求各牵头处室加强与市级有关责任单位的沟通协调,认真制订相关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具体计划安排,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按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平台建设。
按照计划,杭州市到2020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6年下降4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6年下降55%,有效防范遏制社会影响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争创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四川成都:夯实基础,全面推进示范城市建设
2018年5月10日,国务委员王勇、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考察调研成都市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中心。国务委员王勇对成都市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四大系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成都市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科技兴安,以及大应急系统化方面很有基础,要求成都市“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数据兴安、信息化兴安、互联网兴安,把整个系统串成一片,为全国提供样本”。
信息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积极探索管控城市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办法措施。2017年,在全面对标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安全生产工作定位,将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健康和城市安全运行作为安全生产工作根本任务。从生产安全转向城市安全,积极探索建立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力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以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为核心,大力推进城市安全信息化建设。按照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要求,成都市先后制定了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明确了建设“一库四系统”和26个子系统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大力推进城市安全信息化建设。
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为提高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保障城市安全发展,成都市按照“总体规划、急用先行、分步实施”原则,大力推进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设置摄像头、气体探测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前端感知设备1.5万余个,对110个重大危险源在内的974家高危企业进行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分析和巡查。系统运行以来,成功发现重大隐患112项,处置氨气、氯气泄漏等重大险情22起,纳入监管的企业连续5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亡人事故。2017年,成都市又建成了危险化学品电子地图,采用红、橙、黄、蓝四色,在GIS地图上展示全市208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动态管控重点品种、生产工艺、危险源分布和周边安全状况,实现了危化品的分级分类在线监管。
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系统。根据国家关于相关行业的规定、规范和标准,创新编制了14个大类、39个小类的风险源分类及检查标准),通过市、区(市)县、乡镇(街道)、企业点对点的连接,解决了企业、部门和基层安全检查“查哪里”“如何查”的问题,实现了隐患排查、上报、整改、销号的全过程闭环管理。系统运行以来,已注册企业4.1万余家,辨识风险源3.1万余处并自动生成检查清单,自查自报自改隐患205万余项,隐患整改率达99.7%,为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了支持。
成都市将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健康和城市安全运行作为安全生产的根本任务
城市公共安全感知系统。针对城市建设发展和运行中面临的重大安全风险,成都市拓展建设了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比如:寺庙教堂监控系统,通过设置视频监控、传感器、消防等预警设备,实现对这类人员密集场所的燃气管网、消防设施、人流监测管控。该系统正积极向城市综合体、旅游景区景点、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拓展。市级有关行业部门还先后开发了地铁建设运营风险监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两客一危”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电梯公共服务、交通运行协调、建筑垃圾处置监管等信息化系统,持续延伸城市安全感知触角。对城市安全面临不断发展的风险,成都市又不断推进系统建设。
建设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构建了安全生产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库,以及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处置常识库,“一图式”展现全市安全生产应急专家、机构、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力量。先期完成了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伤害、蒸汽云爆炸、池火灾和有毒气体扩散四个模型,初步具备了先期研判、辅助决策和事后评估等功能。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和公共服务等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职业卫生预控服务系统,通过整合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申报、第三方机构检测体检和日常监管执法的信息数据,及时发布体检、监测、评价、申报、检查预警,目前接入用人单位6766家,发出预警近4万余次,有力提升了用人单位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卫生监管水平。建成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系统,以“职责清单+履职档案”的方式,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及其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地落实。开发建设监管监察业务系统,对行政权力进行流程控制,实现监管检查、事故调查等业务全网运行,强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开发建设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信息系统、安全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系统,切实为企业、基层、公众提供了便捷的安全生产服务。
学校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抓紧建设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平台。打造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全力推进城市整体安全风险评估。基本建立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10大重点行业、4大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分级,形成城市安全风险清单;建设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绘制“红、橙、蓝、绿”四色等级的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和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安全预控和应急管理能力。着力推动将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升级建设为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建设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平台。成都市作为全国安全生产大数据试点城市,拟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建设一个安全生产统一门户集成平台,进行业务系统整合,解决目前各业务系统用户不统一、管理分散、业务相对独立、数据无交互等问题,实现统一资源管理、统一组织机构和用户管理、统一认证、统一授权分级管理、内容集成;并着力在安全风险预测预警、隐患规律预测、事故规律挖掘、应急救援决策分析、重点行业领域形势研判、公众安全需求等16个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加强周期性、关联性分析,实现从经验决策向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
增强安全意识,从孩子抓起
标准化建设,提高推进公共领域安全水平
据悉,成都市针对商业商务楼宇和古镇、特色街区安全风险隐患突出的情况,在12个不同业态商业商务楼宇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试点。经过深入研究与反复摸索,2016年1月1日,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商业商务楼宇和古镇、特色街区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成都市商业商务楼宇安全管理标准化评定规范》和《成都市古镇和特色街区安全管理等级划分与评定》。其中,商业商务楼宇地方标准正在按照国家标委会要求,会同广州标院、成都标院,研究将地方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经过几年推广,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97个商业商务楼宇和11个古镇、特色街区通过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评定。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将基本完成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其他城市综合体逐步达标。同时,成都市还制定了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地方标准,正在研究制订医院、大型活动临时搭建工程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全面推进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
以安全社区为载体,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安全监管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公共安全的基石。成都市高度重视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工作,2009年率先在全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试点,从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予以大力推进。对整区建成国际、四川省安全社区的分别奖励80万元、50万元,对建成四川省安全社区的单位予以25万元补助。市财政先后投入4100余万元,撬动30亿元资金投入社区的公共安全治理。截至2017年底,成都市375个乡镇(街道)中备案成功省级安全社区243个;建成省级安全社区198个,国家级安全社区30个;覆盖下辖22个区(市)县。其中,锦江区建成西部首个以区为单位的国际安全社区和全国安全社区,金牛区、双流区、温江区等3个区以区为单位建成省级安全社区。与启动安全社区建设时相比,建设成功时各社区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平均下降了17.74%、51.62%。
以安全社区为载体,着力整治和优化社区环境
多年来,成都市始终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强化安全生产“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和抓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载体,坚持“全员参与、资源整合、持续改进”工作思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安全需求为抓手,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问题入手,不断整合辖区资源,培育社会组织,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大力开展安全社区的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整治和优化社区安全环境。对建成安全体验中心(馆)、安全文化广场每个予以最高30万元的补助,全市先后建成安全体验中心(馆)15个、安全文化广场100个、安全示范街150条、安全示范学校100个,建成了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通过安全社区建设在乡镇(街道)基本形成了“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持续改进”的基层安全社会治理新模式,社区软、硬件环境和居民安全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各类伤害持续下降,为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继往开来,绘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路线图
为了高效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成都市精心策划,制定了严密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发展线路图。成都市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总体思路非常明确,切实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和各类灾害为重点,科学规划成都市城市安全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安全发展源头治理、双重预控、精细监管、智慧兴安、社会共治、应急保障“六大行动”,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促进建立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奠定坚实的安全保障。
据悉,成都市规划到2020年,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事故总量逐年稳步下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升,其他影响城市发展的风险事件得到有效遏制,城市安全保障水平与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基本形成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到2035年,以市为单位整体建成“国际安全社区”,安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安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都市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安全发展典范城市,成为享誉中外的“安全之都”。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具体目标是打造“五个功能示范区”。即在“东进”区域,着力打造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示范区;在“南拓”区域,着力打造城市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区;在“中优”区域,着力打造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示范区;在“北改”区域,着力打造城市更新改造和高危行业安全监管示范区;在“西控”区域,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安全发展示范区。成都市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还要建立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即落地务实的制度标准体系、精细严密的安全监管体系、科学管用的双控体系 、运转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六大行动”,助推安全发展创建
实施源头治理行动。构筑城市安全规划体系,编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全专篇,严格制定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探索建立规划安评制度,实施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前评估论证。强化安全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大特勤消防站、小微型消防站建设。编制安全生产“禁限控”产业目录,实施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工程。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工程,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全面达标。
实施双重预控行动。在10个重点行业领域和4个城市生命线工程试点,利用2年时间完成城市整体安全风险评估,2018年底发布《高层建筑和商业商务楼宇安全白皮书》。建立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制定并落实了风险防控措施,实施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加强沿街建筑物、广告牌、灯箱和楼房外墙附着物、玻璃幕墙风险管控。建立人员密集场所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订全市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标准,2020年底全市重点行业(领域)所有企业进入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系统。
实施精细监管行动。完善城市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城市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明确城市管理各领域安全监管责任,理顺四个管委会、国际合作园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体制,落实新经济领域、新型燃料、城市无人机、餐饮场所和未纳入施工许可证管理的建设施工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推进城市安全监管法制化,加快出台《成都市安全生产条例》,大力实施城市安全管理标准化,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安全管理地方标准体系。增强城市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探索实行派驻执法、跨区域执法、委托执法或组建专职安全员队伍,加强和规范乡镇(街道)及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
实施智慧兴安行动。升级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2018年底前,力争建成全市22个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分中心,推进市级层面监管系统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城市安全大数据运用,着力在安全风险预测预警、隐患规律预测、事故规律挖掘、应急救援决策分析、重点行业领域形势研判、公众安全需求等16个方面开展应用,实现从经验决策向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科技创新激励奖励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高危行业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试点示范,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城市安全的融合发展。
实施社会共治行动。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开展第三方技术巡查,鼓励支持社会化服务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城市安全发展。建设基层公共安全体系,统筹规划村(社区)公共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持续实施安全社区民生工程,到2020年全市整体建成省级安全社区。提升市民安全文明素质,增强市民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进全国安全文化试点城市建设,建成“壹基金”——成都青少年防灾体验馆。
实施应急保障行动。健全城市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城市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城市安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政府预案与部门预案、企业预案、社区预案的衔接制度;健全多部门、多层级协同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处置机制,每月发布城市安全风险预警。加强城市安全应急设施建设,强化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的储备保障工作,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加快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成都基地、成都市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强安全专用技术和产品开发与服务模式创新,推进“成都安全谷”项目投运及发展,大力发展包括安全和应急救援业务相关的精细化、高品质的安全类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城市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制订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规划,整合社会应急资源,开展巨灾情景构建和“双盲”实战演练,加强城市安全相关的各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为基层发放相关安全生产装备
安全发展城市创建要精准发力
《意见》明确了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提高城市安全监管效能、强化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创建内容。那么如何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应突出哪些重点,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院长刘文革结合《评价细则征求意见稿》及测评要点,提出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
刘文革表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是防范城市安全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城乡规划法》中也明确要求,制订和实施城乡规划要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创建工作首先要满足制订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体现综合防灾和公共安全的要求,还要按照法规标准的要求,制订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洪规划、安全生产规划、消防规划、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等,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核、消防设计审核、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方面,重点要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布局科学合理,建设、运营和维护安全可靠。城市消防站数量、消防站等级、各消防站规模、装备情况、服务责任区面积,以及市政消火栓覆盖范围、覆盖率和天然水源消防取水点数量、取水设施配置情况要符合《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要求。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及铁路周边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以及中心城区铁路平交道口安全设施设置要符合《交通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要求,道路安全设施要正常运行,消防通道要符合设计标准。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严格治理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项目。在加快重点产业安全改造升级方面,创建工作要满足制订中心城区禁止和限制产业政策或产业目录,制订城区企业关停并转、退城入园的综合性支持政策,确定分批关闭、转产和搬迁企业名单并严格落实改造、搬迁、退出工作,以及制订年度退出转产工作方案和计划等方面要求。
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
对安全风险有效管控是城市安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刘文革说,按照《意见》要求,创建城市要建立城市安全风险定期评估制度,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订安全风险清单,明确风险管控责任部门,编制城市安全风险白皮书;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及应急管控制度和人员密集场所大客流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立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改评价制度,建立和落实施工作业前风险评估制度;对城市老旧房屋开展抗震鉴定、风险排查或震害预测工作,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经理人、楼长制度,明确和落实电梯使用、维护单位安全责任。在应急救援方面,创建城市要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支持社会救援力量、保证中小型企业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情况和避难场所标志明确、功能完备、维护及时。创建城市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制订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监管制度,构建动态管理数据库,实现在线监控;建立完善城市安全智能监控信息中心,实现城市地下燃气、供热、给水、排水、通信、供电、桥梁、电梯等安全智能监控系统;组织开展城市自然灾害监测探测排查活动,建立预测预警评估机制;建立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综合业务管理、风险隐患监测、预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和模拟演练等功能,以及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
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效能
刘文革认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健全和落实,是预防事故的基本保障。创建城市应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城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相关规定,明确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并建立责任清单,加强安全与应急资金投入,确保每年安全与应急资金投入占当年GDP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明确各类功能区安全监管机构,制订和落实加强基层执法力量的相关措施和制度办法,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落实执法用车和装备,并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范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行为的工作机制。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规标准,明确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设备,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查封、扣押、取缔和上限处罚等执法决定的适用情形、时限要求、执行责任,并建立工作衔接机制,对推诿或消极执行、拒绝执行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下达执法决定的部门可将有关情况提交行业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作出处理。
强化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刘文革说,创建城市应把实现城市安全发展建立在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坚实基础上。创建工作中要重点完成制订鼓励安全专业技术服务力量发展的政策,设立应急处置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和专项资金,推广使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等。创建工作要注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参与事故预防的作用,通过安全责任险开展事故预防工作,执行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建立“黑名单”企业情况采集、报送、会审、报批、推送、成效反馈、异议处理到移出的全过程工作机制。建立城市社区安全网格化工作体系,配备网格化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社区日常巡查、报告、整改工作。要大力提升市民安全素质和技能,实现创建工作共建共治共享,按照《安全生产法》《防震减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基本规范的通知》等,制作、播放安全相关的音像制品、公益广告,建设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场馆、文化长廊,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
创建安全发展城市的几个关键点
在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时,刘文革建议,各地要充分依靠地方党政的领导,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全市之力参与到创建过程中,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第一,必须紧紧依靠市党政的坚强领导。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必须要明确城市党委和政府是城市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市委市政府牵头主导下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按照《意见》要求,制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指定或组建专职工作机构和参与部门,明确总体要求、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举全市之力共同开展创建工作。
第二,必须加强政府各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城市安全发展涉及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涵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需要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作用,严格落实“三个必须”,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形成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所有城市都应坚持和贯彻安全发展理念。要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安全作为基础、前提和保障,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进步。用安全发展的理念去引领城市各项工作,用制度去为安全发展提供保障,把住安全关、质量关,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湖南省常德市召开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座谈会,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刘文革(右二)、湖南省安监局相关领导和常德市领导出席会议
第四,应调动全市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是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市民安全知识和技能,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素质、夯实生产经营单位和区域安全保障基础,才能有效解决影响城市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社会和群众力量参与服务监督工作,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身边的各类风险隐患,维护人民群众对城市安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五,创建安全发展城市需财政支持。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意见》中提出加强消防站点、水源等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快推进城区铁路平交道口立交化改造,加强矿产资源型城市塌(沉)陷区治理,加大城市安全运行设施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等强化安全基础、促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工作措施,均需要财政支持,特别是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产生的重大安全风险,消除或管控的过程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第六,注意防止短期型运动式创建思想。创建安全发展城市不是短时间内抢工期、赶进度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走捷径,搞短期型运动式的创建,必须要久久为功打好基础,既要注重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建设,也要注重市政设施配套的安全设施、重点产业安全改造升级、城市安全防控能力等方面的安全基础建设,以及全体市民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提升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创建过程真正成为城市安全运行能力水平提升的过程,使创建工作实实在在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