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胃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07-24曹明辉
曹明辉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20)
胃溃疡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按消化性溃疡的原则进行治疗,且临床用药较多,包括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本文就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可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比较,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暖气、返酸、灼热以及恶心、呕吐等,且均根据临床症状胃镜或X线钡餐等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排除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合并其它消化系统病变和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各30例。奥美拉唑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38.7±5.6)岁,溃疡直径3~12 cm,平均直径(5.9±1.2)cm;西咪替丁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0.8±5.6)岁,溃疡直径2~13 cm,平均直径(5.4±13)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奥美拉唑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10950086)口服治疗,剂量为20 mg/次,1次/d;西咪替丁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片(江西华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0007)口服治疗,剂量为400 mg/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6周,溃疡愈合后停止用药,并连续观察1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等情况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下见溃疡愈合,局部无明显红肿;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下溃疡基本愈合,局部轻度红肿;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下见溃疡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甚至加重,胃镜下见溃疡缩小不到50%,并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奥美拉唑组治疗总有效28例,西咪替丁组治疗总有效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奥美拉唑组仅1例(3.3%)发生便秘,西咪替丁组3例(10.0%)发生头痛、头晕、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奥美拉唑组复发2例(6.7%),西咪替丁组复发6例(20.0%),奥美拉唑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西咪替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胃溃疡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导致胃溃疡发病的因素众多,但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1],而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均是临床抗Hp治疗的常用药物,而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是两种的常用代表药物。 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也是最经典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其可选择性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2]。西咪替丁作为H2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可抑制由组胺、分肽胃泌素、胰岛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其浓度,而这些均是基础胃酸分泌[3],因此其与奥美拉唑抑制的是不同过程中的胃酸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分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因此奥美拉唑的抑酸能力强大,可有效而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4]。同时奥美拉唑不仅能抑制基础的胃酸分泌,还可抑制不受H2受体阻断剂应用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5-7]。因此与西咪替丁相比,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具有强效而持久的特点,同时从本研究结果证实,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的奥美拉唑组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给予西咪替丁治疗的西咪替丁组,且奥美拉唑组治疗痊愈后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小于西咪替丁组,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8]。
综上所述,与西咪替丁比较,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并能更好的降低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作为治疗胃溃疡患者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