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遗体捐献认知与意愿影响因素调查与对策*
2018-07-24张淑明张栩敏
张淑明 张 晶 张栩敏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018年3月31日是南京市首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据资料显示,2017年南京市器官捐献43人,遗体捐献190人。但是,这对于医疗研究的实践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经查阅遗体捐献相关论文,我们发现针对南京市遗体捐献项目的理论研究较少,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本项目以南京市为主要考察地区,分析南京市民对遗体捐献的认识情况和捐献意愿,发现南京市遗体捐献工作的不足和市民认知的局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填补南京市相关研究空白,从微观到宏观,为完善我国的遗体捐献相关政策制度做出一定贡献,推动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一、南京市民遗体捐赠认知与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及其统计分析
对南京市民予以随机问卷调查并加以统计分析,剔除无效问卷,探讨南京市民对遗体捐赠的认知与意愿情况,调查地点包括新街口、江宁及部分乡村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调查对象包括南京市常住人口、南京市在校大学生等。共派发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85.71%。调查数据采用SPSS2.0进行处理。
(一)南京市民遗体捐献的认知
1.对遗体捐献的基本内容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对遗体捐献相关知识很了解的被调查者仅占1%;比较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分别占21.67%和59%;18.33%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了解。在关于遗体捐献的流程和接受机构的知识方面的问题上,仅有0.67%的数据显示很了解,比较了解也仅有9.67%,56.6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太了解,明确表示不了解的占33%。
2.南京市民获得遗体捐献相关信息的途径
认知遗体捐献的途径的数据显示,以当前南京市民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水平来看,大众媒体是其主要的传播渠道,占到69%的比例,远高于了解途径中结果相同的学校和亲戚朋友的6.67%,此外,从社交媒体、书籍报刊其他中获得信息的分别占31.33%、24.67%和14%。
3.南京市民对于遗体捐献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300人中,16.33%的人对于遗体捐献行为非常认同,51.33%表示赞同,认为无所谓的占比24%,8.33%不赞同,此外,没有人选择很不赞同的选项。结果显示大多数市民倾向于认同这一行为,如表1所示。
(二)南京市民遗体捐献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从性别的角度分析,结果显示,经过X2检验(X2=2.712),这种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性别对于了解遗体捐献相关知识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从年龄的角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调查者对于遗体捐献了解度有增加的趋势,不了解度有下降的趋势,经过X2检验(X2=13.755),这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受教育程度分析,并未呈现出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而增加认识的趋势,且数据表明这种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职业角度分析,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公众团体领导者了解度更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作家等专业人员)和学生比职员(从事一般性事务工作的人员)更了解,这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南京市民遗体捐献意愿的调查结果,表示愿意在身后捐献遗体的被调查者共有15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当询问选择愿意的150人:“如果家属持反对意见,你将如何选择?”这一问题时,27人,占比1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放弃捐献。总人数的69.33%,104人选择了劝导家属接受自己的捐献意愿,仅有19人选择了坚持捐献,占总人数的12.67%。
在影响个人捐献意愿的因素中,选择传统文化观念的被调查者共115人,占总人数的38.33%。选择对接收站不够信任的受访者共有68人,占总人数的22.67%。脱离自身,站在更为客观的立场上,我们对受访者进行了“你认为当前遗体捐献事业受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传统观念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79.3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遗体捐献事业受到的最大阻碍在于传统观念。在统计量300人次的问卷中,共238人选择了该选项。第二大因素是家属情感,184人选择了该选项,占总人数的61.33%。当问到“如果您的亲戚朋友有意愿捐献遗体,您对此所持的态度及原因?”这一问题时,仅有31名受访者表示不赞成,表示无所谓的有83人,表示赞成的有186人。不少持着赞成和无所谓态度的受访者表示,捐献遗体是个人的选择,亲戚朋友无权干涉。这显示出南京市遗体捐献事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二、南京市民遗体捐赠认知与意愿的成因
(一)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捐赠给他人是对父母的不孝。晚辈捐赠已故长辈的遗体也是对长辈的不尊敬,使长辈不能“入土为安”。此外也有部分人希望自己能在死后保持身体的完整而不愿意捐献给他人。有些自愿捐献遗体的公民,即便在生前完整地填写了捐献资料并按程序完善了全部声明、公证等法律手续,去世后,其家属极可能不执行捐献人意愿。
(二)了解程度不足,遗体捐献相关知识匮乏
大多数南京市民对于遗体捐献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在本次调查中,有市民表达了捐献意愿,却并不了解南京市遗体捐献的流程和接受机构。因为对遗体捐献事业缺乏相应了解,不少市民对此闻之色变。了解程度不足,遗体捐献相关知识匮乏是影响南京市民遗体捐赠认知与意愿,阻碍南京市民遗体捐赠的重要因素。
(三)家属情感
许多潜在遗体捐献者担心身故后家人缺乏寄托哀思的方式,没有纪念死者的地点,家属在情感上将无法接受。站在家属的立场上,遗体接受机构如何对待故去的亲人是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他们担心进行遗体捐献的亲属是否能得到工作人员充分的尊重。家属情感由此成为阻碍南京市民遗体捐献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南京市民遗体捐赠事业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遗体捐献科学教育,破除传统落后观念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传统观念是影响南京市民遗体捐献意愿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受访者多集中在21-40岁的中青年人群(占比48.67%)、文化程度高(大专、本科及以上人群占比70.66%),但“落叶归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加大遗体捐献事业宣传力度,破除落后思想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组织机构应该在学校内加强死亡教育和科学教育,破除封建落后的观念。
(二)加大遗体捐献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捐献热情
如果市民缺乏对遗体捐献足够的了解,就谈不上加入捐献行列,进行捐献行为。要促进南京市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南京市应该利用好大众媒体这一工具,通过社交软件、电视等途径,传播相关知识。可以在学校开展线下讲座等活动,将遗体捐献的流程、接受机构、鼓励政策进行全方位讲解,引导市民正确认识遗体捐献。应该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方法,树立榜样力量,从而唤起市民的公民观念。
(三)注重人文关怀,平衡主体利益
为了防止“因捐获利”,出现器官买卖等违法行为,无偿捐献一直是遗体捐献的伦理准则。但在坚守医学伦理的同时,我们可以对捐献者适度给予人文关怀。遗体捐献事业中的主体主要有捐献者、捐献者家属、遗体接收方。当捐献者意愿与家属意愿相悖时、遗体组织对遗体的利用权及家属监督权之间冲突时、要平衡好三者的关系。可以参照无偿献血制度和天津市的做法,在遗体捐献者的直系亲属有器官使用需求时,将捐献者的贡献纳入排序考虑因素,并对家属治疗费用进行相应的减免。
表1 南京市民对遗体捐献的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