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某高校附属幼儿园为例
2018-07-24李亚玲
李亚玲
(深圳技术大学,广东 深圳 518118)
游戏是幼儿基本生活方式,而亲子游戏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游戏类型,翟丽江[1]和尹芳[2]认为亲子游戏是指幼儿与父母间的游戏行为,是基于感情基础的亲子双方互动的重要形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汝小美等[3-4]认为亲子游戏是以父母为主导以孩子为中心,在家庭中进行的亲子间相互配合交流且对亲子双方都有益的活动。以上诸多界定皆表明,亲子游戏是家庭成员间情感互动的重要形式。依据亲子游戏特性的差异,其类型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5]。研究发现,亲子游戏有助于儿童发展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拓宽视野[6]。亦可以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技巧的提升[7]。同时在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上也有帮助[8]。
研究样本多源于国外和中国相对发达城市,作为家庭教育开展相对滞后的中国,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家长是如何看待亲子游戏价值,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怎样?本研究期望一探究竟。
一、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随机选取新乡市某高校附属幼儿园161组家庭,其中父亲52人(占总数的32.3%)、母亲100人(占总数的62.1%)、祖父母或外祖父母9人(占总数的5.6%),
(二)工具
尹芳、刘媛等编制的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调查问卷。
(三)施测过程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现场发放现场收回,收回173份,回收率87%,其中剔除无效问卷12份后,有效问卷161份。此外,随机对部分家长访谈,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处理。
二、结果
(一)幼儿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
表1 幼儿年龄及性别分布
表2 幼儿父母学历结构
表1显示,接受调查的家庭中,其幼儿的各年龄段的人数基本一致,性别比例分布较为平均。表2表明,幼儿父亲和母亲学历分布状况较为一致,在322位父母中,其中父母亲的本科(含专科)的人数都是最高的,都高于其他学历水平,分别是49.7%和44.1%。其次是幼儿父母的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占了29.2%、40.4%。这也符合某高校附属幼儿园的现实。
(二)幼儿父母在家庭亲子游戏开展中的基本特点
表3可看,97.5%的父母经常和孩子开展家庭亲子游戏,且19.9%的家长能立刻满足孩子的游戏要求。78.9%的家长延迟满足孩子要求。这说明绝大多数(98.1%)家长认可亲子游戏的积极作用。
表4结果表明,家长对家庭亲子游戏的理解较为科学,有42.2%的家长选择了“父亲或者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有52.2%的家长选择了“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游戏”。
表3 家长对家庭亲子游戏的态度
表4 家长对家庭亲子游戏的理解
表5 父母文化程度对亲子游戏场地选择的影响
表6 父母闲暇时间与亲子游戏开展情况
从本次调查表5结果来看,18%的家长在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39.1%的家长选择家中,32.3%的家长选择户外,10.6%的家长三种场合均有涉及。家长的学历对亲子游戏场地的选择影响显著。
表6中可见,在工作日闲暇时间父母在开展亲子游戏的频次存在显著差异(P=0.001<0.05),而在周末节假日闲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86>0.05)。
表7 亲子游戏开展的频次以及持续时间
表7的结果显示,在亲子游戏开展频次上,46.6%的家长选择一周开展1-2次,31.1%的家长每周开展3-4次,每天都开展有18.6%,同时3.7%的家长几乎不开展。在亲子游戏每次开展持续时间上,49%的家长每次亲子游戏开展30分钟-1小时,持续30分钟以内的家长占45.3%,只有5.6%家长开展持续时间会在一小时以上。
表8 家长扮演的角色的情况
表9 不同学历的家长在亲子游戏扮演角色的选择
表10 幼儿是否愿意同父母游戏(幼儿态度)
根据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参与情况的不同,分为参与者和非参与者。参与者有根据参与的程度进行了分类分为玩伴、指导者。非参与者根据对幼儿的关注情况进行分类分为观察者、无关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作为玩伴或者指导者参与到亲子游戏的家长有84.8%,没有参与到亲子游戏的家长有14.6%,且家长在亲子游戏的扮演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上存在文化程度差异。
(三)幼儿在亲子游戏中的基本特点
从表10可以看出,97.5%的幼儿很愿意同父母游戏。同时,最喜欢与父母玩的幼儿的比例远远大于与其他人群玩的幼儿比例。
表11 幼儿扮演角色情况
表12 幼儿性别对在亲子游戏中扮演角色选择的影响
表13 幼儿的年龄对其扮演角色的选择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45.1%幼儿在亲子游戏中选择扮演玩伴角色,而扮演指挥者、学习者和破坏者的分别占29.6%、17.5%和5.8%。幼儿在玩伴和破坏者角色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对幼儿学习者角色选择存在影响。
表14 幼儿性别对游戏类型选择影响
调查发现,亲子游戏类型多样化,包括体育、角色、智力、表演、音乐和结构游戏等。在体育类和表演游戏上存在性别差异。
表15 亲子游戏结束情况
表15表明,有36%的家长是在孩子玩累后,结束游戏,并不会主动提出结束,有26.7%的家长会等孩子主动提出结束游戏时才会结束游戏,总体来说,62.7%的亲子游戏是以孩子为主导。而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占主导地位的比例仅占总数的36.6%。这说明本次调研的父母,其亲子关系相对民主平等。
三、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以某高校附属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其家庭亲子游戏的开展情况。
第一,被调查的幼儿家长对家庭亲子游戏态度积极,经常开展家庭亲子游戏以及及时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与父母较高文化程度、较多持民主开放的育儿观念有关[9]。本次接受调查的幼儿父母,其文化程度都较高,知识结构相对更丰富,对事物认识更全面科学,亲子游戏理解相对合理,亲子关系相对融洽平等,在游戏中幼儿也更加主体性。
亲子游戏场地选择多样灵活,随着父母学历的升高,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在家里开展亲子游戏,减少户外的场地选择。这可能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一般学历越高的家长,生活的主要场地是在室内,趋向于安静,这进而会影响到开展亲子游戏场地的选择。
在工作日,随着闲暇时间的减少,游戏的频率随之降低,从“总是”到“偶尔”甚至“从不”,说明时间因素是开展游戏的先决条件。
在亲子游戏开展频次和持续时间上,本此调查的结果与其他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9-10]。
第二,被调查的幼儿一直愿意和父母玩耍,说明父母是孩子愿意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对象。幼儿在玩伴和破坏者角色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在体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这与男孩子攻击性相对强一些,女孩子相对文静的性别差异有关。幼儿在学习者的选择上存在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更多地选择学习者角色,这可能与父母的引导有关。家长一般会将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不会太认同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方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父母也会引导孩子多从学习的角度参与到游戏中。这说明即使是高学历的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游戏的内涵,他们所谓的学习就是读书写字,即家长的游戏观念还不成熟、不完善[2]。
感谢:河南科技学院2017届学前教育专业陈哲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