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进行I期心脏康复的效果
2018-07-24宋丽萍汪晓艳
宋丽萍 汪晓艳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之一。PCI术后控制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康复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二级预防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因此,运动康复及二级预防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已成为PCI术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2]。中国PCI术后康复仍处于起步阶段,广大介入医师的关注重点仍是发病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对运动康复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2]。本研究旨在观察对PCI患者实施I期康复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入院后行PCI,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②PCI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排除标准:①术后因故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②合并严重其他终末期疾病者;③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造成长期卧床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所有入选病例按照入选顺序进行编号,用抽签的方式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试验组实施I期心脏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男性18人,女性13人,年龄(62.6±13.7)岁;试验组男性16人,女性15人,年龄(63.5±1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措施
1.2.1 对照组干预方案 对照组患者按照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要求其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不监测运动强度。出院前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休息与活动指导等,出院后1周内电话随访1次。
1.2.2 试验组干预方案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I期康复。①运动康复:时间为患者出院前2周内,病情稳定者入院24 h内开始,不稳定者延迟3~7 d。运动康复选择时机:8 h内无新发或再发胸痛、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期征兆、无新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无进一步升高、安静时心率<110次/分、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需在医护人员监护下运动。运动训练步骤:第1天,被动运动,缓慢翻身、坐起;床边椅子坐立、床边坐便;第2天,床边坐位热身、床旁行走;第3天,床旁站立热身,大厅行走5~10 min, 2~3次/天;第4天,站立热身,大厅行走5~10 min, 3~4次/天,上1层楼梯,坐位淋浴。运动注意事项:穿着宽松、舒适、通气、吸水性好的衣服;运动前后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运动后不易立即洗热水澡,以防血管扩张,出现头晕等不适,可先用毛巾擦干汗,休息15 min后再沐浴。每阶段运动康复前测量患者脉搏/心率、呼吸、血压,并记录。适量运动的主要标志:运动后无持续疲劳感,轻度出汗,感觉舒适;呼吸稍快,但不影响对话;心率较运动前增加约20次/分,收缩压较运动前增加10~40 mmHg。脉搏不增加或增加过小提示运动量不足,需调整运动量。运动康复过程中患者如出现心慌、气促、胸闷、胸痛等不适,需立即终止运动,协助其休息。锻炼后患者如出现持续疲劳感,休息6~8 min后心率、血压不能恢复到运动前状态者,活动量需酌情减少。②心理康复、饮食指导、服药指导、戒烟宣教按参考文献[3-9]进行。出院前进行Ⅱ期康复调查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护士将定期随访。
1.3 评定方法及评定工具
1.3.1 日常生活功能评估表 该量表[10]共10个条目,包括进餐、穿衣、洗澡、修饰、可控制大便、可控制小便、入厕、床旁椅转移、上下楼梯、平地行走45 m。总分100分,20分以下为残疾;21~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41~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大帮助才能完成;61~99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要一定帮助;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良好,不需要他人帮助。该项调查评估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完成,用以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3.2 6 min步行试验法 在病区走廊平直地面标记50 m的距离,检测患者6 min内步行的距离[11]。该项评估在患者出院前完成,用以评价患者有氧运动能力。
1.3.3 抑郁自评表 抑郁自评表[12]共20个条目,包括忧郁、睡眠障碍、无用感、能力减退等。该项评估在患者出院前完成,用以评价患者心理状态。
1.3.4 服药正确性及便捷性问卷 服药正确性及便捷性调查为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包含以下内容。患者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患者服药正确性及便捷性:①是否按时服药;②有无漏服现象;③药物剂量是否正确;④是否感到服药很方便;⑤是否认为药物种类繁多,感觉每天服药成为一种生活负担。第1~4题选项:A完全能,B经常能,C有时能,D做不到;第5题选项:A从未感觉到,B偶尔感觉是的,C 经常感觉是的,D一直感觉是的。A、B、C、D四项依次为4、3、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服药正确性越高,服药方法越便捷。该项调查评估均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完成,用以评价患者的用药正确性。
2 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自理能力良好,不依懒于他人。 6 min步行试验: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P<0.05),且未出现疲劳感及胸痛等症状。抑郁自评:试验组患者在“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我的生活很有意义”等调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服药的便捷性及正确性:试验组患者在服药的便捷性和正确性测评得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CI术后相关评估结果比较
3 讨论
PCI术后进行康复运动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等,提高生活质量,已有多个国家和国际指南推荐PCI术后患者参与康复运动[2]。临床一般将心脏康复分为三期,即Ⅰ期康复(院内康复)、Ⅱ期康复(门诊康复)、Ⅲ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本研究中试验组的31位患者实施I期康复措施,在实施I期康复过程中,根据运动前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运动,监测运动强度及运动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本研究中使用日常生活功能表评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试验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上下楼梯、平地行走45 m项目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洗澡、修饰、可控制大小便、入厕、床旁椅转移等项目上与对照组得分持平。结合6 min步行试验,结果提示I期运动康复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有氧运动能力。但是由于调查样本量小,文中未能将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中的10个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PCI术后患者口服药物种类较多,患者普遍认为服药种类多、剂量复杂,容易遗漏。本研究中实施的摆药法后,试验组患者的服药正确性、便捷性优于对照组。
刘雯等[13]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发病前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院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故在患病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控制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Ⅰ期康复的试验组患者,责任护士注重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实施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积极影响,通过抑郁评分,显示试验组患者对自身疾病康复的自信心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认为PCI术患者实施I期康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氧运动能力、出院服药的正确性及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康复的自信心。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是长期、持续的过程,目的为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Ⅰ期康复仅仅是康复的起始阶段,为Ⅱ期、Ⅲ期康复奠定基础。良好的康复收益仍需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进行Ⅱ期、Ⅲ期康复,需要跟进追踪调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