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世界对曾纪泽经世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研究
2018-07-23范丽娜李金姝
范丽娜 李金姝
摘 要:作为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从小就受到湖湘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继郭嵩焘之后出使英、法两国,建树颇多,其在外交方面的成就,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中外人士的称赞。英语世界对于曾纪泽经世外交思想的研究发轫于19世纪末,百年来一直延续不断,对此进行归纳和整理,不仅能拓宽本领域的研究维度,也能借鉴“他者”的眼光,重新自我定位,在完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寻求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语世界;曾纪泽;经世外交
0 引言
经世致用思想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中居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其内涵就是强调文化学术的实用性。湖湘经世致用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从南宋开始,又跟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它继承和发扬了理学的优秀文化传统,如讲入世,重躬行,通变化,讲“修齐治平”,从个人修养入手,直到经邦济世,以经义作为治理国家和改良社会之根本。主张经邦济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单纯舞文弄墨。曾国藩承继了湖湘理学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曾纪泽深受家父影响,其经世外交思想和实践名扬海外,不少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初使海外
曾纪泽继郭嵩焘出使英法的任命发表后,各国驻华使节和在华外人的反应都极好。美国署公使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在光绪四年十二月十四日(1978年12月5日)致国务卿依法茨(John M. Evarts)的报告中,称赞曾纪泽受命出使是最适宜的一项选择,对于未来的中外关系,必有良好的效果。①当时的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W. A. P. Martin)也说曾氏外表随和,体格羸弱,但性格和胆略,都极稳定而卓越。粗通英文,对外交事业,极有助益。②法使白罗呢在他受任后,专程拜访,谈叙甚欢。③英国《北华捷报》认为:“曾侯之被派使英,实为最佳人选,可望他在此职位上表达他个人的善意与才能;可以预料,他将能成功地应付未来的难题。”另又有社评表示:“曾侯承其先父余荫,又通习英国的语文,其出使英国,自将受到最亲切的欢迎。”
2 学习近代外交知识
曾纪泽在青年时期一直跟在曾国藩身边,目睹了父亲与太平天国作战和兴办洋务的始末。在惊羡洋人器物之利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吸收和学习了西洋文化与科学,再加上他专注心力研读经世致用的典籍,博览群书,广求近代的世界知识,用经世致用思想指导他出使英法,与英俄谈判立约及回国后兴办洋务的实践中。英语世界对曾纪泽的外交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曾纪泽的英语能力;第二,曾纪泽对西洋文化的认同、学习和借鉴。
2.1 语言能力
近代国人初学英语,是为了贸易往来,通商口岸通事买办是为中国近代最先学习英语的人士。到了同治年间,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州同文馆开始教习英语。曾纪泽早在随父驻两江总督任所期间(1865年),初识英人马格里,渐渐开始学习英语,成为世家大员子弟中学习英语的第一人。后与常胜军统将英国人戈登(Charles G Gordon)结为好友,已能用中国句法的洋泾浜英文(Bakoo English or Pigeon English)。不过,当时他的英文程度实在不高,据马格里说,只是一知半解(Asmattering of English)而已。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曾纪泽晋京陛见,承袭侯爵,与英使馆汉文正使梅辉立(W.S.F. Mayers)、副使壁利南(Byron Brenan)、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德贞(John Dudgeon)及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W. A. P. Martin)交往,除互相研习中英语言文字外,也经常商讨中西学术。在驻外的7年时间内,曾纪泽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英法回国之前,用英语写作了《中国先睡后醒论》(China, 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这篇文章发表在1887年一月号《亚洲季刊》(The Asiatic Quarterly Review),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除了孜孜不倦地学习英语外,曾纪泽在使西的舟行途中,向原任法国驻华使馆翻译官法兰亭(H. Frandin)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法语,后来在议定《伊犁条约》时已有一定的法文基础,并能运用一些普通的法语会话。
2.2 对西方知识的吸收
曾纪泽早在学习英语之前,就对西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年接触洋务,不时参观金陵制造局的设备和工作,居室中也堆满了各种近代西洋器物,甚至对西式菜肴也很爱好,家中常有专人烹调。对于近代国际政治的知识也早就注意研讨,对于西方历史、地理、政治制度及工业技术都有研究。更是对挚友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律例》有深入了解。如果说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是从31岁自学英语开始的,那么借着学习英语,他也渐渐熟悉西人的思考方式和处世哲学,以至于后来提出“均势外交”,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平衡外交,为我所用,最终在中俄《伊犁条约》谈判中“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实”,“为中国不流血的外交胜利,开创先例”。
3 结语
曾纪泽作为晚清第二位出使英、法的湖湘籍大使(郭嵩焘为第一任),在外交过程中一直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而讲入世、重躬行、通变化,对于中国固有文化的坚定信心,使他在中外关系处理上以预筹妥善的对策,运用武力与外交密切配合,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被譽为“中国近代派遣到外国的最成功的一个外交家”。
注释:①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89,No.104, Holcombe to Evarts,Dec.5,1878。
②W.A.P.Martin,A Cycle of Cathay,pp. 364-365。
③曾纪泽,使西日记,第3-4页。
作者简介:范丽娜(1981—),女,湖南常德人,博士生,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