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在线教育不均化现象与成因分析

2018-07-23陈华燕王远

艺术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长尾理论在线教育互联网

陈华燕 王远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在线教育平台不仅拓宽了学习渠道,降低了学习成本,而且满足了教育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于在线教育平台,即“头部课程”(热门课程)和“尾部课程”(冷门课程)在选课人数上差异巨大的情况愈演愈烈。因此,本文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长尾理论研究视角入手,运用文献资料、系统抽样、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课程的客观性质、主观的从众心理、互联网的硬性限制这三个方面分析成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启示。

关键词:在线教育;长尾理论;教育大众化;教育均衡化;互联网

0 引言

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教授提出MOOC概念(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通常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MOOC在全球迅速兴起,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供应商兴起;2013年是中国的“MOOC元年”,各大高校加入MOOC建设,陆续上线了很多知名的MOOC平台,如学堂在线、MOOC学院、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好大学在线、UOOC优课联盟等,除此之外还有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

经研究,笔者发现在线课程存在热门课程和冷门课程明显分化的现象,在2004年美国著名的《前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长尾理论之前,大众对互联网的探索集中在规模效应和边际成本方面。因此本文以长尾理论为切入点,针对在线课程选课人数差异巨大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四大在线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优课联盟)的选课人数进行分析,探索在线教育不均化的现象及成因。

1 长尾理论的定义及核心理念

2004年,美国著名的《前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了长尾理论,“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长尾产品和市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一个没有货架空间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互联网时代,理论上人们能接触到成千上万的资讯,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最终都会分成“头部产品”与“尾部产品”。结合网站、社群等算法推荐后,“头部”与“尾部”更是千差万别,热门的“头部课程”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青睐,冷门的“尾部课程”躺在曲线的尾巴上无人问津。

2 研究方法与样本特点

2.1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统计学中机械抽样法的有序系统抽样,具体是指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第一个样本单元(或称为随机起点),再顺序抽取其余的样本单元,其中总体单位排列的顺序与所要研究的标志有直接关系。即根据本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四大在线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优课联盟)选课人数为标志,从高到低进行等距排列。其中,为了突出样本的代表性,本论文直接以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为第一个样本单元,其次根据各大平台具体课程数量进行等距抽样。最后通过数据对比与分析,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2.2 研究样本

在有序系统抽样研究方法下,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大学MOOC”共有1796门在线课程。按照选课人数的排名,以100为间距进行等距排列,第一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192760人的“高等数学(一)”,第二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19372人的“手把手教你心理咨询:谈话的艺术”,第三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12595人的“英语短篇小说”,第四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9184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6182人的“艺术导论”,第六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5146人的“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如此类推,第十七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485人的“临床细胞治疗学”;同理,“学堂在线”共有1601门在线课程,以100为间距等距排列,第一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544000人的“生活英语听说”,第二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58000人的“大数据科学与应用系列讲座”,第十一个样本单元是选课人数为24人的“工程伦理”。

2.3 样本特点

基于以上四个在线教育平台选课人数的样本,汇总得出相应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曲线均拖着长长的尾巴。以优课联盟为例,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是“走进性科学”,累计选课人数为15982人;选课人数排名第50的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选课人数仅为1851人;选课人数排名第300的课程是“智能控制导论”,选课人数不到10人;除去排名第一的课程的选课人数,等距抽样的所有課程选课人数总和为3282人,也就是说排名第一课程的选课人数是其他等距抽样课程的选课人数的5倍左右,可见头部课程选课人数与尾部课程选课人数差异巨大。

3 成因分析

不难看出,从所属学科的性质来看,实用类课程是“头部”,通识类课程是“尾部”;从选课人数的多寡来看,热门课程是“头部”,冷门课程是“尾部”。下文将从课程性质、从众心理、互联网这三个角度对该“长尾现象”进行分析。

3.1 客观的课程性质

据调查,在线教育平台头部的课程几乎均为实用类的课程,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头部20门课程为例,其中实用类课程比例超过80%。事实上,“重理轻文”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实用类课程占据了在线教育平台的大半江山。

1950年4月,教育部提出《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学习苏联模式,由此拉开我国“重理轻文”的序幕;1988年6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民间更是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流传。之后,2017年,国家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高教40条)指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可见,国家从政策层面已经加大了全面发展的力度。然而时至今日,被我们寄予厚望的“促进均衡化发展”在线教育并没有改善线下教育“重理轻文”的现象,海量的在线教育课程反而助长了传统“重理轻文”教育的风气,实用类课程永远在头部课程,人们在选课时依然会选择更利于就业的实用性的“理工科”。

毋庸置疑,在线课程借助网络媒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有很多创新,然而从学科性质上看,在线教育正在复制传统大学课堂的“重理轻文”现象。

3.2 主观的从众心理

哈佛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安妮塔·埃尔贝斯(Anita Elberse)在《长尾理论可信吗?》(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通过严谨分析发现,热门产品市场的重要性丝毫没有被“小众”产品削弱,同时有证据显示,互联网实际上正在使热门产品的地位不断提高。研究显示,即使在文化消费当中,我们也是非常从众的(古斯塔夫·勒庞,1895)。“我们喜欢体验别人正在经历的事情,仅仅是别人正在经历和喜欢某样东西这个事实,都会使我们对某件商品青睐有加。我们远远不是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品位的个人主义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乐意有人提议我们应当追随什么。”

也就是说,人们热衷于追随热门课程,并不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经过独立理性思考后,主动去搜索目的课程,也不完全是因为这门课讲课内容、视频质量、个人收获有多高,而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是“热门的”,它是“被看好的”,“大家都认可的”。渐渐的,人们基本形成了“选课人数少的课程肯定是不好的”刻板印象,而互联网恰恰放大了这种心理。于是热门的愈加热门,冷门的愈加冷门,大大加剧了在线教育的“长尾效应”。

3.3 互联网的硬性限制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无疑互联网天然的优势是线上海量无限货架,边际成本几乎为0,在线教育平台可以有效供给数以亿计的课程,但是电脑、手机屏幕尺寸、网页是有限的,人们视觉接收范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人们无法在同一时间内接触到线上海量的课程,最频繁接触的几乎都是头部的几十门课程。

换言之,在互联网天然的优势下,对于在线教育平台上海量的课程而言,各类课程很有可能没有均等机会出现在有限屏幕上而导致有些课程可能从未被知晓。例如,“学堂在线”平台上排在1100名外选课人数为0的多门课程,确切反映了“在线教育不均化”的现象。

4 结语与建议

在强调“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今天,在线教育如何实现大众化、均衡化发展,让通识类课程与实用类课程获得同样的重视,无疑是接下来在线教育突破瓶颈的关键点。在线教育过去的发展集中在提供海量的课程,实现共享,从而补偿线下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而忽略了教育大众化、均衡化发展。长尾理论引导人们关注小而多的“尾部课程”,主张我们从生产条件、传播条件、消费条件出发,促进在线教育大众化、均衡化发展。

4.1 生产条件

从生产条件角度出发,促进在线教育大众化、均衡化发展的核心是优质的课程内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新型的生态环境,将学校、教师和学习者、投资方、课程提供方、平台服务商、云服务提供商、内容生产商和影视制作公司等聯合起来,制定标准化的课程,开发新的课程制作技术,探索新的课程形式等。具体来说,上线的各类通识类课程要重视内容、师资投入、视频制作、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硬性建设,争取本身成为一个不可挑剔的“头部课程”。

4.2 传播条件

从传播条件角度出发,通识类课程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均等机会出现在有限内容的屏幕上而无法像实用类课程一样被广泛传播与学习。因此,要拓宽知识传播的渠道,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与资源呈现方式。首先,经过审核后的优质通识类课程可以在国家教育网站、全国高校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进行有计划的头条展示,建立基本的共享推荐模式。其次,四大在线教育平台的热门课程需要定期轮换,提高其曝光率,从而使受众平均或者有机会去接触“小众课程”。

4.3 消费条件

从消费条件角度出发,即在四大在线教育平台实行推荐算法从而达到连接供给与需求的目的。目前,推荐算法、云计算、大数据、学习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通过采集、挖掘人们在平台上的注册信息、浏览搜索记录、学习记录,进行数据处理与输出,结合算法对个人进行通识类课程“一对一”的个性化推荐。这对于大众而言,意味着寻找非主流内容的“搜索成本”降低了。由于能很轻松地获得这类基层参考信息,在寻找某种课程时就更容易以更快的速度找到令人满意的选择,这有效地构建了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形成“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清泉,黎军,王晖,孙忠梅.从MOOC到UOOC:地方高校在线教育联盟实践与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 克里斯·安德森(美).长尾理论[M].乔江涛,石晓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 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M].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杨晓宏,周效章.从二八定律到长尾理论的启示:在线教育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6):3-9.

作者简介:陈华燕(1996—),女,本科,研究方向:在线教育信息化,创意跨界。

王远(1986—),女,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商业模式,在线教育信息化,创意跨界,设计管理。

猜你喜欢

长尾理论在线教育互联网
长尾理论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